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象“云破月来花弄影”、“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两句诗,作者用一个“弄”字和一个“闹”字,便把全诗都写活了,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兴味盎然,这叫做“诗眼”。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好文章,但它给人以深刻启示的只有这三句话:“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三句话点明题旨,总领全篇,便是“文眼”。鲁迅谈他写小说塑造人物的经验,也说,最要紧的是“画眼睛”、描画人物,即使把这个人物的头发描画得根根逼真,也毫无意义,只有“画眼睛”才能画出人物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后人复哀后人",不正好反映了中国历史在变中保持不变的特点吗?  相似文献   

3.
《哀江南赋》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大文学家庾信的名篇,作家作品皆是显赫的。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卷22汉魏六朝别集类中,收有清王闿运撰《哀江南赋注释》一卷,并标曰"稿本"。但据南京图书馆馆藏该稿本的影印件来看,此作根本不是庾信《哀江南赋》的注释,而是王闿运自己的作品。且不论庾赋有序,此赋无序,比对两文,亦风马牛不相及。节录一段云:方天下之全盛,无苍生之系命。闻草木而惊弓,秉权衡而失镜。怙其高下之心,守其优柔之性。遂使谋同筑室,功无反正。当凶徒之收卒,值时事之可为。险鹿非寸梃之所制,奔  相似文献   

4.
得“非常之观”在于志盛道洪海明威、斯诺。范长江等经典而又带点“游侠”色彩的浪漫的新闻豪杰,正由于在他们笔下,再现了王安石所说的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才使得当时和后人为之赞叹不已。“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相似文献   

5.
(五) 张元济在1916年编辑了“戊戌六君子”遗存诗文六册,序中说:“六君子者,实世之先觉;而其成仁就义,又天下后世所深哀者。……默念当日,余追随数子辇下,几席谈论,旨归一揆。”他也是一位为救国而奋斗的人。张元济于1928年10月,与郑贞文东渡访书,痛感中国有名的“皕宋楼”的珍藏沦入日本,在访书的三个月中,除了星期日外,每日不息地选阅古  相似文献   

6.
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此记载说明我国饮茶之历史始于神农时期,但后人对此说多有质疑,如刘源长<茶史>卷一云:"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但多非史实.  相似文献   

7.
<正>清阮元校刻《左传注疏》哀公八年载: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  相似文献   

8.
物哀文化中包含对自然万物和世间人情的共感,而后者作为一种独特的价值观似乎又与我们的固有理念格格不入。本文以2014年度热播日剧《昼颜》为例,探查日本物哀文化在现代的表达,尤其侧重涉及人际、人情的"事之心"方面,对物哀文化中世间人情观念做出剖析,并对其与道德伦理的冲突进行初探,以为我们理解物哀文化提供更多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阅读快递     
《致命的狂欢》石钟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不敢说拙著就是一部挑战之作,但它确为有感之作。我主张切实从文本实际出发去解读《金瓶梅》的两大主人公.平心而论,既不溢美,也不贬低。对于女性的评论,我既不支持女权主义,也非“哀妇人而为之代言”,却主张至少可以“妇女之友”的立场,设身处地去解读她们。以慈悲为怀,在同情中了解,在了解中同情,切忌以骂代评。此番衷,相信能获得读者认可。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     
郭宏 《档案天地》2009,(7):62-63
读贵刊《人生驿站》罗风清“写父亲,教后人”之文章,深受感动,思父之情,悠然而生。  相似文献   

11.
【承讹袭舛】chénɡéxíchuǎn沿袭讹误错谬。宋·魏了翁《毛义甫居正六经正误序》:"自秦政灭学,经籍道熄,怠隶书之作又举先王文字而并弃之,承讹袭舛,愈传愈失。"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皇都杂记·碣石宫》:"燕时故宫疑在斯地,后人承讹袭舛,遂主其说。"又作"承讹袭谬"。【承讹袭谬】chénɡéxímiù见"承讹袭舛"。清·王掞《〈宝砚斋印谱〉序》:"迩来斯、邕之道,绝无正传,承讹袭谬,尚诡争奇,六书印学之不明,非一日矣。"  相似文献   

12.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区的三垂冈,本非名山大川,却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而被后人常常提及。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开创后唐伟业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与三垂冈结下不解之缘。当年,李克用平定邢州之后,回军上党,置酒三垂冈,指着时年仅五岁的李存勖神奇地预言:二十年后,此儿可代他战于此。李克用去世后,继位的李存勖利用对手放松警惕的机会,戴孝出征,取得了三垂冈之役的胜利,奠定了问鼎中原的基础。此段史实被后人一再传诵。清代诗人严遂成的一首七律《三垂冈》,更使三垂冈声名大噪。毛泽东主席亲书的七律《三垂冈》也成为主席书法中的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振聋发聩,而又大起大落,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发展过程.陈独秀晚年借胡适之口给自己定位为"终身的反对派"[1]]390,引起了褒贬不一的评说和争议,也成为后人关注陈独秀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三国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不朽之文章是后人学习前人智慧的重要载体,是前人遗馈给后人的精神食粮,是人类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不朽之文章来源于不朽之作者,它的身后也站着不朽之出版者。朽与不朽之间,视觉距离是一字之隔,历史距离是数年百年乃至千年万年,心理距离是宇宙之大,行动距离是  相似文献   

15.
深山中的建州女真遗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满族在明代被称为女真人,其中建州女真是女真中最重要的一支.建州女真因其先世曾居渤海国建州之地而得名.它源于元末明初黑龙江女真的胡里改部和斡朵里部.到明朝永乐年间建州女真开始进入桓仁境内,在他们停留桓仁的200多年间,为后人留下了数十处女真城寨遗址,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0,(18):57-58
"哀兵"不等于败军、弱旅 "哀兵必胜"语出《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现在通行的王弼本"若"作"加",误,当据傅奕本、敦煌本及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183;德经》改。一说,"加"系"如"字之误。"相若""、相如"都是"相当"的意思。"哀",任继愈注:"沉痛,悲愤。"后以"哀兵必胜"四字成文,指对抗双方兵力相当,受到欺压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胜利。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中叶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是由国共两党合作而取得最终胜利的。在当时导致国共两党从长达十年的敌对状态而走向联合抗日有许多因素,期间也发生了许多不为后人所知晓的事件,这些事件或多或少地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国共两党合作过程中的方向和进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在时隔六、七十年以后重提这些事件,  相似文献   

18.
读《吕氏春秋·察传》篇,其争有两则始而以真传讹、继则以讹传讹的故事,对今人仍有启发。照录如下: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工具书的发展史上,历史年表是源远流长的。从《史记》开始,就有了年表(世表月表等)。《汉书》继承这一体例。《后汉书》、《三国志》没有年表,受到读者的批评。对于“正史”中没有年表者,后人为之补撰。对于“正史”中有年表而内容不免错、漏者,后人为之校正、考订。千百年来,蔚为大  相似文献   

20.
龙腾飞 《今传媒》2020,28(1):117-118
《你的名字。》是由新海诚执导的一部以青春爱情为题材的动画电影,也是他个人执导的第六部动画电影。本文基于文化学视阈,探究影片所展现的古老巫祭文化氛围中的美学世界,一系列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化符号,以及整部影片氤氲着的华丽的“物哀”审美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