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有着不可忽视的功效,而通常的中小学校班级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很难从心理层面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班级军衔晋级奖励卡"制度利用"发展性评价"基本原理,应用到班级管理中,有利于学生的个别心理疏导和整体心理干预,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潜质;维持学生学习积极状态;突破学生学习上的"瓶颈";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整体推进集体发展,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2.
"人本化"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领域中具有优势地位的重要管理理论。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当前"人本化"管理应用中的现状表现为:对高校学生理解不够透彻;管理计划过于盲目;管理方式的不合理;管理结构混乱;学生和老师很难形成有效的双向沟通方式。因此,在高校进行学生工作时,切实地将"人本化"管理落到实处,高效实现管理目标的效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沟通机制;建立与问题学生进行加强教育的真诚帮扶机制;打造以先进文化引领青年学生成长的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习惯,以期更好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应从原来的以"学习"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成绩"的要求发展到对"行为"的要求,让学生由原来的"监督"学习发展到"自主"学习,由原来的"老师式"管理发展到"学生参与式"管理。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定目标、学榜样、有人文,培养正能量班级。"学会了欣赏的教师,其目光中的学生没有弱的;反过来,被教师欣赏目光普照的学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学习上会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美两国学生管理最新发展动态,从管理手段的视角考察中美两国学生管理的差异,发现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专业手段3个维度上中美两国学生管理手段差异性比较明显,美国学生事务管理手段体现出法治化、专业化的特点,而我国学生管理手段更多地表现出行政特色。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于两国的学生管理观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提出3条建议,即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变"管制"学生为"服务"学生;完善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制意识,弱化行政导向;学习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手段。  相似文献   

5.
"所有的管理中,企业的管理是最有效的。"将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移植到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将成功的企业文化引入到职业教育中,从班级管理结构企业化、管理目标工资化、管理内容班级化、管理手段全员化四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对标准管理、企业文化的认同;促进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角色的发展;增强学生专业学习、技能训练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的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包办",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从属、被动地位,表现为对知识的被动接受,班级管理的被动服从.在班级管理中实施自主管理,有利于激发学生为班集体服务的意识;有利于落实班集体的具体事务,实现全员自主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正确引导,使社团文化活动的开展服务于高校育人的宗旨;必须完善社团的组织管理、干部管理、奖惩管理、经费管理和指导教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团建进社团"、"党建进社团"。  相似文献   

8.
郭琳 《现代职业教育》2022,(11):130-132
从"生本理念"的核心要义出发,简单梳理"生本理念"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当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管理方式简单粗暴,"一刀切"现象严重;管理过程中"以我为主"现象严重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教育管理者应当真正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管理时采用刚柔并济的方式,找到与学生的正确沟通方式;管理中要充分...  相似文献   

9.
"中间学生"是指"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学生,是教育中的"长尾",在班级学生中占较大比例,对班级学生的管理等各项活动的开展有重要影响。基于此,运用"长尾理论"深入分析"中间学生"群体的特点,强调管理好"中间学生"对于高校的意义,指出高校"中间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明确"中间学生"管理对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木桶定律"和"层次需要"理论,提出优化班级管理的"倾斜管理"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管理策略,把管理重点放在帮助后进生进步上;优化管理行为,消除影响班级建设的不利因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自学、自理、自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及理想追求;帮助学生排除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创建设和谐的人才成长的氛围,提高班级管理绩效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学籍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突出、价值观念多元化等特点,通过对高等艺术院校学籍管理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相关工作实践,提出了建立学籍管理"预警机制"、实行"导师制"及"网络化"等优化策略,体现了既依法治校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期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进入深刻影响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新发展时期,学生全球流动网络的国家格局正经历重要变化。伴随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学生全球流动的"中心—半边缘—边缘"国家结构明显,中心与多极并存的全球学生流动网络国家新格局渐趋形成。作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与新兴流动目标国,中国正成为全球学生流动网络中心的重要一极。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的引领下,中国未来需要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学生流动作为国际教育优先战略,努力成为建设全球学生流动新秩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学生食堂工作状况事关学生切身利益,事关教育质量,校园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食堂工作面临物价持续上涨,贫困生承受能力超限,学生需求多样化,政策落实偏差,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加大,相关制度和标准滞后等诸多新的挑战。应对新挑战,要按照政治性、系统性、公平性、安全性、民主性、科学性原则,系统构建"三方联动"的政策保障与投入机制,"三轮驱动"的市场运作机制,"三者挂钩"的价格联动机制,"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学生食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s and systematic behavioural observations to examine how teachers, students and external observers perceived classroom disruptions,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grade 5 and 6 classrooms in Switzerland. The questionnaire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of a class agreed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ir ratings of classroom disruptions,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Comparis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ratings showed that agreement on these constructs varied. We found weak to moderate agreement on classroom disruptions, a weak correspondence for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no association on classroom management. The results of the behavioural observation showed a moderate agreement between external observers’ and students’ ratings, but no association between external observers’ and class teachers’ ratings and only a weak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subject teacher ratings. Thus external observers’ low-inference observations corresponded far better with students’ than teachers’ ratings. To sum up, students, teachers and observers perceive classroom processes differently.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环境作用的不断提升,学生网络机房成为高校信息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网络机房的管理应坚持以学生使用为本和以学生管理为本的原则。坚持以学生管理为本,从4方面入手:把好人员选择关,建立梯队互补机制;人员组织要合理,分工要明确;机房管理制度要明确,奖惩要分明;教师应对学生参与机房管理给予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王倩 《江苏高教》2020,(5):86-90
当前的大学校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提供信息与拓展知识、促进学习与便利生活的同时,不良网络文化在思想、精神、生活、学业、人际等方面对"网生代"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校园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受到挑战。文章结合埃里克森(E.H. Erikson)"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剖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同一性形成具有的关联性,并指出应通过提升网络信息素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完善校园网络文化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引导并监管校园网络内容建设,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三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新校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行为方式,开展了以问卷方式为主的抽样调查,据此分析了大学生的上网目的、上网时长、上网平台思想观念及个性心理特征等状况,从而提出规范高校的网络化管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Are teachers aware of how well each of their students is embedded in the sympathy-based peer network of the classroom? In this research, we asked students of 39 classes (N = 821)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schools and grades to nominate the three peers they liked most within their class. At the same time, the 39 classroom teachers were asked to reproduce the nominations they thought every single student would undertake. Using the Jaccard coefficient, we compared the similarity of the social networks that emerged from students’ and the respective teacher’s nomina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on average, teachers identified 30.1% of the peer nominations correctl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better attuned to their students’ sympathy relations tha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ers’ accuracy in identifying peer relations was predicted by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intentionally observed peer interactions in the classroom and by their beliefs whether teachers are accountable for the quality of peer relationships in the classroom. Future studies should further investigate whether students profit in their social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from their teacher being highly accurate in the perception of the classroom’s sympathy peer network.  相似文献   

20.
在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多元价值"教育评价思想以及博洛尼亚进程的影响下,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纷纷出台了有关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通过对学生参与质量保障的权利给予立法保障,吸纳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和各级质量保障机构,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等政策措施,欧洲国家在质量保障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充分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