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蒙于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春之声》,在当代小说史上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在小说中,真正的主体不是所谓的主人公岳之峰,而是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火车车轮与轨道有节奏的撞击声、车厢门开关的碰击声、旅客的谈话声、列车员和乘警的提醒声、录音机里的音乐声,还有岳之峰内心独白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火车语言     
火车语言“火车语言”内容丰富,“词意”严谨,且大多是“世界语”、“标准化”。“一长三短”,这是火车发出“呼救”语言。“汽笛一声长鸣”,这“一声长鸣”正是火车的语言,它是火车“启动”语在告诉人们;“我向前开动了,请注意安全!”如果你听到的两长声鸣笛则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细读小说文本,发现香港女作家西西的独白体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中隐藏着多种声音,而“我”的独白也臆含着对话和驳诘,给小说造成众声喧哗的局面,其中女性的被压抑的声音透过低回的叙述顽强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4.
火车和笛子     
有一位老师,家在山里。老师去县城进修,一路上翻过了多少道山,他记不清了,只记得过了十八道河。晚上,老师睡在宿舍里,总能听到一种沉闷的声音:“空空空空……”那声音一直响到天亮。第二天,老师问其他学员:夜里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没有?是什么空空空响了一夜?学员们笑了,告诉他,那“空空空”的声音,是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响。听到“火车”二字,老师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老师曾给学生讲过一道数学应用题,内容是两列火车相向而行如何如何。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火车?火车什么样?”老师回答:“火车是一种车,一种交通工具。”火车…  相似文献   

5.
语言游戏     
声音 游戏目的 1.培养幼儿听辨生活中各种不同音色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游戏材料 录有水声、风声、纸声、雨声、马蹄声等各种声响的音带一盒。 游戏过程 1.“听录音猜声音”。教师引导幼儿逐一听辨喇叭声、火车声、飞机起飞声、轮船鸣笛声、动物叫声等,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听录音,编故事”。在听听猜猜的基础上,教师放几个片断(声音的组合),让幼儿想象编故事或讲几句话,如雨声、走步声、汽车声,让幼儿按所听到的声音次序编讲,也可自  相似文献   

6.
<正>1.听说节奏训练对于低年级初学节奏时,我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听说节奏练习。1.1听节奏,让学生用耳朵聆听,感知各种各样的节奏,我播放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如火车声、汽车声、风铃声、钟声、走路声等),让学生猜一猜,由于猜一猜是低年级学生的爱好之一,固然兴趣浓厚,因此当我播放火车声"呜—呜—",学生一听就知道是火车的声音,听着听着便会将词、节奏脱口而出,同时对节奏的长短、强弱、高低掌握得也不错。此外,还让  相似文献   

7.
嘟嘟闯关记     
外出旅游结束了,嘟嘟和同学们一起乘火车回家.火车行驶时发出单调的"嘎嘎、嘎嘎"声,这是车轮经过铁轨接口时发出的撞击声.小明同学一边看着手表,一边数着火车的声音,从听到某组声音开始计时,过了45 s,火车又发出了90组"嘎嘎、嘎嘎"声.这时小明向大家宣布,火车此时的行驶速度是90 km/h.大家不信:"为什么?"嘟嘟说:"我知道!"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作品《檀香刑》里的“声音”独具特色,摹声词是小说的“声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摹声绘音,修辞效果十分明显。不同语言间的摹声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葛浩文在对《檀香刑》进行译介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力求从拟声的角度去再现原文的风采,达到理想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春之声》打破了传统小说结构的布局,以人物的心理意识流程支撑起全文的结构。从文中人物的心理意识流程中,笔者梳理出了几根“线”。第一根线,是“声音”线。题目“春之声”便突出了“声音”。而小说第一句“咣”的一声,是闷罐子车关门时特有的声音,展示了上世纪改  相似文献   

10.
在火车站你经常会听到“咣当、咣当”的声音,这是火车起动时车厢与车厢之间的挂钩碰撞而发出的.火车司机开动很重的火车时,总是先倒车,使车往后退一下,再往前开车,这样就容易使火车开出.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余华的先锋作品包罗了丰富的声音,其中值得关注的声音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小说人物直接发出的对白声、由叙述者描述的喊叫声以及因为暴力行为而产生的"暴力之声"。这三种声音在余华的先锋小说中分别起到了解构人物形象、重造时空和修饰语言的作用,推动了余华的先锋小说冲破叙事成规,因此对声音的摹写是余华在小说中运用先锋叙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声迎大小由谁定初二物理课本中真空铃的小实验说明,声音只有在一定的物质里才能传播.这种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如果没百物质做煤价,声音是无法传播的.一般说,固体传声较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当然,同种状态不同物质、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等条件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也各不相同.二、固体传声有妙用利用固体传声快的优点,可使人远而早闻,聋而能听.住在铁路附近而又较有心计的人,在看不到远处驶来的火车又听不到汽笛声时,他们可以耳贴铁轨,根据听到的隆隆声的强弱来判断火车的远近.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不幸…  相似文献   

13.
人物:我———陈欣,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驻内蒙古辅导站主任,54岁。春林———范须谦,通辽市个体出租车司机,50岁。“小不点”———于利平,国家经贸委经济干部培训中心培训处处长,48岁。■三十四年前“陈老师、陈老师———”“小不点”那稚嫩的胸腔迸发一声接一声的呼喊,喊声虽分外尖利,却没有掩住春林时断时续的呜咽声。这两种声音在我耳畔交响,像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震撼着我的心弦。1968年的通辽火车站异常简陋,空旷的路基上铁轨像两条僵死的蛇一样。我一上火车就像渡易水赴秦的荆轲,再不肯瞻顾送行的泪眼…  相似文献   

14.
课例:《火车开了》教学片断师:你坐过火车吗?生:坐过!师:你能描述一下火车的样子吗?生:火车会发出“呜”的声音。生:火车的轮子是这样运动的(生边说边用双手模仿轮子运动)。生:火车轮子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声。)(教师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请一个学生当车头,然后师生一起一个接一个摆成火车车厢状,师生游戏。)师:司机同志,我们的火车开往哪里?生:各位旅客,火车现在开往北京,请您坐好!(有的学生口中发出“…  相似文献   

15.
邵建峰 《物理教师》2005,26(10):18-19
《初中物理教程》(书海出版社)第13页有如下一题:小明同学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飞驰而过,则他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教师有这样一种认识:在火车未到达小明之前,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越来越高;当火车经过小明以后,听到的鸣笛声频率越来越低.我通过分析,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1)假设小明站在火车的正前方.图1如图1所示,设听鸣笛声的人与火车的距离为s,开始鸣笛的时刻为t0,声音的速度为v声,火车的速度为v车,声源的频率为f0,那么声波的第一个波峰到达人耳的时刻为t1=t0 vs声,而声音的第二个波峰过f10后才从…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简析: 第一册第四单元课后的欣赏《奇妙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是编者为了让学生更认真、更细致地观察和认识我们周围的声音而设计的一节音乐欣赏课。本课欣赏提供了几组声音,如动物中的牛、羊、猫、狗的叫声;宇宙自然中的风声、雨声、雷声、流水声等;机械振动发出的声音:汽车的刹车声、火车声等;民族打击乐器敲击声:锣声、钹声、鼓声。这些声音大部分都是学生熟悉  相似文献   

17.
一、鼓励学生大声地说,使学生敢说1.表扬发言声音响亮的学生,使所有学生能逐渐养成大声“说”的习惯。2.经常利用竞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而得胜的标准是声音响亮。如开“火车”时,哪一列“火车”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声音响亮,那一列“火车”就是胜方;分  相似文献   

18.
小议音乐欣赏中的“联想”辛佩兰音乐是听觉艺术。听音乐时,往往会使我们联想到听觉以外的事物,这就是联想到的结果。如听到轰鸣型的音响时就会联想到轮船或火车的汽笛声;清彻明净的竖琴与筝的刮奏声音,与淙淙山泉何等相似,听到这种声琶,就会联想流水,从而感到心旷...  相似文献   

19.
《克兰福德镇》的叙述声音具有明显的女性标记,其小说文本对男性霸权进行了严厉批判。这些女性主义观点有些是出自作者的声音,但大多数并非如此,而是表现在人物的个性话语中。小说文本中还存在着个人叙述声音与集体叙述声音混合交融的特点。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结构上“优越的”声音,它统筹着其他人物的声音。盖斯凯尔夫人在建构女性群体的情况下还建构了集体叙述声音,文本中以单言、轮言和共言模式实现了集体型叙述,形成了带有政治意义的女性集体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火车的汽笛声是有含义的。一长声——停着的火车表示要开动了;正在行驶的火车,表示接近车站、桥梁、施工地点,要注意安全。两长声——表示火车要后退。短声——在调车时,一短声表示进一道,二短声进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