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敏锐的审美知觉,却并非艺术家才能够具备的.我们做教师的人,了解这一点很重要."显然,他在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审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中的《梅雨潭》一文,作者写的是浙江省温州地区瑞安县境内的一个风景点——梅雨潭的情景.那里景色迷人,宛如仙境,故有"仙岩"之称.全文生动活泼,结构谨严,比喻精妙,语句洗练,融情于景,意境很浓.在教学本课时,我建议抓住以下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去探寻梅雨潭幽美的意境.一、观看亭子的"险".教学一开始,指导学生看图作文,了解作  相似文献   

2.
我再没有读过比《绿》更令人神往的文章,做梦都在想那该是怎样的醉人的绿呀!生活在塞上,看惯了大漠孤烟,远树落日,但很少见什么瀑流、湖泊、最常见的不过是涝坝水而已."梅雨潭"光是名字,听上去就让人眼馋."梅雨"当然想到的不是连绵的阴雨,而是酸酸甜甜的梅子."潭"——自然让人想到望穿秋水,美眸如水,秋波荡漾了,那该是一潭何等清澈的水.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执教了朱自清的《绿》,感慨良多。现围绕倾听与表达从课前准备与上课两方面,谈一点个人感受。倾听教材,对话文本课前我特地将《绿》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仿照课本批注法,从内容表达、语言运用、方法安排等角度思考寻疑。预习上交后,反馈主要集中在这样五个问题:1.结尾和开头相差"不禁"二字是什么原因?2.课题是《绿》,第二段为什么要写梅雨瀑、梅雨亭及梅雨潭周围的山石草木?3.第三段少妇的裙幅和初恋的少女的心分别比喻什么?4.第三段一  相似文献   

4.
一篇经典、一段赏析:绿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  相似文献   

5.
我再没有读过比《绿》更令人神往的文章,做梦都在想那该是怎样的醉人的绿呀!生活在塞上,看惯了大漠孤烟,远树落日,但很少见什么瀑流、湖泊、最常见的不过是涝坝水而已。"梅雨潭"光是名字,听上去就让人眼馋。"梅雨"当然想到的不是连绵的阴雨,而是酸酸甜甜的梅子。"潭"——自然让人想到望穿秋水,美眸如水,秋波荡漾了,那该是一潭何等清澈的水。  相似文献   

6.
《梅雨潭》是一篇看图学文。图与文紧密配合,表现了梅雨潭景点特有意境。课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是一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的游记。学习这篇看图学文,宜从看图入手,让学生形成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没有简单的停留在一般的观察上,而是创设情境,采用饶有趣味的“画中游”的形式,让学生“心入”画中,获得感受。首先,我挂出梅雨潭的彩图,启发学生设想自己进入画中的梅雨亭,一边观赏,一边谈感受。为此,我作了这样四步引导: 1.同学们,前面就是梅雨亭。让我们进去休息一下。现在,你们坐在这个亭子里感觉怎样? (“这里真美”;“真幽静”;“真凉爽,舒服极了”) 2.请看一看正对面是什么?(瀑布)瀑布从上面冲下来,开始是什么样儿?流到下面,受到岩石阻隔,又变  相似文献   

7.
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相似文献   

8.
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晔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雀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相似文献   

9.
梅雨     
<正>梅雨时节,雨像扯碎的珠子,一串串滚落下来,一下就是三两天。提起"梅雨",很多南方人直皱眉头:大雨滂沱,道路若河,衣物发霉,汛事不断,身处此境,能不烦恼吗?然而,我对梅雨却情有独钟。儿时居乡下。老屋是沿河而建的青色小砖房。房顶的瓦呈青灰色,敲打起来清脆悦耳,房顶的前半面配以两片玻璃明瓦,弥补采光。白天,阳光从明瓦上直射下来,屋里暖意融融;夜晚,月光从明瓦上漏下来,屋里朦朦胧胧,颇富诗情画意。最让人惬意的是每逢雨天,不仅雨点击打青瓦声如银铃,且从明瓦中可以看到雨水在瓦上淙淙流淌,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连绵的梅雨时而倾盆而下,  相似文献   

10.
真正走进你的生命,是在二月的尾巴.短暂放晴的梅雨时节,空气潮湿温暖,天是亮得不太透彻的白色,你抱着一摞书,在我的后桌坐下.你踢了一下我的椅子,在我微怒地回过头时,你一脸抱歉地笑:“对不起啊,一伸直脚就踢到了.”  相似文献   

11.
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潭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下。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  相似文献   

12.
梅子黄时雨     
<正>小时候不知梅雨的来历,只知道在那个天气里,难见阳光,屋角门后的地上长着茸茸的白毛,发了"霉",我以为这样的雨就叫"霉雨"。不过儿时的直觉,我认为还真像那么回事,谁不认为梅雨天是个长霉而又倒霉的天呢?你看刚才云淡风轻、阳光灿烂的,你以为可以不用带伞,结果归家的途中就被淋成了落汤鸡。你不要以为在这样的季节,可以多点心眼加以防备,可你带了一把伞,到暮色降临时,  相似文献   

13.
一般地说,在一篇文章里,称代同一对象时人称要一致,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会产生混乱。而朱自清的散文《绿》却打破常规,前后对描写对象梅雨潭的称代发生了变化,恰到好处地利用人称的变化抒发了深挚的感情。散文开始是这样的:“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显然,这里用的是第三人称。第二自然段亦如此。第三自然段先直称其名“梅雨潭”,然后直接用第三人称“她”来称代2:“梅雨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再用“我想张开两臂抱你讪”、“她松松的轮期差……她滑滑的明亮着……她又…  相似文献   

14.
梅子黄时雨     
张峪铭 《初中生》2018,(18):13-14
小时候不知梅雨的来历,只知道在那个天气里,难见阳光,屋角门后的地上长着绒绒的白毛,发了“霉”,我以为这样的雨就叫“霉雨”. 不过儿时的直觉,我认为还真像那么回事,谁不认为梅雨天是个长霉而又倒霉的天呢? 你看刚才云淡风轻、阳光灿烂,你以为可以不用带伞,结果归家途中就被淋成了落汤鸡.你以为在这样的季节,应该多点心眼加以防备,可你带了一把伞,到暮色降临时,也没落一滴雨.你翘首西望,一轮弯月如钩,挂在天边,比什么时候还皎洁.梅雨季节里,你总会有一天触到被淋的“霉头”,真可谓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5.
《梅雨潭》一文是从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绿》中节选并稍加改动而来的。梅雨潭在浙江省瑞安市的仙岩山。朱自清在《绿》中对梅雨潭的来历作了精细的描绘,说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瀑水从高处冲下,受岩面许多棱角的阻击,飞花碎玉般地乱溅,水花晶莹而多芒,像一朵朵盛开的白梅,因此叫梅雨瀑,瀑水汇集为一池绿水,人称梅雨潭。  相似文献   

16.
3月30日星期一睛 今天的数学课复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上课开始,我复习了估算,让学生估一估算式算出来大约是几十多.可能是这个题型梅雨婷在前几天学会了、听懂了,所以算得比较积极.我表扬了她,说她比王磊算得快,她高兴极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在一年中某一个特定的时期总是出现某种天气特征,成为一种地方性的气候.最熟知的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此外华西秋雨和巴山夜雨虽不及梅雨的知名度高,但也是非常典型的地区性气候.  相似文献   

18.
梅雨时节后,每一束久违的阳光都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趁着这难得的雨后初晴,我应朋友邀约出游。  相似文献   

19.
与书偕老     
<正>每年梅雨季,都要打开《自然与人生》,翻到《梅雨时节》那篇,读上一遍或两遍。这仿佛已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邀约,以阅读的方式,约请书的作者——那个比我年长103岁、名叫德富芦花的男人,与我面对面坐着,一起喝茶,吃点心,听梅雨。少年时读书,是为了满足对未知世界的好奇。青年时读书,是填平生活无处不在的空寂。  相似文献   

20.
正夏至前几天,是梅雨前必有的窒闷天气:上头一把天火熊熊烧着,空气低低扣在每个人头上,像摘不掉的帽子,汗出来散不掉,又掉回到每个人身上。热得燥得,听见黑云层里一声霹雳,忍不住暗叫一声"爽"。花猫杜威怕雷,大雨一起就一溜烟进家。我笑它是"抱头鼠窜"。雨停了,它又屁颠屁颠上了阳台,大概它和我一样,也很享受雨后的凉爽与空气中的湿意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