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据法新社报道,澳大利亚最近已研制出一种新型自行车运动员头盔——“太空时代头盔”。据说此种头盔可使运动员的长距离比赛成绩提高数秒。澳大利亚自行车协会主席雷·戈德金说,这种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头盔可以减少风的阻力,大约可使澳大利亚运动员的4000米追逐赛和100公里计时赛成绩  相似文献   

2.
研究自行车运动员在不同场地的骑行功率、阻力、速度及领骑尾随状态与场地条件之间的关系。用 5台德国产自行车数据收集分析系统 (SRM自行车仪 )收集 ,处理在南京、深圳、昆明、秦皇岛、香港、科罗拉多 (美国 )、卡里 (哥伦比亚 )等多个场地训练和比赛的生物力学数据后 ,按照不同场地和不同骑行状态计算在每个外在条件下运动员人车系统的阻力 ,并对其进行ANOVA分析。主要结论 :场地海拔和表面材质与骑行阻力有显著性关系。不论在什么场地骑行 ,领骑阻力与尾随阻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在领骑时 ,阻力与速度有显著性关系(P<0 .0 1) ,而在尾随时阻力与速度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行车运动两人跟骑的空气阻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人、车实体风洞试验,测试两人跟骑空气阻力随风速、距离和侧面迎风跟骑的阻力变化,目的在于了解自行车运动员在骑行中不同骑行姿势的空气阻力变化情况,为自行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自行车运动员在骑行中动点轨迹的研究,旨在揭示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下肢动作的技术实质及其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微机控制的自行车运动员综合训练测试系统,可提供运动员在特制的训练台上骑行,台上装有模拟阻力和测速装置,还设置有脚蹬力和多种测角装置,可同步检测各种力值与角度并实时处理。骑行中由模拟显示盘显示诱导、骑行的轨迹信号和骑行参数。系统配有三套软件可进行诊断、检测和诱导。可屏幕分析或储存打印。  相似文献   

6.
先进的空气动力自行车骑自行车时,车速越快,空气的阻力就越大,运动员的大部分体力都消耗在克服空气阻力上。研究发现,自行车轮钢丝周围的空气呈反方向流动,并形成许多旋涡,加大了阻力,于是人们改用石墨材料制成流线型车轮,大大减少了空气阻力。科研人员还参考飞机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将车身上的螺母、螺栓等全部隐藏于车身内,并用重量轻、刚性好的碳纤维制成车身的骨架,其主梁的前叉宽度仅3公分,这样又减少了一部分阻力。借助这种重量仅7.4公斤的自行车,美国运动员在26届亚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研究大量运动方法和训练实践积累以及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上为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训练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对于自行车项目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自行车运动水平的发挥,在诸多因素中,空气动力学是一项主要的限制因素,是需要自行车运动员必须克服的,这可以通过设备技术的改进和身体姿势结构的改变来调整。完成从身体机能到自行车骑行训练的功率转换首先要考虑到自行车的构造和骑行的身体位置。  相似文献   

8.
自行车骑行是一项有利于健康的运动项目,在日常生活中鼓励人们更多地采用自行车代步出行和骑车锻炼对于促进公共健康、降低慢性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大力推行自行车骑行和自行车复兴的政策、项目和规划。但自行车骑行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健康的负面因素,通过在道路骑行中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道路骑行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达到骑行健身的效果。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自行车骑行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与骑行有关的负面影响,以及国内外自行车骑行的现状,为与自行车有关的健康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自行车运动员骑行性外阴部摩擦性损伤是自行车运动员骑行训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严重的损伤病症,采用以清热解毒、化湿收敛为主的十二味中草药制成的骑行性外阴部损伤专用洗剂,对长期困扰自行车运动员的难言之隐得到了缓解,在近年的全国自行车和冠军赛(及山地自行车赛)的18个省、市代表队286例运动员进行了试用。结果表明,临床治愈率运动员为79.5%,总有效率为100%。经过运动员个体前后对照有显著的效果。说明本洗剂对自行车运动员不但减少了训练中的痛苦,而且缩短了训练的周期,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0.
空气动力学对场地自行车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车风洞实验 ,测试 2人、3人和 4人跟骑时 ,空气阻力随风速、距离和侧面迎风骑行时的阻力变化。结果显示 ,2人正面跟骑时 ,将距离保持在 0 .30~ 0 .4 0m之间最为合适 ;高速骑行 2人跟骑距离在 0 .10~ 0 .2 0m时 ,后者对前者身后是尾流区 ,有干扰作用 ;运动员骑行时姿势角的变化 ,空气阻力值变化范围占人、车阻力的± 15 % ;3人和 4人跟骑时 ,最后 1人的空气阻力最小。  相似文献   

11.
对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45 s全力冲刺骑行进行下肢运动学分析,探讨不同水平运动员速度能力的特点,筛选可评价下肢踏蹬技术的运动学指标。使用三维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及SRM自行车测功仪,采集上海自行车队4名女子短距离运动员场地车滚筒练习台上45 s全力冲刺骑行中的下肢运动学参数和踏频。结果表明,钟××速度能力较好,45 s全力冲刺骑行各阶段平均速度较高,但下肢踏蹬"圆滑度"还需进一步提高;顾××和姚××后程速度下降明显,速度耐力明显不足。在全力冲刺骑行后期,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钟××)踝关节活动度下降明显小于运动水平较低的运动员(顾××和姚××),提示踝关节活动度下降是影响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马国强  刘茂  唐琪 《体育科研》2016,(4):91-94,99
自行车骑行效率通常被定义为自行车骑行过程中一定氧耗和能耗水平下的功率输出,自行车骑行能力的增强,多伴随骑行效率的提高。性别、年龄、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差异会对骑行效率产生不同影响;而自行车骑行过程中踏蹬技术、身体姿态,甚至运动器材的变化,则可通过改变踏蹬过程中骨骼肌发力和能耗影响骑行效率;专业自行车运动员的骑行效率与训练强度呈正相关关系,阶段性的肌力或专项训练可能通过提高做功和能量节省化促进骑行效率的。  相似文献   

13.
场地自行车在直弯道之间的速度波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用5台德国产自行车数据收集分析系统(SRM自行车仪),收集、处理在南京、深圳、昆明等场地自行车训练和比赛的生物力学数据,按照不同场地,不同骑行速度计算人车系统在进出直弯道时平均速度和最大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速度波动与场地半径有显著性关系。当自行车从直道进入弯道时速度增加,而自行车从弯道进入直道时速度减小。250m场地上的速度波动比333.3m场地更大。速度波动与运动员骑行速度没有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自行车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行车运动越来越重视。无论场地项目还是山地项目,都是以公路训练为基础。然而在公路训练中技术训练是主要因素,骑行姿势的好坏直接影响训练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掌握正确的骑行姿势更为重要。那么如何掌握正确的骑行姿势技术呢?下面我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别建立室内功率自行车踏频递增骑行和一次力竭骑行2种运动模式,探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3个轴向上的加速度计数变化评价自行车运动员不同强度骑行状态下下肢骑行稳定性的有效性。方法:青年男性自行车运动员等分入优秀组(EG)和普通组(NG)。2组运动员在1周内分别进行Wattbike功率自行车递增运动负荷骑行测试(GXT)和模拟1 km计时骑行测试(1 kmTT),2次测试间隔72 h。测试中分别在运动员的右腿腓骨头下缘和外踝上缘固定1个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计,测量膝、踝关节在矢状轴(SA)、冠状轴(CA)和垂直轴(VA)方向上的加速度计数。结果:(1)GXT中,2组运动员膝、踝关节3个轴向的加速度计数均表现为VA>SA>CA,并随着骑行频率的提高而有所增加;2组运动员膝、踝关节VA轴向加速度计数均与骑行功率显著相关(r>0.9),仅NG组膝关节CA计数与功率存在中度相关关系(0.70.8,P<0.01),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膝、踝关节的CA加速度计数变化可有效评价下肢运动环节的骑行稳定性,CA计数增加提示下肢稳定性降低。膝关节SA加速度计数是反映运动员踏蹬过程中是否有主动抬腿上提、促进踏蹬圆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自行车骑行是一个受重力、地面支撑力、空气阻力、地面摩擦力等多种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而在户外骑行公路自行车因风速和骑行路面的变化受力过程更为复杂。健身车如何在骑行过程中做到现实场景的真实感,不仅需要在视觉上进行表现,更重要的是实现健身车骑行的负荷与实地骑行感觉的一致性。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公路自行车骑行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分析不同骑行状态下的特征与规律。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对平缓路面上骑行时,速度应保持在12m/s左右;在通过连续起伏路段时,若距离较短可加快骑行速度,若距离较长应降低骑行速度;在以额定功率上坡和下坡骑行时,倾斜度较小的上坡路段和倾斜角度较大的下坡路段对速度影响不大;全力冲刺200m可达到速度的峰值,而200~250m是完成冲刺阶段的最佳距离。该组参数将运用于健身车样车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自行车项目生物力学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法,介绍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自行车项目的踏蹬技术、自行车的设计与改进、自行车骑行时的阻力、录像解析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对自行车项目的一些运动生物力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种全新的降温帽,将为运动员解除热的烦恼。自行车运动员,马拉松选手、赛车运动员、划船运动员、竞走运动员等等在比赛中常常是大汗淋漓,但又无好的降温方法。现在美国空军阿姆斯特朗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研制出一种全新的降温帽(CHP),它能为运动员比赛时降温。CHP 是一个形状类似骑士头盔的冷袋,重1.1~1.4千克,在使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上海市高校大学生自行车协会会员的健康现状与骑行锻炼意识、骑行投入、骑行动机及影响因素等,旨在为引导大学生参与自行车骑行并将骑行真正作为一种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有效运动方式融入学习与生活中,同时为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认为,上海市高校自行车协会会员作为一个大学生群体:1)健身意识好,但分享自行车运动的意识不足;2)自行车装备投入、骑行维护与保养方面的花销不高,日常参与骑行的时间投入不多,每次练习的强度属于中小强度;3)以满足校园通行需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为参与骑行的主要动机;4)骑行花费和缺乏专门的骑行组织是制约参与自行车骑行运动持续性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一个自行车运动员要创造良好的运动成绩,首先要掌握正确的骑行姿态。轻松蹬踏,自如操车,可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紧张,降低能量消耗,保证力量和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 根据竞赛规则,多数在赛车场内进行的比赛距离短、强度大,骑行时肌肉、神经高度紧张;而公路比赛的特点则是进间长、距离长、平均强度低。由此可见,这两种比赛必然要求两种不同的技术。根据自己的运动实践,我认为骑车技术上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长距离骑行技术与短距离骑行技术之间的差异。本文讨论是在选择了合适的赛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