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用较丰富的材料,说明植物在自然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呼呈人们保护植物、保护森林。  相似文献   

2.
班点 《科技文萃》2001,(2):32-33
第二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通过了未来4年的总体规划和一系列决议后,近日在约旦首都安曼闭幕。 在本届大会上,与会者深入讨论了山脉、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环境与安全,环境保护与持续性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与自然,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等12项议题。会议进一步探讨自然保护的范畴,寻找现行环境管理在社会和空间结构上的不足,强调生态系统保护与减少全球生物多样性损失需求的联系。中国代表团提出的“藏羚羊保护”、“朱保护”和“扬子鳄保护”3项提案,在大会上获得通过。 主题为“‘生态空间’——聚焦于各种地理范围的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政策安全的先决条件”的本届大会由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和约旦旅游部联合举办,历时8天。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共2000多人出席了大会。由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大会,并与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领导人和有关代表团探讨了加强合作等事宜。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代表以非政府组织成员身份出席了本次会议,这是中国政府第二次、中动协第四次派代表团参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召开的大会。 大会期间,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理事会还举行会议,改选了理事会成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韩兴国当选为该联盟的东亚及南亚地区理事。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成立于1948年10月5日,总部设在瑞士格朗。1996年,第一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中国在这届大会上加入了该联盟。 (《中国环境报》2000年10月18日)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然而中国古代环境保护及其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却很少,为此本文以敦煌壁画为研究对象,从多角度探讨了一千多年前古代敦煌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希望有助于古代环保史研究和有助于当代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康培珍 《家教世界》2013,(9X):46-46
<正>自然环境是人类和生物界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行为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孩子是自然保护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行为将决定其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乃至环境保护的未来。因此,在孩子心中留一片"绿",从小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几十年来的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主要是以西方和现代科学为标准考证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只有这样的研究不能很好地证明中国古代有科学,也不能很好地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也不能担负起沟通科学与人的功能。为了开创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的新局面,应当突破以西方和近现代科学为标准的框框,把科学看做是研究自然、认识自然的活动,大力加强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孙宝富 《科学教育》2007,13(2):F0003-F0003,F0004
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在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其中有许多事件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之最。仅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影响世界生物学史的事件不胜枚举,它们对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病虫害防治、环境保护等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1最早对动物和植物进行明确分类我国自有文字以来便可见到对动物和植物的划分,如甲骨文中的稻麦、黍稷、马牛猪羊等。汇集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是一部专门解释古代词语的著作,书中包括释草、释木、释鱼、释鸟、…  相似文献   

7.
张学万 《云南教育》2002,(13):30-30
一、优化教学目标,突出素质教育特点自然课文教学目标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要求,以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社会需求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既要有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发展目标,还应有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在教学自然课文时,应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渗透。如,教学《空气的污染和保护》、《保持水土》、《保护大自然》这几篇课文时,应补充“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的思想教育目标,让学生明白保护大自然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人都要关心,人人都要尽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又如,要联系教材中关于世界物质的多…  相似文献   

8.
周代生态环保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源起先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对于后世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影响。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古人逐渐确立了爱护自然和生命的行为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生态的客观作用。"万物有灵观"长期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并成为后世生态环保思想形成的重要源头。图腾崇拜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图腾主义的信仰,说明了人类尚不能积极地进行对自然之物再生产,而只是消极地禁止对自然界的动植物之剿灭。西周至春秋时期,阴阳五行思想已经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天、地、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世界就是一个充满了各种联系的整体,它们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它也促成了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环保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环境保护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大自然平衡系统中,当今受破坏最严重的莫过于水循环平衡系统。而在《尚书·禹贡》篇中,我们看到治水后九州山川、河流、湖泽分布的均衡状态,对于地域小气候和整体气候的调剂是有益的。古代帝王祭祀名山大川活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表率作用。《周礼·地官》中有环保和可持续利用自然物的官职和法规。古代愚昧的正面是保护了生态环境,当今文明的负面是破坏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认为中国古代的诗歌有很高的学艺术水平,但是有人说一些诗歌含有科学道理你可能就有些吃惊,是吗?会有这样的事情?其实,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观察自然,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揭示自然本质,艺术家则通过不同手法表现自然,但在观察自然的时候也能够发现自然的本质。中国古代的一些诗词中就包含着一些科学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泉州地区古代桥梁建设具有十分明显的地方特色,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探讨这些古代桥梁不断损毁和消失的种种原因,包括自然力的破坏、古代桥梁建筑的缺陷、人为破坏和自然淘汰等,并就古代桥梁的保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保护生态环境的口号是现代人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保证人类社会长久地健康发展.而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早已大量存在,其中又以<管子>一书最具代表性.<管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可以说是古代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成功典范,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艺审美的理想追求可以说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自然成观是中国古代艺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的艺美学思想,所谓自然成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现象不是人有意为之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产物;二是艺的产生不是人自身内在独自行为的结果,而是人与自然外物碰撞、融合的结果;三是艺要适情会意、自然而成,不可力求:四是艺要契合自然,形成浑整、素朴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巫术文化”和“史官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深厚文化渊源。“史官文化”对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体察和总结社会历史发展和变革过程中的种种强弱、盛衰、成败、存亡等经验而产生的理论概括;“巫术文化”对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天道推演人道,借自然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和阴阳学说等重要的辩证法内容。中国古代辩证法以巫史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渊源,构成了一个引入注目的基本特征,使之与那种主要源于对自然的探求和逻辑的思辩的西方式辩证法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曹蕾 《成才之路》2012,(29):73-74
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和生物界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但同时,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保护自然的意识决定着人类能否与自然和平共处。幼儿是自然保护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水平将决定他们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习近平广泛开展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探索,福建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历经福建探索根植于中国实践的原创性理论,贡献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观、公平共享人民至上的福祉观、协同推进综合治理的系统观、绿色清洁低碳循环的发展观、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的全球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彰显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特优势、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强化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在实用化学、化学技艺、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假说和观念上取得了惊世骇俗的成就,但这些成就未能举世瞩目。在一批学者的努力下,一些成就让世人知晓,但更多的中国古代化学史未能走进经典教材,尤其是中学课本,这意味着在教育实践中传承发扬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任重道远。本文简要评述了中国古代化学史的研究工作,并对中国古代化学史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历朝都很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先秦时期就已经建立起叫做“虞”的环境保护机构,以后各朝进一步加以完善。中国古代的这些环保机构在内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职权高度集中和统一,这对于环境保护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某些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机构的职权由分散走向统一的经历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这对于当今社会尤其是我国在环境保护机构功能的调整方面应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自然与人为作为中西方不同的诗学品格,形成中西方对于生命以及艺术的不同看法和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自然是在本体论的层面上被肯定,影响到文人士大夫的人生理想、人格境界并由此落实到他们的诗文风格;而在西方,人为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在本体论层面和创作论层面都有深刻而广泛的体现。笼统的说,中国古代重自然而西方重人为。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7,(12):74-78
《周礼》作为我国古代经国治民之典保存了西周的各种典章制度,这其中也不乏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梳理《周礼》的生态环保思想后,我们发现《周礼》是用协调人与自然之关系这一条线索将各种生态环保思想贯穿起来,它将山林川泽的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农作物的保护,禽畜的保护和育种,以及灾害后的生态资源恢复等各种实践统一起来,即《周礼》的生态环保思想把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工环境的维护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进行了系统的表达。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倡导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周礼》这部生态环保的宝典对于我们系统地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