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几乎每年都有副刊作品在江苏省、华东地区和全国新闻作品的评比、竞赛中获奖。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的散文《乡里乡亲》荣获二等奖,在副刊类作品中位列邵云环烈士遗作《没有灯光的漫漫长夜》和李向群父亲所写的《说说儿子向群》之后,是近两年来江苏省在中国新闻奖评比中所获得的最高奖项。此前,这篇作品还曾在全国报纸副刊评比中获得金奖。 作为一名以社会新闻采编为“主业”的记者,  相似文献   

2.
人物名片:张勤,浙江电台城市之声总监,高级记者。1980年进入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从事新闻工作,历任记者、主任助理、社教部副主任、驻外记者部主任等职。多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浙江新闻奖、中国广播新闻奖等奖项。2006年荣获飘萍奖,2007年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宣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八五”期间,全社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稿件和优秀新闻工作者。据统计,5年中在省以上新闻评选中获奖100多篇。新闻工作者个人荣获各种有重大影响的奖励有:薛善文同志1993年获首届全国新闻奖提名奖荣誉;杜耀峰同志获1995年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1994年荣获范长江提名奖;尹维祖同志获第15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全国总编辑最高奖;慧眼奖等等。另外,几个副刊和小报质量也不断提高,《经济特刊》的一篇改革探讨性综述荣获全国省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周末》被中国记协评为全国省报优秀周末版第三名;《…  相似文献   

4.
《新民晚报》金岳春先生曾说"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然而,互联网时代纸媒新闻在时效性上已无优势可言.作为在一张报纸上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副刊此时的意义倒是格外凸显出来.如何更好地抓住受众心理,吸引他们的眼球,新时期的副刊编辑要以创新姿态迎接挑战,用坚实肩膀扛起责任.  相似文献   

5.
由《江海晚报》副刊部编辑的“江海写真”在2007年全国报纸副刊专栏年赛中荣获一等奖,这一专栏能获得广大读者和专家的肯定,关键在于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关注普通民众,展现精彩人生。通过对平凡人物的报道,挖掘出他们身上的不平凡之处,给人以启迪。“江海写真”的成功操作,也为副刊的新闻化提供了一个样本。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副刊编辑、新闻素养,这两个看似关联度不大的概念有什么内在联系吗?毫无疑问,报纸是新闻纸,在新闻与文化相互渗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新报业、新媒体时代,每一位报人都不应当是新闻的观望者,而应当是积极的参与者.作为报纸策划的骨干、中坚力量,编辑还应当是新闻的引领者.副刊编辑在引领行列中又岂能置身事外?驾驭新闻,同样应当成为副刊编辑的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7.
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在现今的传播环境下,有学者认为现代副刊只是大众世俗的集合体.而笔者认为,在副刊新闻化的背后,文艺性仍然植根在副刊广阔、富饶的沃土中.  相似文献   

8.
浙江电台新闻综合频道采制的<为了阳光下的体育--浙江省体育局局长陈培德访谈>(以下简称<阳光>)是一篇质量较高的新闻专题报道.它以直播访谈、热线参与为主要形式,以揭示新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为重点,以浓厚的思辨色彩和得体自如的主持为特色,在广大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该作品今年先后荣获浙江广播奖一等奖和浙江新闻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杨阶 《新闻前哨》2003,(7):45-45
报纸副刊从杂志化向新闻化的转变,是“报纸是新闻纸”这一属性决定的,也是副刊改革的必然选择。当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报纸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副刊改革,副刊新闻化作为此项改革的主流而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从重庆电视台的<山城棒棒军>、<雾都夜话>收视大旗十年不倒,到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荣获"全国百佳电视栏目",再到如今打开电视,陕两话、广东话、四川话、浙江话、湖北话、湖南话方言节目比比皆是;从过去单一的方言电视剧到今天的方言栏目剧、方言脱口秀、方言播报新闻、方言电视配音五花八门,方言电视节目在我国电视银幕上已走过十几个年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印象中,副刊是一个静态而具有文化气质的报纸板块。然而,随着都市类报纸的市场化特征,副刊,尤其是都市类报纸的副刊已经逐渐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新闻特性,二是大副刊结构。新闻特性是核心,是本质,围绕这个本质  相似文献   

12.
在第二届辽宁新闻奖“名版名栏”评选中荣获“优秀版面”的《万泉》副刊,是个几乎和沈阳日报同龄的老版面,已经有近六十年的历史了。在辽沈地区以至于全东北.《万泉》副刊深入人心。知道沈阳日报就一定知道《万泉》副刊。在纸媒副刊日益衰微的今天,一块小小的《万泉》副刊,能够起起伏伏波波折折地走过六十年长路,仍朝气蓬勃,充满生机,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回望来路,可否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一下《万泉》的常青不老之道。  相似文献   

13.
任何事物的诞生与确立,人们首先要索取的就是个性特征或风格。缺乏特征或风格的事物,是无法获取人们的认可的。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报纸副刊在长期的运作与积淀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相对强立的风格或特征,作一尝试佳的考察与探讨。柔婉而曲折地贴近新闻从理论上说,在报纸副刊风格或特征的形成与确立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新闻性与文学性的二律背反。一说副刊要反映时代新潮,与新闻同步,紧密配合政治中心宣传。一说副刊大多是广义上的文学类文章,这类文章有自己的规律性,不能配合新闻。作为同具真理性的两个对立的命题,它们又都可以理直气壮地为自己找到具有说服力的论据与样板。但这两个对立命题所呈现的风貌与状况,都不是副刊的常态,也不能体现副刊的美学风格或特征。副刊在正常状态下呈  相似文献   

14.
《新闻实践》2003,(9):19
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8月31日揭晓,38个新闻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浙江日报的《今日关注》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浙江第一线》榜上有名。中国新闻名专栏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以鼓励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创办精品专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15.
温州日报编委、专刊副刊部主任霍冬生撰写的论文《让“后花园”繁花似镜——关于党报副刊的几点思考》,在10月16日举行的全国报纸副刊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杭州日报>副刊作品<1980,四位新华社记者西行漫记>(作者:傅上伦、韩斌,编辑:莫小米)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份荣誉,是对以"新闻推动历史前行"的主旋律作品的肯定,是对以"倾听百姓心声、折射时代变迁"为理念的杭报西湖副刊的肯定,也是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权威亲民办报理念,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重视报纸副刊,历来是我国报纸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报业竞争全面展开的今天,我国的报纸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一直被视为报纸“附庸”的副刊,越来越在传播先进文化、极大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找到了用武之地。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纵观当下地方党报副刊,呈现出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8.
浙江电台新闻综合频道采制的&lt;为了阳光下的体育--浙江省体育局局长陈培德访谈&gt;(以下简称&lt;阳光&gt;)是一篇质量较高的新闻专题报道.它以直播访谈、热线参与为主要形式,以揭示新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为重点,以浓厚的思辨色彩和得体自如的主持为特色,在广大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该作品今年先后荣获浙江广播奖一等奖和浙江新闻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我拍的《小巷获联合国大奖》荣获三等奖。此前,这幅图片在2003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年赛中获金奖并获当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李临雅 《新闻界》2002,(1):54-55
从1984年5月全国第一家老年报《老人报》在广东诞生以来,十几年的时间里,全国的老年报已经发展到20多家,期发量达到300万份左右,按人口计算,全国约40位老人就拥有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报纸。其中内容既专且广的专、副刊对老年报的发展,功不可没。专、副刊兴盛顺理成章近些年,老年报专副刊兴盛,是由老年报办报宗旨、服务对象所决定的。翻开任何一张老年报,都会发现,专、副刊的比重都大大地超过了新闻版面,无论是四个版、八个版还是十六个版的报纸都如此,基本上都是除了一、二版是新闻版外,其余的都是专、副刊。比如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