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作文评点时,教师的评点与学生的评点相结合,学生的独立评点与相互评点相结合.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评自改的过程中,能自由、自主地表达自己对作文的观点,不时进发思想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切实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并把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情感个性化地、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4.
刘国元 《考试周刊》2014,(35):47-4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学生活化,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与生活的充分联系。小学作文教学更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的视角引导到生活中,使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学生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写作文时才会有素材,作文才会不空洞,表达的情感才会更丰富、真实。生活是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源泉,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作者就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这一问题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素材积累是农村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使学生思想充实,作文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生活经验少,又缺少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写起作文来很费劲。这样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帮助指导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源头就是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中,体验生活中.联系想象中积累素材,找到源头活水,使学生有米可炊。  相似文献   

7.
杨亚希 《考试周刊》2013,(42):47-47
文章认为,教师要以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注重积累,体验生活,勇于想象,自由表达,敢于创新,把作文变成学生心灵和情感的自然倾诉和释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积累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大量阅读感悟等途径,积累写作材料,以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如何在作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好《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核心理念.让学生获取作文的知识,形成作文能力.笔者从教学中得到一些感悟。文章认为:一是体验生活游戏,让学生作文充满生活情与趣;二是在现生活情景,重视启发想象,让学生乐于语言表达;三是学之应用.展示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证明课堂生活化,开放了课堂,激活了学生;生活课堂化,增进了训练机会.锻炼了学生。课堂生活丰富了生活课堂.生活课堂补充了课堂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一、体验生活,捕捉素材 即兴作文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临场发挥的口头作文。即兴作文简单易行.方便实用,能够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在快乐中作文,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即兴作文对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十分重要.是写作教学的基础性工作.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的每个示范都可能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中不乏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的人才;诚惶诚恐、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无物.也大有人在。平时有的学生作文下笔难.究其原因是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说、写训练不够.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和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1.
学生要顺利地作文,必须仔细观察、熟悉生活,积累素材,才能用头脑去加工、创造,也才能表达出来。因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与教学目标相关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实现作文教学的“过程取向”。  相似文献   

12.
杨雅平 《广西教育》2014,(17):46-4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写作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要将课标中的这一理念贯穿于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在“体验”二字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从中收获真实的感受,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刘江 《考试周刊》2013,(71):56-56
职业中专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地位。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写作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为写作奠定基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挖掘身边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走进社会.到大自然中体验生活,搜集相关资料;要结合专业实际,进行写作训练:要综合评价.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回归自然去体验生活,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作中来,实现个性化创作。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之“表述与交流”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表述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也就是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要紧紧抓住“真实生活”这一主题。众所周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能写出好的感悟作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改变学生怕写作文、难写作文的现状,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提出要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描绘生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放飞心灵的翅膀,从而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师忠文 《文教资料》2010,(30):79-80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作文教学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直被“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困扰.作文教学成了长期困扰学生和教师的老大难问题。语文教师应反思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8.
魏勇 《课外阅读》2010,(8):167-168
生活是创新作文的源泉,生活中充满情趣。有丰富的生活,就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就会产生丰富的情感。作文源于生活,是生活体验、情感的书面表达。作文重在唤醒孩子们乐于观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情趣。作文中,生活是源,是本。本文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精彩,并把自己发现的精彩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一种心灵的旅游,教师和学生心灵的共同旅游。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停"的艺术,也让学生学点"停"的艺术。停在阅读积累是基础,停在体验生活是关键,停在实践交往是桥梁,停在童真跳跃是重点,停在想象奔腾是亮点。只要停得恰当,停得适时,学生就能写出极具个性、富有生命力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浅谈笔者对作文教学的体会。即:激发兴趣,促使乐写;体验生活,表达真情;注重评语,学会赏识;大胆尝试,体现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