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对他的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由此可见,诗歌的作用可谓多矣!孔子重视诗教,不无道理,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语·阳货》记载;“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可以说是孔子对诗歌特性的简明概括.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诗》理解为广义的艺  相似文献   

3.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王惠玲教学具有教育性,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还必须同时育人,即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德国教育...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诗教的功能,应当抓住孔子的《诗》论。整体地全面地剖析孔子的诗教理论,是揭示中国诗教功能的关键。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这就是著名的“兴观群怨”说。这一诗教学说有三层意思:一层是兴、观、群、怨,这是论述诗教的心理功能:诵诗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联想力)、培养人的观察力(分析力)、促进人  相似文献   

5.
李翠华 《教师》2008,(4):80-81
记得T·S·艾略特说过,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称为《诗》。在孔子的眼中,《诗》是具有多种社会意义和教育作用的教材。他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并称他的教育工作是“兴于《诗》”(论语·泰伯)。他说过一段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关于“兴”的内涵,尽管历来说法不一,汉代孔安国解释为“引譬连类”,宋代学者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  相似文献   

6.
八、“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事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事君上;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杨伯峻:《论语译注》)这是孔子鼓励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7.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般的客观规律,对一切学校的教学都起作用.古代教育家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lt;诗&;gt;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意思是说,他选的教材诗经都是纯正无邪合乎礼义的,学习它可以抒发思想感情,观览风俗,可以合群,学会讽刺,能培养德行见识,以事父事君,还可以增长自然知识.可见,孔子的教学教育性是极其鲜明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般的客观规律,对一切学校的教学都起作用.古代教育家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lt;诗&;gt;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意思是说,他选的教材诗经都是纯正无邪合乎礼义的,学习它可以抒发思想感情,观览风俗,可以合群,学会讽刺,能培养德行见识,以事父事君,还可以增长自然知识.可见,孔子的教学教育性是极其鲜明的.……  相似文献   

9.
诗与人生     
孔子曾经对他的儿子孔鲤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君,远之事父;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这是孔子教导儿子的话,就具体的语境来理解,意思是学诗可以修身养性,成为有教养的人。如果我们不局限于孔子举出的“...  相似文献   

10.
王子廓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4):77-81+89+99-100
孔子对《诗》予以高度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不仅要求其子孔鲤学《诗》,因为“不学《诗》,无以言”,还倡导他所有的学生都应学《诗》,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诠释学的视角看,《诗》不仅是一部文学性极高的诗作,而且是一部具有教化、审美、察辨、交往、修身、认知等育人功能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冯媛媛 《现代语文》2009,(1):150-151
在《论语·阳货》中,记载了孔子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呜兽草木之名。’”从古至今,许多人从不同的视角对孔子“兴观群怨”说进行了不同的解渎,阐述了它在不H领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诗教”,即用诗教化人,是古来的传统。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教”在“厚人伦”、“美教化”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优良传统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目前很多老师不愿意讲诗歌,特别是古诗,认为没什么可讲。  相似文献   

13.
孔子高度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对于诗教,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他告诫学生伯鱼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同上)这是说,不学《诗》,就象面对高墙两眼一抹黑。他认为学诗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学诗,无以言。”(《季氏》)他还要求通过学诗增长才干,提高从政能力,不然,“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相似文献   

14.
魏家慧 《学语文》2013,(3):73-7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现代诗歌4首,收录古典诗歌22首。由此可见古典诗歌的教学地位。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支奇葩。学习古典诗歌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对诗教的作用曾给与高度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相似文献   

15.
我当过中学的领导,又是一个中学语文老师,从事教育管理和语文教学三十余年。在三十余年的教学中,我总是把诗词教学摆在重要地位,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达到既育才又育德的目的。一、诗教是我国优良教育传统*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把诗歌教学正式列入他为学生制订的课目,而且排在六门主科(诗、书、易、礼、春秋、乐)的第一位。他对《诗》的全部思想内容作了一个很好的概括:“《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对《诗》的作用也作了很好的肯定:“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评诗,着重于阐发它的教化作用,为他的复兴周礼的政治主张服务。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①“《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②至于对具体篇章的评价,似未曾涉及。百余年后的孟子则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文学思想,进而明确地提出“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和“知言养气”的创作经验,这不仅在当时富有创见,且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她滋养了无数中国人。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三干余年前,伟大教育家孔子谆谆教导年轻人应学诗;1999年的一个盎然春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劝勉我们:“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孔子对诗的作用曾作过很高的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教学实践中,诗歌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蕴藏的美质,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艺术鉴赏的载体和沃土,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的实践化,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以“距离”的美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趣美学理论有“距离”产生美感之说,它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发挥着引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情趣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在古典诗词的语言形式与学生固有的语言知识的距离中寻找认知的契合点。有人说:“诗是形象化的修辞学,是魔幻的修辞学。”诗的语言有独特的“诗家语”现象。它讲究辞律、平  相似文献   

19.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我初次真正接触《诗经》是在初中,那时学的是《采薇》。虽然只是节选的一部分,可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古青铜钟磬之音。  相似文献   

20.
屈原作品中的花卉草木新探胡鸿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乌兽草木之名.”读《诗经》然,读《楚辞》亦然.因为《楚辞》也有许多鸟兽草木之名.历代学者读《楚辞》也很注意其间的草木之名,又多从文学手法着眼,研究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