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力量训练的方法 1.1沙地跑训练 沙地跑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益处很多,不少世界级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都曾将沙地跑做为力量训练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沙地跑的训练中,运动员以较慢的速度就能使心血管系统和股肉系统同时承受力竭负荷,这也是其他训练不可能具有的功能。因此运动员只要做较少的练习便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如果运动员谨慎地对待沙地跑训练,那他们还能在受伤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以多种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沙地跑训练能使运动员的身体更加强,从而有利于运动员掌握一种能使跑步动作产生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的跑步技术。而且,在草地、沙地和泥土地上进行跑步训练具有力量训练的功能。中长跑运动员都应在训练和比赛后,赤脚在松软的地面上进行一些慢跑练习,  相似文献   

2.
在田径运动中,长跑训练方案比其它任何项目的方案提出的都多。通过所提出的种种训练课计划,有一些原则应认为是长跑运动员训练中的基本原则。一、数量原则从格里·林德格林是六十年代初期的“青少年奇才”赛跑运动员和认为长跑训练的关键是每周跑100英里以来,教练员和赛跑运动员就已经关心起了数量问题。哩数是由长跑训练中的耐力成份所决定的。耐力是其它任何训练形式的基础。这种具有多种意义的“每周100英里”跑,并不是基本的准则,而只是更一般的数量概念。在计算跑的距离时,教练员和运  相似文献   

3.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基础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素质基础 不少从事中长跑训练的少年运动员,由于采用大运动量、大强度、单一的专项训练,且过多地连续参加一些极度激烈的正式比赛,甚至于采用药物刺激,以致于给少年运动员造成身体和心理上(尤其是失败的情况下)不能承受的损伤和压力。使一些很有发展前途的中长跑运动员中途夭折。 要想使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将来成为优秀运动员,在少年时期就必须进行全面身体训练,提高与中长跑有关的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像盖高楼大厦一样,必须奠定牢固的基础。所谓打好牢固的基础,就是指采用跑、跳、投以及其他项目的练习等多种手段来发展运动员机体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协调性、柔韧性等各种身体素质,使运动员的机能得到协调发展,各种机能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这些都是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将来能否创造优  相似文献   

4.
周旭 《中华武术》2022,(3):48-49
五公里赛跑速度介于“乳酸阀”速度和最大有氧速度之间,这使得赛跑末尾的冲刺加速极为困难。但加以针对性训练,是能够提高5公里跑冲刺能力的。长跑运动员想要在比赛中提升运动成绩,应该有科学的训练方法作为支撑,在提高成绩的同时也避免训练损伤。本文对系统跑步训练方法进行分析,结合体育生长跑运动员的评价测量指标,提出了体育生长跑运动员5公里跑能力提升的系统化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1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少年时期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最主要的特征是根据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解剖、生理等特点来科学地安排多年训练,使运动员在不同时期机体的各种机能能充分发育成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使机体能够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为进入高水平的运  相似文献   

6.
几乎每个田径教练员都有自己的间歇训练计划,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美国一些大学的田径训练中,利用几人之间的交替跑来改进和提高间歇训练效果,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交替跑的时间、每个人轮换的次数和距离都可以变化,它可用于短跑、中长跑和长跑运动员甚至还可以用于田赛运动员跑的训练。这种跑可以增强自信心。在整个训练周期,每周最多可进行两次交替跑训练。  相似文献   

7.
要想成为优秀的长跑运动员,那他或她就必须跑,不断的跑。当然这种看法对绝大多数运动员来讲是符合的。但运动员所能完成的长跑距离和重复次数是有一定限度的,而这种限度又因人而异,因此我坚信补充训练不会取代和妨碍正常的长跑训练,相反地会增强长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关于伸展活动的文章已见过不少,本文不再赘述,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伸展活动必须  相似文献   

8.
不断增长的对抗练习,是一种良好的调节方式,但却常常被赛跑运动员所忽视。然而有趣的是一些赛跑运动员由于更好的实行了动力性力量训练,以及少数暂时不能够跑的伤号利用时间进行了力量训练,其结果均得到了很大益处。动力性力量训练是改善和提高一个运动员的力量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赛跑运动员腿力的发挥,实际上是受身体重力或后蹬力和步幅的影响,要想提高跑速,必须克服体重的阻力,增强每一步后蹬力和具备适时的放松能力。长跑运动员,显示心率加快,必然增加心血管系统有氧代谢能力。到目前为止,比赛要取得成绩,必须强调改进腿力训练的方法,以及使脉率或心率降低。如果跑距增加,显然,心血管系统和腿部耐力,将得到改善,但不能一概而论,由  相似文献   

10.
中长跑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作用、中长跑运动员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和建议.认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提高中长跑运动员跑的效率、呼吸肌能力,以及维持良好身体姿势和预防损伤;中长跑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基本的腰椎-骨盆稳定性训练、高级腰椎-骨盆稳定性训练、动觉训练、功能运动训练几个阶段;训练中须区分动力性肌肉训练与稳定性肌肉训练,并保证躯干对侧肌力平衡、正常呼吸.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第三篇介绍《计算训练法》在训练中 实际运用的文章。主要介绍《计算训练法》中的《每公里平均成绩表》在长跑训练中的应用。并介绍《计算训练法》关于间歇跑的分类及应用的范围。一、《每公里平均成绩表》 《计算训练法》中的第五种表格是《每公里平均成绩表》。它列举了在不同分数水平上跑5公里到马拉松的各种不同距离每公里应用的平均时间。表1是此表的样表。从表中可以轻松地查到各个分数水平运动员跑不同距离时,每公里应用的时间。这个表对在训练中跑长于比赛距离的长跑运动员是非常有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利用此表,根据…  相似文献   

12.
当今高水平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是在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逐阶段不断增加的条件下,以合理的训练课结构为保证的。训练课包括将各种训练方法与恢复手段作为一个整体有目的地结合运用。我们在20名高水平长跑运动员中进行了按训练方法的目的运用不同恢复手段的研究。我们发现,进行有氧训练时用长时间持续跑,慢跑与蒸汽浴,淋浴、游泳,碳水化合物一矿泉  相似文献   

13.
中长跑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是在身体全面发展和专项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只追求专项成绩的提高,而忽视身体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力量素质的提高,就极易造成运动损伤,使专项成绩停滞不前。有研究表明,我国中长跑运动员在上、下肢力量和躯干力量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也是形成他们“步长小、步频快、速度低”技术特征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只重专项能力训练的指导思想,把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水平作为提高专项成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优秀3000m障碍跑运动员马英虎的训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运用“模式训练”的方法进行训练行之有效,但需加强指标监控,及时调控训练,反馈控制训练模式;以情绪活跃性为主导进行训练,让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训练达到最佳效果;3000m障碍跑的训练呈现出较明显的训练周期的变化,增多比赛次数,兼项中长跑、越野跑的比赛,对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以“赛”代“练”、以“调”带“训”的训练方法具有独到之处,是优秀3000m障碍跑运动员的训练趋势。  相似文献   

15.
蔡勇 《中华武术》2005,(11):18-22
(三)提高专项跑的训练比重,使运动员跑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初看美国教练员给的训练计划,大多数教练员认为训练的内容、强度比较低,运动员会很轻松地完成,有时也会产生增加训练量的念头,但是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教练员、运动员普遍感到这个训练计划并不轻松。从哈特教练的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提高专项跑在训练计划中的比重是训练中的主要特点(每周5天都有专项跑的练习,专项练习穿一般的运动鞋),哈特认为加大专项跑训练的比重可以使身体调整到具有能够承受比赛的疲劳程度的能力,在需要时这种能力就会  相似文献   

16.
国际田径统计协会在年鉴上刊登了一篇题目为“血氧与长跑比赛”的文章。作者戴维·马尔金是美国田径代表大会运动科学处负责人,他研究了提高长跑运动员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三种方法。众所周知,增加血红蛋白能使机体的氧供应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从而提高运动员承受长时期负荷的能力。第一种方法是在海拔6000英尺(1828米)以上的贵原训练,这是当今大多数著名长跑运动员采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机能水平是田径运动员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高心血管机能水平的训练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每周训练三次,每次20分钟跑似乎已成了公认的达此目的的运动训练准则。但最近美国的体育专家们指出,持续20分钟跑并非必需。 他们认为,10分钟训练跑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两组10分钟跑和单一的20分钟跑其价值近乎相等;同样,两组15分钟跑和30分钟跑的作用也差不多。但超出30分钟,就不是这  相似文献   

18.
不间断的长跑训练法是70年代——80年代训练长跑运动员唯一的训练法。其特点是训练跑的距离很长,大大超过比赛距离,而跑的速度比比赛时慢得多,当时,不间断的长跑训练法被认为是发展“心肺功能”的唯一方法,过去认为它仅能提高有氧过程,现在教练们认为它还可改善运动员的无氧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不间断的长跑训练法是70年代——80年代训练长跑运动员唯一的训练法。其特点是训练跑的距离很长,大大超过比赛距离,而跑的速度比比赛时慢得多,当时,不间断的长跑训练法被认为是发展“心肺功能”的唯一方法,过去认为它仅能提高有氧过程,现在教练们认为它还可改善运动员的无氧能力。 教练员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要特别注意运动量的两个因素即跑的速度和持续时间,它们成反比关系。在选择跑的速度时要特别慎重,要使运动员善于分配力量,用匀速跑完全程。假使运动员在全程结束时减速了,那他就没有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20.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是一项基本训练,对巩固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和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至关重要。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经过低龄时期大量的有氧耐力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了深入进行专项训练,促使专项成绩的提高,只有在无氧耐力的训练这一重要环节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把原有的基础转移到专项运动水平上来。笔者在少年中长跑训练中采用超长距离训练和"间歇(变速)跑"训练法相结合等手段,使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1、训练方法: 1.1 训练方法的选择: 中长跑训练方法以发展代谢为主的主要有:间歇(变速)跑和间歇短跑。由于间歇短跑要求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