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氓》是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的第一篇。鉴赏完人物形象和比兴手法之后.为了把鉴赏引向深入,我提示学生:诗歌鉴赏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特别是一些意蕴丰厚的诗歌。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氓》这首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四首诗歌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面说一下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而《走进新课程》中也指出:“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冰心的诗歌《纸船》为教学例子,就“如何让学生用心体验诗歌中的至爱亲情?”,做了一些实践尝试,旨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倾向、感人情境和形象及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中课改的进行.在全民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影响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出现了相对的尴尬。首先,高中的课改要求学生的阅读而不断地扩大.教材从必修到选修两个部分的出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相对增加.原属于《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现在则出现在新的课改课本或参考阅读文章中,例如诗歌《雨巷》即出现存高中选修诗歌中,又出现在众多的《大学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不仅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因素.而且蕴涵着人类的生命价值观。诗歌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诗歌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生命内涵的认知,而且会使学生提高文学修养,提升和丰富精神境界与生命体验。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短歌行》教学为例,就在诗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雎》是《诗经》的首篇,被选入统编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中。该诗不愧是最古老的经典爱情诗歌,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对于这样一首经典的爱情诗歌,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呢?不少教师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1)《春雨》主旨的理解。(2)理解呈现主旨的表达技巧。 说明:《春雨》是梁遇春先生《春雨》集子中的一篇赞咏春雨的文章。被选编在高中第三册《语文读本》里。读过这篇文章的学生说“语言不错但不太好懂;要表达什么不太清楚”。对于学生的疑惑,笔者确定上述两个教学重点,意在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语》选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既不像散文、诗歌教学那样受学生重视,也不像小说、杂文教学那样受学生青睐,但其重要作用是勿庸置疑的.这是大多数学生所未认识到的。这也就增加了我们《论语》选读教学的难度。总结自己《论语》选读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把握好《论语》选读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才能抓住《论语》选读教学的切入点,搞好《论语》选读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凡是论及李白的诗歌,几乎都认为它具有“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以致对其悲怆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统计,在他可编年的943首诗中,悲怆诗473首,豪放诗57首.比例是8:1强。他的悲怆诗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内容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例如《将进酒》《北风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月下独酌四首》《丁都护歌》《登金陵凤凰台》  相似文献   

11.
姜凤茹 《辅导员》2011,(24):60-60
本文主要就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的诗歌单元.谈一下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感悟。第二单元选人了《诗经》中的《氓》《采薇》和屈原的《离骚》等,对于语文功底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文章.有很大难度。第j单元选人了《兰亭集序》《赤壁赋》并要求全篇背诵.对于语感比较差的学生来讲.朗读、背诵也存在困难。所以.我常和同学们说:如果背诵这一关你过了.就会一路好走了。  相似文献   

12.
武国霞 《甘肃教育》2006,(8B):23-2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  相似文献   

13.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郭初阳的《远和近》教学为例,分析如何使学生感知诗歌的情感美、形象美、语言美等美感,以达到唤醒学生审美享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乡愁》一诗作为现代诗歌典范之作选进初中语文教材,历来为语文诗歌教学研究的重要视点.然而,当下语文教学对其极具特色的语言运用阐释不足,学生对诗中字词的品析有待深化.为深入挖掘《乡愁》字词锤炼的妙处,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对《乡愁》一诗进行文本素读,发现诗中名词、量词和叠词的运用特点鲜明,为诗歌平添无限风华.因此,拟以名量叠...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著《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三课《装满昆虫的口袋》。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2)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歌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而忽视学生的诵读与体悟。由于教师细致的咀嚼和强行的灌输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就相应地失去了更多的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而沉溺于支离零散的解析中,不能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对诗歌进行感知和把握。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中《语文》第三册古诗单元《氓》的教学中,我从讲台上走下来,让学生充分成为课堂的主人,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最近两周,我们在现当代诗歌的百花园中快…  相似文献   

17.
张懿馨 《甘肃教育》2006,(1A):34-35
中国教育部编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簖准(实验稿)》.在规定语文性质解读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及阐释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时,始终围绕着学生个体发展的三个维度、五个领域进行。尤其突现了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精抻领域的影响作用.重规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求激发出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培育起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董军 《考试周刊》2012,(6):47-4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谈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大阅读面。为一至六年级学生配套的《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江苏实验版).正是一套配合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适合不同水平学生探究性学习需要的理想读物。《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选编正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与内容,它是语文教材的延伸,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理念,对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现状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辛园秋 《广西教育》2022,(11):65-67+109
本文从中职语文诗歌鉴赏入手,以苏轼《定风波》教学为例,通过激情导入、知人论世、“读”书练技、“析”意感悟、“赏”析体会、“探”究人生、总结布置、教学评价8个教学环节,阐述教师在中职语文课堂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理解诗歌,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发现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教学面对的实际 1.课程定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文章写作与修改》(人民教育出版社)属于“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系列,重在培养这三项能力中的“语文应用能力”(涉及、兼顾其他两项能力),是高中所有语文选修中实践性最强的一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