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劝学》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段话是说“君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善假于物”,即能根据客观环境,凭借一种客观事...  相似文献   

2.
荀子在《劝学》中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笔者在反复拜读这段话的时候,忽然觉得如果要做一个成功的校长,有三点是特别重要的,那就是“登高而招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前,曾经三任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况,在他那专论教育问题的著名《劝学》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这段话里,  相似文献   

4.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相似文献   

5.
《劝学》篇中谈及四种学习方法:善假于物,积渐全尽,锲而不舍,用心专一。善假于物,就是要善于利用客观条件。这是学业成败,甚至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会利用客观条件,就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闻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善“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那么,一个学生可以利用的客观条件都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6.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中的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只要善于借助外物,就能如虎添翼,大大提升自身的能力。假使在日常交谈或写作中,善假于物,移花接木,就会使我们的语言精彩无限,新意连连。  相似文献   

7.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实践证明,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安玉芳 《中国教师》2009,(Z2):354-354
<正>班主任工作真是千头万绪,要想做好做成功,实在不易。荀子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师生之间的通力协作相互依靠,相互协  相似文献   

9.
《荀子·劝学》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段话是说“君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善假于物”,即能根据客观环境,凭借一种客观事物(或某种地形、或某种动作、或某个物体等)来架设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笔者以为,这也正道出了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精妙。教师通过创设相关情境,营造开启学生心扉、增强学生感知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使文章内容及其所传达的知、情、意真切生…  相似文献   

10.
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揖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在《劝学》中关于善于借助他人力量和外部条件的这段精彩论述,对管理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作为校长应该学会借助学校内外的各种力量,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一、向政府机关借力,争取政策扶持1.借政府之力,拓展发展空间。教育方面的政策,有些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有些是助推学校发展,帮助学校解决  相似文献   

11.
荀子在《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说明只要善于借助外力,就可以实现一个单位的快速、跨越发展。学校处在社会环境中,与党政机关、兄弟学校、学生家长、周  相似文献   

12.
一 <荀子·劝学>是先秦诸子名篇,中学课本(人教本)节选部分脍炙人口.但是课本的注释却有值得商榷之处,笔者略陈陋见以求教方家. (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相似文献   

13.
古语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计算机多媒体发展到今天,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的能力,它能够把刺激人们感官的诸多要素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控制、处理并将其有机组合,从而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具有交互作用的教学环境和人机对话的教学氛围。多媒体是先进教学手段,但有时候未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需要我们“善假于物”。  相似文献   

14.
知人     
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非终然也,规有济焉尔。王莽拜侯,让印不受,假僭皇命,得玺而喜,以廉济贪者也。晋王广求为冢嗣,管弦遏密,尘埃被之,陪扆未几,而声色丧  相似文献   

15.
支小波 《学子》2015,(6):4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日趋成熟,古人语:假辇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种"善假于物"的技巧用来形容现代教育技术在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再确切不过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认为,我们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其成为语文课堂上的新常态,为语文课堂增色。  相似文献   

16.
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物理在表达观察实验结果以及陈述理论内容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是在概念、规律、公式的表示及推导、论证等方面则通过要运用到几何图形、方程式等数学语言.苟子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同样的道理,在解答物理问题时,我们若用应用好数学这一工具,适当地把物理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巧妙地、快速地解题,就能使数学成为解决物理问题的强兵利器.  相似文献   

17.
荀子在《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说明只要善于借助外力,就可以实现一个单位的快速、跨越发展.学校处在社会环境中,与党政机关、兄弟学校、学生家长、周边社区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校长,除了借助班子成员、师生员工等校内力量外,还有善于从外部"借力",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备课中发现文言课文中有应注未注和对课本注释有异议的地方,提出来加以补注和释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课本注:“〔利足〕脚走得快”。不当。这个句子的两个分句结构相同,解释应前后参照,顾及句子结构和用词特点。即然课本注“〔水〕指游泳,这里用作动词”,与此  相似文献   

19.
原文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博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  相似文献   

20.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两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中两个“千里”前面分别用了“致”和“至”。这两个字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第1册第1课《劝学》中没有解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3册第10课《劝学》中仅对“致”做了解释:“到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