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带来的人员、资本、物品和观念流动,计算机革命和信息技术给博物馆带来新挑战,博物馆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的语境、视角、词义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博物馆应该重新思考定义,重构实现核心使命和功能的运作系统,在保持元价值基础上从全球视角塑造新的行业形象,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学术术语在不同语境间的转译经常会因为语词选择、价值认知等原因而造成理解障碍与偏差。在尚未成熟的博物馆学界,此种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尤以"curator"所引发的争议最具代表性。"curator"的定义、角色、责任在西方语境下经历了不同程度地变化,其内涵是由不同时期博物馆的定位、功能、使命而决定与派生的。因此,"curator"在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化挪用不仅需立足于中国博物馆的历史与现状,而且还应对"curator"与博物馆专业化之间的共生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唯有此法,方能超越由"curator"所引发的翻译之争而探究"curator"漫长的生命历程,并借此探究学界对国内博物馆态势发展的学术心境。  相似文献   

3.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语境中,清晰的定义与稳定的身份认同对博物馆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反思国际博物馆协会定义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博物馆发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从博物馆发展的内部规律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关系的外向视角,探讨在以智识生活为重要面向的现代社会中,博物馆在对遗产收藏与保存、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生产"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构建社会公众参与的公共知识生产机制与生态。博物馆作为一个"知识生产体","物质性"与"公共性"是它的核心属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2022年8月24日,在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博协大会通过的新“博物馆定义”1,文化遗产在博物馆,尤其是历史类博物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包括物质文化及其背后的精神文化。博物馆具有向公众阐释和展示历史文化面貌和科学技术成果的重要使命,故作为展陈设计基础的学术研究成果必定是逻辑有序、论证合理的真实材料。在美学视角下,当代历史类博物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呈现虚实相生的特点,其物质文化及其背后的精神文化在美学视角下,呈现“三美”之态,即意象之美、结构之美和语境之美。  相似文献   

5.
国际博协自1946年推出第一个博物馆定义以来,经过不断地修订至今已形成了八个定义;2019年定义的搁浅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讨论。这些定义为分析二战后至今博物馆领域的思想变化提供了样本。而在其中,1974年、2007年和2019年定义分别代表着国际博物馆界对博物馆认识的三次重要转变。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研究方法不但可以更加整体地分析定义产生的变化,而且也有助于解读定义产生变化的原因。同时,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当下博物馆界的一些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一、博物馆与公共教育博物馆的定义是对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和工作目的的直接界定,也是博物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以下简称国际博协)自成立以来一直从博物馆工作实际、运行规律、社会环境的变化等角度考虑,在屡次大会上对博物馆的定义做出修订。  相似文献   

7.
自然科技类博物馆面临着如何提高展览传播有效性的挑战。本文以语境化阐释为切入点,探讨了其理念、方法和实践在提升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传播有效性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语境化阐释是一种将展品置于其原生或新生的关联网络中,揭示展品与其相关的人、物、环境、事件等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展品的信息量、意义和价值的阐释方法。本文分析语境化阐释的内涵、机制、目标及作用,并从历史演变和现实功能的视角,剖析“语境化阐释”助力“传播有效性”提升的内在逻辑。最后,提出基于“展品”语境网络的可视化编织、基于“知识”的跨语境对话与跨视角重构以及基于“受众”的分众化语境化阐释系统助力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区博物馆和后现代主义都产生或发展于反传统、反现代文明的20世纪6、70年代,社区博物馆的不少特征或多或少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社区博物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生态博物馆、整体博物馆、部落博物馆等在不同的语境下也被视为社区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社区博物馆,西方的社区博物馆将视野投向了历史文化与空间合二为一的社会体文化和亚文化。中国具有发展社区博物馆的文化土壤,整合古代会馆和宗族祠堂文化,以全新的社区博物馆理念,在具有较高文化自觉度、文化较为丰厚、文化空间纵深足以支持其化解各种外来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博物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
后真相时代的舆论适应新的社会语境,在话语实践中展现出深层次的逻辑变化。本文立足后真相语境中的网络舆论话语实践,对舆论话语的生产逻辑、叙事逻辑、政治逻辑和意识形态逻辑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由此发现舆论话语逻辑运作的结构性矛盾并加以阐释,最后揭示了舆论话语逻辑转换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类型研究是分析博物馆特征并区别归类的研究工作。博物馆类型研究有助于对博物馆共性特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将博物馆置于广泛的知识、社会、文化语境中定义博物馆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历史发展视角,讨论博物馆类型的发展形成及分类标准,分析博物馆类型的"分类层阶"模式和"网络节点"模式。作者基于"博物馆业务知识框架+观众认知模式"复合标准,讨论了艺术类、自然类、科技类和历史类博物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博物馆究其本质,属多功能机构,因而才有各式各样的“博物馆”的定义。为避免在本专业和一般公众中产生混乱,国际博物馆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在1974年的大会上采用的一条博物馆定义,包含了范围广泛的机构。在国际博协的章程中,博物馆被定义为“非赢利的常设性机构,它服务于社会及其发展,向公众开放,以研究、教育和娱乐、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证明为目的进行获取、保护、调研、交流和展览工作。”除以上所认定的博物馆之外,以下几条也被认为与该定义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非营利性"通常被认为是博物馆的核心特征,是将其与商业娱乐机构加以区分的根本因素。但是近年来,经济环境的变动对博物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促使博物馆开始关注自身的运营状况。同时,一些具备博物馆教育、展示等基本职能的商业机构也开始增加,博物馆的边界趋向于模糊。在此背景下,博物馆的定义是否应该有所延伸?"非营利性"是否还是博物馆身份识别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解析非营利性的内涵,阐明当前博物馆的生存现状以及博物馆与非营利性的关系,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言的语境是指与研究对象相互关联的多因素情境,具体说,指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相关联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包括时代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媒体背景等。这些相关联的因素中有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语境,必然会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产生影响,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正未来十年博物馆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什么?博物馆能为社会做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博物馆是否需要调整或变更基本的原则、价值体系和工作方法来应对新的挑战?日前,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常州博物馆、《中国博物馆》编辑部承办的"新时代博物馆定义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召开。来自《中国博物馆》编委会、国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Halliday语域理论,分析语境如何与新闻报道语篇交织在一起。语域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又可以分为语场(话语范围)、语旨(话语参与者)、语式(话语方式)。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语境因素中有任何一个因素变化,都会引起所交际意义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语篇的生成。本文以语域理论探讨语境条件与新闻报道语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正>天高云淡,桂香远溢。新的一期《文化与传播》又放在您的案头。"当代文化与传播"栏目推出刘迪博士的《规训、惯习与认知语境:论博物馆媒介场域与观众认知间的关系》。作者力图摆脱以往的认知过程分析,借助规训、惯习与认知语境三个概念分析博物馆媒介场域与观众认知间的关系;指出,观众作为在博物馆媒介场域中具有既定位置的存在,其认知行为的发生除了内在的认知语境作为先天图式发挥作用外,还受制于外在的博物馆媒介场域规训以及中介于观众内在与场域之间的惯习,对观众与博物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定义与当代博物馆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博物馆定义在博物馆的不同发展阶段起不同的作用。在博物馆发展初期,博物馆定义侧重于说明博物馆的业务特点,如博物馆工作对象和具体业务活动,将博物馆与其它类似的社会组织区别开,从而确立博物馆的社会位置和工作范畴。当博物馆数量增加、门类增加、业务内容丰富繁杂时,博物馆定义侧重于对博物馆本质特征的把握,以使表现形态各异的个体博物馆能够聚合成为一个社会部门,并使博物馆能够认识和坚持普遍性的组织特性和组织任务,保障博物馆获得必要的工作资源。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建筑并非是一个没有内在逻辑的静态外设,而是社会对博物馆内部与外部期望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表达。与对传统博物馆建筑研究较多相比,新博物馆学运动兴起后产生的新型博物馆的建筑形态却鲜有涉及。在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实践历程中,村落博物馆建筑也引发了种种争论。山西省平顺县豆口村认知中心提供了将传统建筑改造成村落博物馆建筑的一个生动实例,该中心成为村民展示乡土文化和开展活动、发展旅游的核心场所。  相似文献   

19.
提要:文章依据大量实证指出,除了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变化不大外,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及科学技术博物馆,不仅所展示的实物在数量上减少了,在功能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导致这样的变化有诸多因素,包括博物馆功能的变化、观众需求的变化、不同类型博物馆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及其方法论的变化、技术的发展等等。关键词:博物馆;实物;博物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自国际博物馆协会1946年成立并首次对博物馆进行定义以来的70年间,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过7次修改,体现了博物馆视域的逐步拓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有关博物馆定义的表述中,体现了对国际博协博物馆定义的参考借鉴。博物馆定义内涵中的一些关键要素,如博物馆的定位、功能、非营利性等.虽然在各国有关博物馆定义中普遍提及,但具体表述因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等差异而体现出各自侧重和特色。在中国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中,应侧重以健全博物馆体制机制为主导、以拓展博物馆的公共性和服务性为抓手,并以新技术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