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教育宝贵的精神资源,它所蕴涵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系列整合,从经典诵读涵养学生道德底蕴、传统艺术升华学生气质、蒙学经典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三个方面以校本课程的方式,挖掘传统经典中的德育价值,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授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学,是指我国古代的传统学术和文化经典,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考古等领域.对小学生实行国学教育,旨在提倡中国文化和教育方法,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国学,是指我国古代的传统学术和文化经典,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考古等领域。对小学生实行国学教育,旨在提倡中国文化和教育方法,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海英 《甘肃教育》2022,(14):79-82
经典诵读旨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使高职学生从经典中感受中外文化的精髓,提升高职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视野,健全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其适应新形势下工作岗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为“一带一路”和“两港”建设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国学经典诗文语言精炼优雅,意蕴深刻,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的重要教材。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国学文明,培养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经典诵读有助于小学生体会祖国传统文化,汲取民族精神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广泛撷取国学精华,在记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培养学生内在的精神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媒介。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濡染,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完善内在的道德情操,不仅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传承红色经典,担当育人使命,红色文化是我国民族复兴与革命的重要精神象征,是在中共党人带领下,在革命红色年代所形成、沉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蕴含着重要的革命精神内涵。传承红色经典,让红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中是我国在重视核心素养的当下,在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当前所应重视和践行的,在语文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红色教育,在传统文化中增添红色文化,以文化育文化,以红色育德育,对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热情,民族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红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红色经典在语文传统文化中的融合,本文结合教育实际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道德经典的诵读实践。良好而扎实的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一、经典的选取标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瀚如海,从先秦诸子经典,到汉赋,魏晋文章,乃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四大小说等等,皆可称之为经典。学生诵读何种经典才能有效提升道德品质?1.选择标准:以富含道德能量为宗旨,以中国文化道德元典为母体,以中华根文化为源头2.经典的选择以"四经""一书"为核心  相似文献   

9.
崔慧 《新疆教育》2013,(4):79-79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稳定发展的精神基础,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而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猛烈侵蚀。教育工作者要把诵读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使小学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濡染,完善内在道德情操。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了解和学习国学经典,可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具备一定的哲学思想,拥有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从而让道德与法治课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千年沉淀流传下来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培育新一代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学校教育,将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价值进行分析,并将国学诵读与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如何结合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周瑞生 《考试周刊》2012,(46):47-47
初中文言文教学往往注重字词的落实而远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世界。而初中入选的文言文都是经典,既有规范人行为道德的伦理价值观念,又有中国式的智慧,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传承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提出,经典诵读已经在中小学广泛实施。小学阶段进行传统国学经典诵读,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有很多内 容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尤其在阅读材料与文 学作品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 以将传统文化引入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 化的认知与了解,另一方面在学习精神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促进 思想和道德水平的提升,进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杰出代表,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良心,其中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和文化育人基因文化育人基因,在着力诠释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行文化、君子文化、孝道文化、诚信文化等,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文章挖掘了《论语》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道德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让青年学生从传统经典文化中汲取营养,锻造时代新人,润物细无声般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自立之基。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中华文明,培养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让学生从经典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汲取民族精神的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撷取国学精华,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审美品位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面我就如何进行经典诵读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培养小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背景,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文章分析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探讨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指出教师要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道德情感,它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精神的核心。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发展爱国主义,有利于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本文对爱国主义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作出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渗透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9.
自"十五"以来,通州区教委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即"以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为理念,以培养学生中华美德(包括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为目标,以经典文化、节日文化、地域文化(运河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全面优化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初步摸索出了区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一、活动主题走进经典传统文化。二、适用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养护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知识点。三、活动目的本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对经典传统文化的调查、整理、体验和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精神生活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