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种读书》是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读书小品丛书” 中的一种,作者董鼎山是纽约文化协会理事,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研究室教授。本书选收了作者对文学、电影、社会、政治诸方面的关心的文章。其中多半文章是作者读书后的杂感杂记,并融入了作者在美国长期生活的感受。董鼎山在该书后记中谈到,他青年时的写作以散文、诗、小说开始。上了年纪后深感时间的短促,便把写作的兴趣转移到书评及作家杂论方面。  相似文献   

2.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入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回望作者早年在家乡苏南求知、力学历程,记述了其读书、淘书、藏书、著书和教书,以及写作书评、从事阅读推广和中国旧书业研究的心路历程,阐述了在相关领域的专业奉献和学术愿景。  相似文献   

4.
《读书》创办五年多来,一直保持着向上的势头。有些学者,愿意看、盼着读;一些青年学生对它有兴趣,愿意在菲薄的生活费中省出几元钱来订阅。这些都不能不首先归功于《读书》的作者们。他们把自己的思想精粹、著述心得,奉献给了这个园地。没有一大批优秀的、热诚的作者朋友为《读书》撰稿,要办好这个刊物是不可能的。以“刊格”来团结作者一个刊物,犹如一座桥梁或一条渠道。它的两端,连接着刊物的作者和读者。它依照自己的办刊宗旨,选择自己的作者和读  相似文献   

5.
基层官兵如何攀登高科技知识的高峰?驻疆某边防团的思路是——首先交给战士一把“金钥匙”,并开展了“多读书、打基础、攀高峰”活动。自去年6月初开始,这个团组织开展了“多读书、打基础、攀高峰”活动。团政治处下发了《关于三年读书成才定向达标实施措施》,成立了读书活动领导小组,与各边防站指导员签订了《落实“三年读书成才”活动责任书》,采用读书小组组织活动、函授教育、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在全团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读书活动。同时拨出5万多元专款,购买图书和作业本,为读书活动提供物质保证。这项活动尽管开展的时间只有一…  相似文献   

6.
任强 《中国出版》2015,(5):67-69
唐朝人非常重视女子的读书教育,使得鱼玄机有了更多的读书机会。通过对鱼玄机的诗歌及有关文献的考索,发现鱼玄机主要读两类书籍:一种是科举考试类,另一种是道教经典类。鱼玄机独特的读书经历,使得她在妇德、针织、女红等方面的追求较少,这也为其成为才女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北京晚报》近日连续发表评论家孙郁的专稿——《’93中国文坛一瞥》,作者在评述近几年走俏的“文化散文”时,谈到“以《读书》杂志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人的精神园地,可以说是扭转当代文风的大本营。空洞的、教条的八股文最早在这里销声匿迹。看《读书》是难得的享受,在《读书》影响和启示下,一大批文化散文期刊在去年纷纷创刊。”评论作者还赞扬《读书》等刊物的编辑和作者们,“以颇有历史感和责任感而著称于世。”使读者会感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藏书家钱曾的《读书敏求记》是一部重要的解题目录,其中的每一部图书都撰写有提要。其提要著录图书版本,标明图书的次第完缺,叙述图书的源流演化,并有对图书或作者的评论。《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充分利用、吸收了《读书敏求记》的成果,也对《读书敏求记》也有不少批评。  相似文献   

9.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的文史大家,也是一位有名的藏书家,他的一生是在不断地藏书、读书与著述中度过的。论述了其藏书来源与归宿,分析阐释了其读书内容与治学方法,介绍了其著述及版本。  相似文献   

10.
一近年我国大陆开展了读书活动,对出版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在台湾,开展了一种叫做“书香社会”的活动,其实主要也是读书活动,对台湾出版业的发展却是影响颇大。台湾开展“书香社会”活动,首先是在出版业中创立了“金鼎奖”,奖励作者,奖励出版者,向  相似文献   

11.
历来研究者都把《读书敏求记》看成是一部典型的目录学著作给予高度评价。本文经过对该书流传过程、前人研究与评价的梳理后认为,《读书敏求记》并非是一部作者欲流传的正式的目录学著作,而是一部深刻体现作者求书经历、藏书感受以及人生情趣的藏书精品书目稿本。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22,(2):12-13
<正>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以书为伴,是酷爱读书的典范,留下了许多读书佳话。本书作者从熟读“诸子百家”、史书手不释卷、爱读诗词文赋、巧读古典小说等方面,生动讲述了毛泽东一生中富有代表性的读书故事,重点展现了中华优秀典籍对毛泽东人格养成、诗词创作、启智增慧等的影响,以及毛泽东如何将书中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本普通的读书笔记.所收集的是作者近年撰写的读书心得。作者喜欢读书。经常逛书店.找些文史类的书籍来读.随手写下点“感受”之类的文字。日积月累,倒也不少。现在翻出来看看.似乎还不无敞帚自珍之感。  相似文献   

14.
谭宝全 《新闻记者》2003,(12):53-53
报纸的读书版可谓新书与出版社的窗口,是联系读者与新书、作者及出版社的纽带。虽这块读者的园地在一般每周才露面一次,仍深受广大书刊爱好者的欢迎。尽管中央及地方级的不少电视台的读书节目已陆续销声匿迹,但报纸的读书版却能历经数年坚持下来,究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报纸的专刊注重了新闻性,才得以使其“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和良好舆论氛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共同举办“读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倡导“读一本好书”,过文明祥和佳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由评委会评选确定100篇优秀文章,结果将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公布。每篇优秀文章的作者将获得价值1000元购书卡。同时,优秀文章将在年内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16.
每月推荐     
文学艺术《"双面人"手记》 作者:潘凯雄 版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 定价:32.00元 提要:此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的散文集,它精选了作者近10年在工作之余所写下的评论文字,内容涉及到作者对出版和读书的思考及感悟。以《"双面人"手记》命名,既是与该书所涉及的出版与读书两部分内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南宋初年晁公武撰著的《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解题式私家书目,它收书丰富,体例完备,具有极高的目录学价值,对后世目录著作产生了重大影响。《郡斋读书志》是晁公武倾注了多年的心血所完成的一部不朽的目录学著作,也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但需要指出的是,井度和赵希弁二人也对《郡斋读书志》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没有他们,《郡斋读书志》就不可能成书和流传。  相似文献   

18.
从70年代后期香港开创专门的报刊读书园地(报纸“读书版”和读书杂志)以来,联络港、台、大陆三地书业动态和书评作者、历来是香港书文化的重要景观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本馆扶持兴建基层图书室 ,建立读书致富联系点 (户 ) ,发展农民读者 ,引导农民读书致富 ,开展“一、百、千”活动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作者回顾自己青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推荐了自己读过的好书,总结了长期积累的读书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