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林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90-190
许多太极拳著作都讲到内劲,对内劲作了种种解释,多讲长期练习太极拳会自然产生内劲,它不同于人的拙力。这很难让人明白什么是内劲。今天需要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内劲,把太极拳从神秘玄虚中解脱出来,使太极拳爱好者能在短时间内把内劲练出来。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中学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探讨中学太极拳的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中学太极拳教学增加讲解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练太极拳的兴趣,符合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互惠式练习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观察、理解太极拳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宋世响 《科教文汇》2007,(10X):145-145
为丰富中学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探讨中学太极拳的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中学太极拳教学增加讲解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练太极拳的兴趣,符合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互惠式练习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观察、理解太极拳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桂林 《金秋科苑》2008,(12):291-291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武术以其独特的竞技性、表演性文化性等魅力享誉海内外。作为武术优秀拳种之一的太极拳被人们认可为喜闻乐见的一种休闲的健身方式,从小至七八岁的玩童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比划两下太极拳,然而如何练好,练到动作到位,练出效果,真正受益于太极拳的实效,还需要认真地揣摸与磨练。才能达到预期目地。笔者习武三十多年,而更多的时间是练太极拳,虽无见树但深感其魅力无穷,很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5.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改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关于太极拳调节生理机能、防病治病和保健强身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本文从太极拳练意、练气和练体三个方面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老年养生歌     
卢培英 《金秋科苑》2013,(5):113-113
花甲过了成老年 养生歌儿记心间 一日三餐讲保健 要有规律食勿偏 粗粮细粮巧搭配 蔬果多吃营养全 减少油腻淡糖盐 饮酒适量不吸烟 餐餐只需八分饱 有利肠胃身体健 常练体操太极拳 种花养鸟趣味添 邻里朋友不攀比 不要自己气自己 按时睡来按时起 晚不熬夜养精气 身有病痛不灰心 及时治疗早痊愈 为了小事发脾气 回头想想又何必 儿孙琐事少操心 知足常乐保身体  相似文献   

7.
黄晰曦 《科技风》2012,(19):173-174
本文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对制约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们要全面审视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太极拳运动的良好的国家形象;在紧紧抓住太极拳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质的前提下,做好太极拳技术与理论的统一与完善工作,并找出其确切的科学依据,找到太极拳这一传统文化新的立足点;整合并解决不同国家和地区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的认知与理解的差异,构建完整的太极拳国际传播体系;完善太极拳国际化的运行机制,让太极拳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8.
徐俊 《内江科技》2010,31(8):156-156
早在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题词就说过“太极拳好”,由于国家提倡,太极拳运动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各个年龄段的太极拳练习者练习国家提倡的竞赛套路的情况看,多数练习者都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为了促进太极拳爱好者的练习,提高太极拳练习的层次,满足广大太极拳练习者对学习太极拳的需要,特做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在新时代的困境与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对太极拳技击功能的丢失、太极拳的删减与改良、西方体育搏击的冲击等原因做了深度解析。研究认为,若想使太极拳摆脱困境就必须深度研究太极拳的技击功能、用科学理念解释太极拳的技法原理、将太极拳积极推向青少年儿童与建立太极拳文化的品牌效应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健身项目,常年习练太极拳既可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24式简化太极拳是各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根据参考文献,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太极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靳周祥 《大众科技》2008,(6):159-160
太极拳是我国社区体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太极拳自身的一些特点及其特殊的医疗健身功能的分析表明,太极拳健身价值高,易练易学易推广。充分利用社区内所有可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促进太极拳的社区发展,使太极拳更好地为社区大众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2.
楚蕴源 《内江科技》2019,(4):110-111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组织了太极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然后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将其动作进行简化,从而使太极拳的学习也变得简单,使其更加容易记忆和学习,进而形成现如今的简化太极拳。当前,高校要求学生全面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因此,高校在教学时,应使太极拳的教学方式简单有效,并探讨出高校体育课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课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新方法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太极拳学习的三个阶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广苗 《内江科技》2011,32(1):24+35-24,3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各个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进行归纳和整理,得出结论:太极拳的价值取向与太极拳的功能密不可分,受社会、经济和主体需要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体的选择是太极拳价值取向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太极拳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武术拳法,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中的主要拳种之一,其历史相当悠久,因该拳法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故此深受人们喜爱,街头巷尾、广场公园中常会看到太极拳的演练。近些年来,随着太极拳普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开始追求更高一层的境界,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却不知道应当从何下手来提高太极拳的练习效果。经过笔者多年来的对太极拳的研究发现,想要进一步提高太极拳的水平,应当以劲力作为核心。基于此点,本文就关于太极拳的劲力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传统太极拳运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 《内江科技》2010,31(9):160-161
太极拳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发展至今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但由于受到西方体育文化思想及社会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太极拳为了适应竞技及健身等方面的需求,太极拳的很多技法、功法等在退化,甚至濒临失传:传统太极拳由于门派的保守性、训练内容的庞杂性及练习的长期性等因素的影响,流传的范围小,人们对其的了解很少,不利于传统太极拳的流传与推广,本文通过对传统太极拳的特征加以分析,以期对传统太极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促进传统太极拳的发展与流传  相似文献   

16.
孙传伟  庞惊宇 《科教文汇》2008,(24):286-286
在论述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内涵的基础上,试对太极拳的健身尤其是靠衰老功效的分析。认为太极拳能够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体骨密度和对本身修心养性有很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在其繁衍的过程中,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现从太极拳理论入手,通过对太极拳哲理的领悟,来透视道家处世哲学思想。从太极拳名字"太极",以及"太极图"和道家的"道"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浅析太极拳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使人们更多的了解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石韬 《内江科技》2013,(2):73-74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的武术运动,是优秀的养生健体运动,也是大众体育常见的运动方式。现在太极拳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必修科目之一,但大学生年轻好动的性格与动作缓慢却要连绵不断的太极拳风格形成巨大反差,易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对整套太极拳动作浅尝辄止,这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为此,本文通过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太极拳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资料分析,以期为高校太极拳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谭志华 《内江科技》2007,28(3):139-139
本文就影响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