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题作体裁不限,虽给考生作自由发挥和自主创造留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体范围的不确定性,同时也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困惑,他们面对话题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无法将作的才华发挥到极致,有许多学生只好将题就题,信手涂抹,写上一篇平庸之作交卷了事。针对此,本试图从构思方面总结七种方式。希望广大考生见好择之,以应对作考试。  相似文献   

2.
夏俊山 《初中生》2006,(9):32-33
考场作不仅限时,限字,有时还限题,限旨(主旨,中心意思)。考生写作时常常很紧张,稍有不慎,就会忙中出错,闹出笑话。这里,举几个考场作失误趣例,以飨读,以诫考生。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一出现,便因它的宽泛性、启发性和形象性颇受考生的欢迎。它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氛围,便于考生的情感倾诉和个性展示。但是有些考生便把它和“新概念”作等同起来,信笔涂鸥,随意而,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问题,现概述如下,希望引起考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给材料作是常见的作形式之一。由于它既能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考察学生的联想与写作能力,同时还兼顾了命题的灵活性与客观性。但是,由于它具有命题的灵活性与客观性的双重特征,而令考生不易把握,每年高考,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跑题”而丢分。探讨一下寄寓类给材料作的审题与立意,对提高考生的作能力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张大文 《初中生》2004,(4M):15-17
全国各地的中考作,现在越来越倾向一种重要的形式——材料作。这是因为,材料作最能衡量考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对于考生来说,稳步提高分析能力又是一举两得的事——既有助于解答阅读题,又有利于写好中考作。  相似文献   

6.
2005年高考作命题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格局,有命题作、给材料作、看图作、想象作、话题作等形式,既秉承传统。又发展创新。但话题作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预计这种命题走势在2006年的高考作命题中将会继续体现。话题作得到重视,是因为话题作的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为考生创设了自由的写作空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考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想象的翅膀,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彰显自我。  相似文献   

7.
周彩珠 《新作文》2004,(6):45-46
从2003年高考的考生作的体裁看.大部分的考生写的是议论,从而暴露中学生写议论的种种弊端:有的考生想写议论,最后写出来的是四不像作;除此以外,最多的也是最集中的问题是思维不严谨,思想缺乏深度,泛泛而谈,犹如一潭死水,掀不起一点波澜,读之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8.
2006年广东普通高考作的话题是“雕琢心中的天使”。今年话题的提出,与去年的截然相反。去年是没有引述材料而提示语言相当详尽;今年是有引述材料而没有提示语。没有提示语的好处是,限制少了,留给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大了。但是,对考生来说,审题的难度加大了。究竟怎样理解和把握“雕琢心中的天使”这一话题?考生对这一话题理解和把握得如何?今后作备考应注意哪些问题?笔作为高考评卷作题组长,就今年考生作的现状,提出一些分析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纵观近年来的考场作,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命题及要求宽泛了,给考生作的余地更大了。考场作出现了这样的变化,考生要想发挥自己的优势,笔认为,依据章的题材、立意和表现三个方面的要求,应该做到三“避”三“就”。  相似文献   

10.
洪方煜 《求学》2004,(11):43-45
话题作的出现给高考吹来一股清风,考生们摆脱了过去那种“戴着镣铐跳舞”的畏首畏尾的心理,可以在话题所限之内大展身手,扬长避短,张扬个性,展示才情。而高考作改革增加了发展等级,并明确提出考生作要“有创意”,这更让那些基础厚实、注重创新的考生得以脱颖而出。话题作使得这几年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高考作一直是话题作,在话题作受到普遍关注的时候,一些问题也相应出现。由于题限制不够,导致套用、抄袭成的考生大有人在,甚至不同地区考生的作惊人地相似。这就要求高考作命题在体现开放性的同时,设计一些必要的限制.以保证高考的严肃性和选拔人才的可信度。2003年高考作题目  相似文献   

12.
综观历年来的高考作,不管是命题作,还是给材料作,抑或是现在最时髦的话题作,它们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对于作这种关系到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前途和命运的“标尺”,我们也要捕捉到它的轨迹。为考生点亮这盏话题作的明灯。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北京市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英语试卷率先增加了开放式作,占15分。开放式作可以给学生以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充分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拉开了考生的分数档次,便于高校分层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电教》2003,(4):12-13
一、材料作考查读写结合能力,作要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才能完成写作任务。从考试角度看,由于它能极好地避开师生的猜题押题,又能让所有考生有据而述,有的面议,有感而发,所以得到了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高考作实例分析可以看到,考生由于审题意识不强,立意,表述等作的基本能力较差而导臻作偏离题意,立意不高,对题或不对“体”,辞不达意,表达不准确的情况还比较严重,因此,作教学不应像其他课程那样采用“应试教学法”,应当注重作基本能力的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作成绩。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中,英语作是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查。如果平时加强训练,高考中认真仔细,在这道题上拿高分还是比较容易的。然而从考生英语作的情况来看,有些考生的作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高分的获得。下面我就一些考生的作谈一谈高考英语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高考全国卷作在原话题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命制了多道关系型话题。对于关系型话题,不少考生倍感头疼。有些考生虽然搜肠刮肚也无话可说,竟有意无意地改变话题,或偏言一方不及整体,或干脆抛开话题另起锅灶……为了增强备考的有效性,避免考场作的大面积失分,我们必须撩开关系型话题的面纱,熟练掌握其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素材的贫乏是很多考生致命的软肋。素材匮乏,八百字的作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完篇,勉强凑足字数,往往内容空洞,语言干巴。但是,客观地看,要我们在那么紧张的答卷时间内完全凭借自己的创造力独力完成一篇章,对大多数考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积极地调动平时的积累,化为己用,快速而漂亮地完篇。  相似文献   

19.
话题式作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考作能力考查探索中出现的一种新形式。1999年出台以来,以其鲜明的开放特点、良好的选拔功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也为广大考生及教师所接受。话题式作具有传统作考题没有的开放优势,符合考生的写作实际,符合现代高考选拔人才的需求,必将在语能力测试中获得长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话题作的出现为打破高考作中给材料作的一统天下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发挥才华的广阔空间,放开了考生的手脚。这几年,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上乘之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话题作的缺点也暴露无遗.且命题在修正缺点的过程中,把话题作引入了死胡同,使高考作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