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接上期拙·绌·咄·黜拙(zhuō)、绌(chù)、咄(duō)、黜(chù)是一组形似字,在结构上又同属形声字。不少人由于不知道它们的正确读音和意义,常错用。例如,把“弄巧成拙”写成“弄巧成绌”,把“相形见绌”写成“相形见拙”,把“咄咄逼人”写成“拙...  相似文献   

2.
论书十要     
正一、书要"重""拙""大",庶免轻佻、妩媚、纤巧之病。倚声尚然,何况锋颖之美,其可忽乎哉!所谓"重",就是不轻佻;所谓"拙",就是避免妩媚;所谓"大",是纤巧的对比。此处"重"的意思其实有点接近"宁支离毋轻滑"。就书法而言,纤弱是一个很大的毛病,"拙"更接近于浑厚。清末沈曾植的章草,就最能表达书法的拙意。至于"大"的意思,是指书法上所表现的雄大  相似文献   

3.
拙(绌)     
《新读写》2011,(5):48-48
拙、绌二字都是形声字,虽然声符都是“出”,但读音差别很大,拙音zhuo,绌音chu。由于形符不同,含义更是有别。  相似文献   

4.
《怀沙》中的"汨"字有两种写法:"汨"、"汩",三种读音:"yù"、"ɡǔ"、"mì",同一个字,因读音的不同,其意思也迥异。"浩浩沅湘,分流汨兮"的"汨",应读"mì",指的就是汨罗江。"伤怀永哀兮,汨徂南土"的"汨",也应该写成"汨",应读"yù",迅急赶路状。不应写成"汩",更不能读"ɡǔ"。  相似文献   

5.
论书十要     
<正>1.书要"重""拙""大",庶免轻佻、妩媚、纤巧之病。倚声尚然,何况锋颖之美,其可忽乎哉!所谓"重",就是不轻佻;所谓"拙",就是避免妩媚;所谓"大",是纤巧的对比。我所说的"重"的意思其实有点接近"宁支离毋轻滑"。就书法而言,纤弱是一个很大的毛病,"拙"更接近于浑厚。清末沈曾植的章草就最能表达书法的拙意。至于"大"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6.
1.lead,guide,direct这三个词语都有"引导、带路"的意思,具体地说:lead意思是"领导;引导",指"在前面引路"。例如:  相似文献   

7.
<正>候车室"候车室",易错写成"侯车室"候与侯,是音近(或同)形似字。候,读hòu,有等待、看望、时节的意思,如等候、问候、时候。侯,读hóu,一般作名词,如诸侯、姓侯。福建省闽侯县的"侯"读hòu。迫不及待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候。易错写成"迫不急待"。及与急,两个字都读jí。及,原意是从后面跟上,引申为达到、比得上、趁着;也可作并列连词。急,有焦急、匆促的意思;又有紧要、严重的意思,如紧急、病急。  相似文献   

8.
王丽娟 《考试周刊》2013,(33):46-47
<正>1.钻研教材1.1读课文。达到"三读",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足见其重要性。"三读",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1.2理解课文。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  相似文献   

9.
古诗的读音汉字有字同音异的特点,如果读错了,就不能正确理解词义,或者造成平仄不调.如"胜日寻芳泗水滨"的"胜"应读去声,"美好"的意思;"绝胜烟柳满皇都"的"胜",应读阴平,"绝胜"是"极似、最象"的意思."出没风波里"和"没在石棱中"的"没",应读mò,"沉下"和"深入不见"的意思."儿童散学归来早"的"散",应读去声."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朝",应读zhāo."应知故乡事"的"应",应读阴平."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思",应念去声;"漫"应念阳平."白雨跳珠乱入船"的"跳"应念阴平."君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痴男怨女"怨女旷夫"等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往往望文生义,受"怨"字常用义——"哀怨、怨恨"的误导,把"怨女"理解为"哀怨、怨恨的女性",把"怨"读为"yuàn"。其实,"怨女"中的"怨"不是"哀怨、怨恨"之义,而是一个通假字,通"蕴",读为"yùn",是"蕴藏、蓄积"的意思。所以,"怨女"是指"已到婚龄而无合适配偶的女子"。  相似文献   

11.
"对话",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字眼,意思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其结果不管是交谈双方"对路"形成共识,还是"对立"产生分歧,往往都给人以"对照",相互造就,促成你我.对话,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正>教师要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丰富从何而来?从阅读与行走中来。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所谓读书与行走,对我来说,就是一件事,可以用"阅读"二字概括——读书,读世界。这或许可以称为"大阅读",所谓高贵的灵魂与美妙的肉身结合在一起的阅读。人的生命有限,书却是无限的。因此,我主张教师的读书,主要读经典,经典是历史的、文化的、知识的精华。读万卷书,仍然读的是经典,有万卷"经典"在肚、在胸、在心,那就是"底蕴"。而行走就不一样了,不一定都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7期刊发了肖家芸老师的<<雨巷>教学实录>,作者自称是"活动化教学".从实录的名目上看有:"活动一:听读""活动二:交流""活动三:研读""活动四:品读"."听读",就是听配乐朗读课文,这样做的人很普遍,这种"活动"有新意吗?"交流",不就是师生进行互动吗?"研读"与"品读"有什么区别?"读",并不是"诵""念",本身就含有品味、琢磨、领会的意思."研""品"意思还是如此.在这些名目上做点儿新花样儿,其实质却没有什么真正的飞跃.这种课改"思路"就不对!  相似文献   

14.
好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新课改中好课的标准应该是"实""事""求""是". "实",就是朴实、扎实、真实的意思,还有老实、本分、厚道的意思; "事",事情的意思,就是师生双方都要有事情做,还指事情的度,即密度、难度、准确度等;"求",追求的意思,即追求课堂上的一种精神状态; "是",就是真理、科学、规律、法则、概念,是感悟、认识、理解、创造,是目标.  相似文献   

15.
提问:英语中have,eat,drink,take都有"吃"、"喝"的意思,但具体应该如何应用呢?回答:动词have既可以指"吃",又可以指"喝"。英国人习惯上用have来代替drink;而美国人喜欢用eat来代替have。但应注意:与meal和三餐名词(breakfast,lunch,supper)连用时,  相似文献   

16.
这里的"读"是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现在涉及这一话题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当大家都在大谈特谈"对话"、"预设与生成"等的时候,读似乎成了一盘冷门菜,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然而,我认为,读  相似文献   

17.
问有这样两个句子:1.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your sister.2.Can you bring some,things to school?在这两个句子中,同样是把某物"拿"到某处,为什么表达方式却不一样呢?答take和bring这两个词都有"带、拿"的意思。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take表示"拿走、带走",通常指从说话人这里拿到别处;而bring表示"拿来、带来",通常指从别处拿到说话人这里。例如:  相似文献   

18.
正"裸奔"、"裸捐"、"裸播"……一沾上"裸"字,似乎就风生水起,格外吸引人的眼球。然而,我所说的"裸读",质朴得很,意思是无所依傍地直接读原著,远离那些所谓的缩写本、改编本、导读本、参考书、练习册之类的"快餐文化",直接地、本真地、质朴地读,尊重自己阅读的初始感觉,开动自己的"天君",发挥自己的想象。  相似文献   

19.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1.a.m.和morning都表示"上午"的意思,但用法不同。a.m.是拉丁语ante meridiem的缩写词,意思是"上午、午前",指零点到中午12点之间的时间。morning的意思是"早上、上午",常与in连用,但特指某天的上午时用on;若morning前面有指示代词或last,yesterday,tomorrow时不用任何介词。例如: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in the morning?你早上通常几点起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