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许算缘份吧,雷锋入伍第一天,我就议论过他。“咋搞的,这么点个孩子能当兵?”一米五几的个,看上去顶多十六七。辽阳接兵的新兵营营长老靳说,没法子,我们说他身体条件不合格,可他跑到《辽阳日报》去发了篇文章《我决心应征》,第二天拿着报纸上门来,你说咋办。从那天到现在,31年了,我一直在“议论”雷锋,写出的雷锋事迹百万字。有人说是我“第一个”写雷锋,这概念太笼统,严格地讲,我是第一  相似文献   

2.
由于今年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四十周年的缘故,今年书市的雷锋书籍品种明显多于往年。或许是意识到“雷锋”在出版上的含金量,诸多出版社也将雷锋书籍的出版作为今年年初出版的“重头戏”,随意在书市上走一遭,《走近雷锋》、《雷锋现象》、《雷锋日记选》、《离开雷锋的日子》、《雷锋的故事》(均为解放军文艺版)、《雷锋——平凡的英雄》(长江文艺版)、《雷  相似文献   

3.
数字     
《新闻实践》2012,(4):80-80
6000篇2月2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文,回顾该报曾经刊发过的关于雷锋的多个“第一次”报道。从1961年5月5日第一次报道雷锋开始,到今年2月22日,该报已经刊登学雷锋稿件6000余篇。《人民日报》刊发的多个“第一次”不同体裁的文章分别为:1961年5月5日刊发第一篇关于雷锋的报道《苦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民战士》;1963年2月7日第一次刊出《雷锋日记》;1963年4月3日刊发第一首讴歌雷锋精神的诗歌《雷锋》。雷锋虽然去世50年了,但雷锋精神历久弥新,该报的报道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创新,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通讯员园地     
《新闻爱好者》2004,(2):28-29
·人物·“雷锋老师”与摄影□张成山他的名字和一位闻名中外的英雄的名字相同,他是从唐河县教体局退休的老教师———雷锋。熟悉他的人说:“雷锋老师不愧叫雷锋。”几十年来,他以英雄雷锋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和“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雷锋老师今年68岁,他在辛勤执教的40年中,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相机不停,先后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和新闻照片1800多篇(幅)。雷锋老师自幼就叫雷锋。他幼年时与一家照相馆为邻,久而久之,对摄影产生了感情。1956年,他参加教育工作后,每月…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以“风流”命名的影视剧风靡一时,遍及影视银屏,什么《一代风流》、《两代风流》、《当代风流》、《何处不风流》、《风流娘们》……如今,“风流”影视已降温,跌落,“太阳”影视却风起云涌,形成一股从“风流”影视到追逐“太阳”的影视热。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是这样知道毛泽东的》,丁晓平 著,中共党史出版社【推荐理由】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从版本学等视角,介绍了《毛泽东自传》一书的出版传播过程,讲述了世界是如何通过这部传记作品知道毛泽东同志的。“雷锋书系”(《雷锋年谱(纪念版)》《雷锋文稿》《永恒的信仰》),湖南人民出版社【推荐理由】本书系包含《雷锋年谱(纪念版)》《雷锋文稿》《永恒的信仰》3种图书,分别介绍了雷锋的人生经历、文稿作品以及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7.
1961—1962正间,这位可爱的小战士的照片和感人事迹已在军内的《前进报》和辽宁的几家地方报上多次发表了。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批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运输连四班为“雷锋班”。命名大会召开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主要媒体均对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国全军产生了空前的轰动效应,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8.
1987年4月8日是我有生以来难忘的一天——我的处女作《“雷锋小姐”》在《战士报》上发表了。连队为此给我嘉奖一次。也就是“雷锋小姐”使我从此走上了搞新闻报道这条苦中有乐的道路。那是去年3月,我因病住进了广西边防某部医院。住院期间,我采写了一篇题为《“雷锋小姐”》的小通讯。写的是这个医院陈冬岑等4位护士,无论是在广州军区护校学习期间还是在南宁实习期间或是后来到广西边防工作,都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到街上、  相似文献   

9.
据《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6月19日报道,辽宁省版权局18日在鞍山为著名摄影家、雷锋生前战友张峻拍摄并珍藏的200余幅雷锋照片进行了版权登记,并授予他“依法维权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今年72岁的张峻1946年参加呻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在沈阳军区工程兵任职的张峻首次在《解放军画报》上发表了宣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专题图片。到1962年8月雷锋牺牲,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他拍摄了将近200幅雷锋同志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照片。张峻老人说:“雷锋照片得到版权登记,这对增强  相似文献   

10.
’98的文学出版,从上半年到下半年,都有为数不少的热点,比如,由《尘埃落定》等作品构成的“长篇小说热”;由《马家军调查》及反调查作品杨成的“马家军热”;由“思忆文丛”、《走向浑沌》等作品构成的“反思历史热”;由《前沿故事》、《足音》等作品构成的“明星写书热”;由《绝对隐私》引起由《单身隐私》、《非常隐私》、《相对隐私》、《贞操隐私》等作品构成的“暴露隐私热”,等等。一个选题方向形成一个时期的热点,有  相似文献   

11.
唐刻 《军事记者》2003,(3):22-24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全国随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早在毛主席题词发表前的一个多月,在雷锋所在部队的沈阳军区抗敌剧团正紧锣密鼓地排演着一出名为《雷锋》的话剧,使这位伟大战士的形象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同年,周总理先后两次观看、毛主席也在百忙之中完整地观看了此剧,并从众多争相与之握手的演员中,特意找到雷锋的扮演者张玉敏,对他的表演给予了肯定……自1962年8月15日雷锋去世后,张玉敏是人们接触到的第一个“鲜活”的雷锋形象。如今,40年过去了,作为第一个在舞台上塑造雷锋的演员,他始终…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大学生的读书掀起过许许多多的“热”,大多是昙花一现,而有一种“热”与众不同,始终保持着“恒温”,这就是“人物传记热”。从政治名人传如《拿破仑传》、《铁托传》、《卢卡奇自传》、《希特勒外传》,到科学家、艺术家传如《居里夫人传》、《爱因斯坦》、《富兰克林传》《英格丽·褒曼》、《卓别林》,从外国的文学家、哲学家传如《歌德自传》、《黑格尔小传》、《忏悔录》,到中国历史人物传如《毛泽东传》、《林则徐传》、《曾国藩传》,真是各领风骚。归纳起来,当代大学生崇尚的历史名人大致有三类:第一类为意志坚强、扭转乾坤的政治领  相似文献   

13.
电视台在经历了综艺晚会热、纪录片热和纪实电视剧热之后,又出现了电视“谈话热”。中央电视台以综艺类的谈话节目《十二演播室》为发端,经过访谈型的谈话节目《焦点访谈》,而后又推出了论辩型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现今谈话类节目已伸展到各个领域。从实录性的,到理论性的;从生活服务性的,到科学知识性的,可以说无处没有“谈话”。荧屏兴起了“谈话热”!  相似文献   

14.
凡红 《军事记者》2013,(5):64-65
在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牺牲50周年之际.我们在雷锋的第二故乡抚顺见到了多年致力于聚焦“雷锋”影像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专职摄影干事、《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盖旭辉。他以一个个生动的视觉瞬间,展示了一个个活着的“雷锋”.见证了各种学雷锋活动的蓬勃开展。在采访中.笔者品读了他镜头中耐人寻味的”雷锋”。  相似文献   

15.
典型人物的宣传在我国新闻报道中比较广泛,雷锋作为典型人物的代表,在宣传报道中无论从数量上、时间上来看还是从国人认知程度上看都有重要地位。不同的时代对典型人物宣传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本文在新闻框架理论下,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从1963年到2012年的“学雷锋”相关报道为样本,分析社会价值取向下学习“雷锋精神”的变化,试图从雷锋形象的宣传和变化中探究社会价值取向与典型人物宣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做了6年的财贸记者,积累了一点体验,那就是:财贸记者应当义无反顾地走进市场当中,寻找题材、灵感、激情和成功。市场永远给你机运,市场不会让你失望。翻检自己过去的报道,《苹果市场的反常现象》《保姆市场见闻》《春游平添几多愁——北京“一日五游”目击记》《从“抢手商品”到“跳楼货”——“冷暖风机进口热”始末》《白色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徐晖 《视听纵横》2000,(6):62-65
纷繁世界,多姿多彩,俏丽荧屏,异彩纷呈。在经历了综艺晚会热、纪录片热和纪实电视剧热之后,又出现了电视“谈话热”。中央电视台以综艺类的谈话节目《十二演播室》为发端.经过访谈型的谈话节目《焦点访谈》,而后又推出了论辩型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现今谈话类节目已伸展到各个领域。从实录性的到理论性的,从生活服务性的到科学知识性的,可以说无处没有“谈话”。荧屏兴起了“谈话热”!  相似文献   

18.
送大娘回家、补袜子的照片,是根据雷锋《懈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报告中的情节补拍的;打开手电筒,夜间读《毛选》,是根据雷锋《忆苦思甜》报告补拍的;雷锋目视远方,胸前端着一把钢枪,背后是一棵茁壮的松树,这棵松树,是后来添上去的……张峻共为雷锋拍下223张照片,也是最了解雷锋照片“秘密”的人  相似文献   

19.
雷锋的名字已被传颂了许多年,而不慎撞死雷锋的乔安山却远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直到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后,乔安山的名字才家喻户晓——一雷锋的名字已被传颂了许多年,而作为雷锋战友的乔安山,随着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上映也家喻户晓,并为人们所熟知、那么乔安山是怎样被寻找到的呢?辽宁省抚顺军分区政治部干事蔡原征,就是本文所要特别报道的发现乔安山第一人。日前,记者采访了他。“雷锋树”引出乔安山1993年底的一天,当时在沈阳军区某工兵团政治处担任宣传干事的蔡原征受命去铁岭县大甸子镇甘沟子村,采访教导…  相似文献   

20.
在 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 ,本人与《经济日报》记者梅绍华采写的特稿《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是这样被发现的》报道 ,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对这篇报道的采写经历本人感触颇深。偶然机会发现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线索做为一名记者 ,每年在3月5日来临前夕 ,总想采写出独家的具有份量的“雷锋新闻” ,为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也是检验一名记者的思想能力与业务水平的一次考试。雷锋的第二个故乡在辽宁 ,这里留下了他太多的足迹。为了找新闻感觉、捕捉雷锋新闻的“灵感” ,我开始有目的地寻找搜集有关雷锋方面的图书资料甚至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