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在小学作文教学阶段,教师首先要带着小学生去留心生活,发现生活,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觉得写作是一种快乐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例如:学生在写写景作文时抓不住特点,写不出意境。人们往往把这归结于学生对周围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多少名篇巨著都得益于大师们丰富的人生阅历。生活是写作之源,这是大家的共识。因此,作文教学不能将学生局限在课堂内,必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只有把学生带到火热的社会中去,充实学生的生活,使之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才能找到写作之源。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引入作文,使作文的内容更充实,帮助学生积累作文材料。一、以作文来写课堂写作应当着眼于现实生活,从最熟悉的生活写起,从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写起,从写“小内容”、“小意蕴”到写人生与社会等大题材、大意蕴。教师要把课堂当成作文的训练基地,以课堂提供的素材为核心,引导学生适时适当地写课堂,把课堂当成作文训练的起点。1.课堂成为作文的起点。多半学生的作文是从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密切联系生活,真切表达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它是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正所谓: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离开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作文,进而快乐地作文。一、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境,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目光投向返璞归真的自然、目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5.
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  相似文献   

6.
崔嵬 《生活教育》2013,(8):116-117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写作是生活的真实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老师应从传统封闭的课堂走出来,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多年来,我一直把生活作为作文教学的沃土,注重培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正常人的正常行为,作文教学要尊重写作主体个性,要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的生活,充分地利用乡土资源,师生共构一个读书和生活交融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的“生活味”,把生活带进课堂,在课堂中再现生活,让学生感受和关注生活。作好素材的累积和生活的体验。如在五年级准备指导学生进行《难忘的一件事》这类文章的写作时。我在思考如何进行教学时突然想到了这段时间班上孩子疯玩着5角钱一张张的“三国卡片”,于是有意进行引导教育和把生活拉进作文课堂中来。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生活味",把生活带进课堂.在课堂中再现生活,让学生感受和关注生活,作好素材的累积和生活的体验.如在五年级准备指导学生进行<难忘的一件事>这类文章的写作时,我在思考如何进行教学时突然想到了这段时间班上孩子疯玩着5角钱一张张的"三国卡片",于是有意进行引导教育和把生活拉进作文课堂中来.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童心最容易被打动。小学作文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把作文训练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构建生活化课堂,让作文教学在生活化情境中绽放其生命力。本文阐述了生活情境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实践,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写,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写作的资料库"。作文教学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与手段,最终仍要回归到"生活"这个中心上来。只有"生活"才能成为小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坚决打破"躲进课堂、闭门造车"的格局,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把目光锁定在返朴归真的自然、日新月异的社会、丰富多彩的校园、喜怒哀乐的家庭上,让学生在与生活的零距离接触中,积累素材,把学生在课内的冥思苦想变为课外的信手拈来。那么如何实现"作文与生活"零距离接触呢?经过探究,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家创作离不开生活,学生写作也离不开生活,新课标十分强调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生活,加强阅读积累,培养联想、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语文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多接近生活,丰富生活积累。作文训练的题目、内容等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设计,面向全体。要创新课堂作文教学,努力使作文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的创作欲望。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只要提起作文,学生就焦虑,教师也苦闷。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少情感。课堂上,教师讲得神采飞扬,仍然提不起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写出来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做"无病呻吟"之态。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和关注。"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也是一样,生活便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是我们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的作文"柳暗花明",把学生学习作文训练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感染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将生活融入作文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髓。生活是作文之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要善于将生活引入作文课堂,让真实的生活场景来活化作文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对于作者来说,总是先有生活,再有作文;先有生活的体验,然后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丰富的生活实践、写作的欲望会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无病呻吟,不再胡编乱造。叶圣陶先生则从更深的层次认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就是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意思。他还强调“: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把生活引入课堂,让作文走进生…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普遍认为写作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写作素材."小学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沟通"是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它的基本途径是:开放语文课程,构建生活课堂;培养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改革作文教学,激发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8.
生活资源在作文课堂中的融入,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作文拥有更多真实的情感,还能让作文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帮助学生取得较为理想的作文成绩。具体来说,教师可带领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积极开展新颖、有趣的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深入感悟和体会,提高其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生写作文描写的是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生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平时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感受深的素材,同时学生通过阅读、看影视、与人交谈请教提高认知水平,并坚持写作、总结得失。教师给出的作文命题也要开放,易于学生立意选材,对学生作文也贴近生活的修改。学生把写作看做是多彩生活的点滴记录,就会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和得心应手的抒写。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取材要来源于生活,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