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家拳与外家拳之说,在武术界相沿已久。人们普通认为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太极、形意、八卦、心意等艺为内家,通背、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艺为外家。早在七十余年前,艺综多门的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就在《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说:“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在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  相似文献   

2.
张方 《精武》2010,(11):64-65
由外家转内家需换劲,即黄百家所云:“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所谓“复从而翻之”,是说把外家的筋骨之力转为内劲也。然内家拳修炼的不同阶段,仍需换劲。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拳种繁多,根据它们的主要特点划分为内、外两家,即武术界常说的内家拳和外家拳。 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内家拳以意气为主,外形从之;外家拳以外形为主,内气从之。内家拳重修“精、气、神”,外家拳苦练“形、速、质”。内家拳属、武当派,首推太极为领袖;外家拳属少林、派,当举少林拳为代表。 内家拳又称“南宗”“武当派”。其说源自黄宗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曰:“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 其子黄百家自幼从王征南学拳,著有《内家拳法》。《王征南墓志…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烟波浩淼的武林中,有一颗朴实无华的新星,深为中外武术爱好者所瞩目,这就是意拳。人们一提起武术,自然会想到少林、武当、外家、内家。而意拳即非内家、外家,又莫属少林、武当,乃是一种汲取众长而独树一帜的近代拳学。意拳没有套路和固定的招法,这是在我国众多拳家门派中绝无仅有的一例。意拳曾名大成拳,为我国一代意拳宗师王芗斋  相似文献   

5.
方宁 《武当》2013,(1):22-23
中华武术门派繁多,概不外分成两支,即内家拳与外家拳。很多人知道太极拳是内家拳。为什么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今冒昧与读者诸君探讨,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正。一、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拳术分为内外两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应该说,拳术不论内家外家都各有所长,不能简单说孰优孰劣,而在于习拳者自己的爱好与选择,在于自己的勤奋和理解。一般来说,先产生的是外家拳。这是因为外家拳的用力方式和日常生活中的用力习惯是一致的。比  相似文献   

6.
刘毅 《武当》2013,(8):61-63
中国武术在明朝末期以前,是没有内家拳与外家拳之分的,至少是之前并没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只是到了明末清初,有一位大学者黄宗羲先生,在为他儿子黄百家的武术老师王征南先生写墓志铭中才提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自此以后,中国武术就被分成内外两家了。黄百家在他的著作《内家拳法》中写道:……余少不习科举业,喜事甚,闻先生名,至宝幢学焉。先生亦自绝怜其技,授受甚难其人,  相似文献   

7.
李龙 《武当》2009,(6):6-7
佛汉内家拳属于少林派系,相传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公元527年)年间,达摩禅师东游汉土,人住少林寺,将佛法之宝传留少林寺住持,该佛法神功遂成为少林寺镇山之宝。佛法神功历代为少林武僧秘密传习。从此,佛法神功被寺内高僧定为佛汉捶,以技击、养生、内功为特色,乃寺内看家护院之拳法,被尊为“少林暗藏门”。“佛汉内家拳”简称“佛拳”,亦称“佛汉捶”。  相似文献   

8.
武当拳桩功     
中国武术有外家、内家之分。 外家主刚,内家尚柔。武当拳内家 拉功主张外柔内刚,刚不现形,绵 里藏针,刚柔相济;遇柔刚化,遇刚 而发,它是任何搏击术所没有和不 能媲美的!既能健身益寿,又能惩 恶扬善防身,并以中国的道教文化 作底蕴,因而别具特色和风格。 武当拳内家桩功从练功方法、 技击法则等与其它门派武功有着 很大不同。外家武功注重形体、四 肢等外在功夫的锻炼,而武当拳内 家桩功则强调内在的心、意、神等 的培养,尚意不尚力,在练功和技 击应用中强调意在气、力的前面运 行,不主张没有意识指导运行下的 力气即外力、蛮…  相似文献   

9.
《武当》2008,(11):3-7
中国自古就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习惯上又将少林拳作为外家拳代表,武当拳作为内家拳代表。武当内家拳包括太极、形意、八卦等注重内炼内养、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武术功法。太极拳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考察太极拳与武当山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历史上,拳法被道门视为末技,在社会上统治者忌讳,加之文人雅士对其不胜了解,也将其视为不入流之物,故志书典籍载之甚少。况又经乱世践踏,传统太极拳几近断代灭绝。因此,研究此课题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0.
杨杰 《精武》2009,(8):59-60
上海不仅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众多武术汇集之地。自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举办了国术比赛以后,随着各地武术家来沪,许多拳种由此而扎根于上海。目前上海流行的拳种(笔者亲见)有山东查拳、十路弹腿、十二路精武谭腿、华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花拳、沧州六合拳、少林大红拳、少林腾云门、少林心意门、少林十三抓、关东拳、太乙门、蜀中松溪内家拳、  相似文献   

11.
张春青  罗长义 《武当》2011,(12):32-34
中华武术繁花似锦,内家拳法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导引吐纳术的演练,以活动筋骨强健体魄。唐朝时有许宣平、李道子传练37式先天拳;元明之际武当道士张三峰创编了太极推功13式,又称武当内家拳,拳勇之技始有"武当"、"少林"、"内家"、"外家"之说。  相似文献   

12.
蒋剑 《中华武术》2000,(5):17-17
中国武术有两大著名的武术流派:少林与武当。武术界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作为内家派的武当拳发源在武当山,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明朝永乐皇帝  相似文献   

13.
胡克禹 《武当》2005,(8):24-28
一、“内家拳”提法的来源根据资料记载,“内家”之说最早见于明清之际朴学大师黄宗羲所著《南雷文集》之中的《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为明末清初浙江宁波一带的武当拳名家,从师单思南,也是黄宗羲之子黄百家的师傅,由王征南上溯七代为开山派祖师张三丰。《王征南墓志铭》中有一段话:“……有所谓内家拳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从黄宗羲“有所谓内家拳者”一词的使用,可见当时内家之说不但已被普遍使用,而且相沿甚久,但真正见诸文字记录的提法出现,恐怕黄宗羲为最早,随后才有其子黄百家专著《内家拳说》一书。  相似文献   

14.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性,更是内家拳的精髓之所在。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与外家拳相比,在技法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战不过攻防,术不过奇正,形不过虚实,都是为了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但在技击原则上二者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文章通过对内家拳的五大技击原则,即不争先、以柔克刚、后发先至、柔化圆活、贵化不贵抗进行阐释和剖析,力图进一步深化其技击性,为内家拳的练习者在技战术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判别一门拳术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我认为不在攻守与刚柔,而在于该拳术的创立理论指导的内涵、宗旨和目的。内家拳以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修技为要务。人之本,精、气、神也;人之技筋,骨皮也。故内家拳以藏精、蓄气、炼丹田、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心意六合拳即属于内家拳。练拳前,若不能对它的全貌有一个简单了解,学练起来往往很难把握要领,不得门径而入,正如心意六合拳拳谱中所说的“学拳容易得艺难,灵动上身天地翻”。本人根据多年的习练体会,从拳法特点上阐述心意六合拳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牛胜先 《武当》2010,(3):19-2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历史悠久,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太极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道家思想的产物。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剑,古称武当派,又称内家拳。与此相对应,少林拳等武术属于佛教思想的产物,古称少林派,又称外家拳。在研究太极拳的著述中,由于《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详细刊载了关于太极拳的一系列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外家拳与内家拳都讲究练气。外家拳,或者说中国功夫,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家拳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周身不稍滞”。人们有了一些疑问:外家拳的气和内家拳的气,是不是同一种气?这两种拳的练法是大相径庭的,那么内气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起作用?一.人体的气的生成人体之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饮食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先天之气,即元气,是人体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  相似文献   

18.
用联系的观点看武术中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及丰富的内容体系,因此也就有了对武术内容分类的众多尝试。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迷踪拳因属少林拳系而被世人称为外家拳;但近代迷踪拳的传播者孙通从嵩山少林寺学得此艺后,遍访大江南北,拜会许多名师高手,汲取了形意、八卦等各家之长,遂使迷踪拳除在主体上继承了少林外家拳的架子和风格外,更形成了自己内外兼练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0.
赵廷铭 《武当》2004,(12):14-14
王来咸,字征南,浙江鄞县人。先世居奉化,自祖父居鄞,至来咸徙同春,从同里单思南受内家拳法。内家者,起于宋武当道士张三峰,其法以静制动,应手即仆,与少林之主于搏人者异,故别少林为外家。其后流传于秦、晋间,至明中叶,王宗岳为最著,温州、陈州同受之,遂流传于温州。嘉靖间,张松溪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宁波叶继美为魁,遂流传于宁波。得继美之传者,日吴昆山、周云泉、陈贞石、孙继槎及思南,各有授受。思南从征关白,归老于家,以术教,颇惜其精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