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某种角度上讲,写作,是决定新闻作品成败的关键。如果能够在保证新闻真实的前提下,较好地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去"实话实说",把新闻作品写的深刻、精致、感人而富有文采,达到思想性、趣味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无疑,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试谈电视新闻标题的提炼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条电视新闻的标题是否有吸引力,决定着观众对新闻的选择,电视新闻的标题是新闻作品的脸面和招牌,就像商品广告一样,虽然和作品本身的制作水平关系不大,然而却可以起到先入为主、吸引观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据新闻是对数据的挖掘、分析、视觉化呈现的新闻报道方式,是智能媒体和大数据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新闻形态。但由于数据新闻起步较晚,业界和学界对此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基于作品《濒危动物保护:徘徊在灭绝边缘》,在阐明该作品的创意理念、设计方法、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可视化新闻进行讨论,力图总结出创作数据可视化新闻的实践经验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艺术摄影和新闻摄影的任务、目的、功能作用不同,因此它对作品真实性的要求与新闻摄影截然不同。现对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电视新闻传播方法多种多样,并且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要想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和水平,摄像记者和文字记者的分工与合作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就从摄像记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下在电视新闻采访的各个阶段,摄像记者应该如何加强与文字记者的配合,以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素材选择、结构安排、导语叙写、标题拟定的过程.为使新闻作品取得最佳效果,文中尚需具有翔实的背景材料、准确无误的数字材料,以及适合新闻特点的语言运用,这些可以视为新闻写作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7.
吴海波 《今日科苑》2007,(6):129-129
《史记》与新闻报道同是基于事实,刨除时效性这一因素,新闻与史学有许多共通之处。学习司马迁对事实的艺术表达,将使新闻作品更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但又不仅仅是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新闻人——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可以说,新闻作品从选题到采写再到传播都包含了独特的"品德",这种"品德"也影响着受众的道德观和道德判断,具有社会道德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9.
许多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并读过这本《寂静的春天》。这是一本引发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被列入“20世纪100篇最佳新闻作品”榜单。  相似文献   

10.
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的天性。人类的一切活动,无不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不积淀着人类的审美心理。新闻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新闻作品也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审美描述成果。作为研究人类审美实践的美学,也理应将新闻纳入自己的视野,研究新闻美,建构新闻美学理论。正是基于这样的学科背景,对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新闻实践中的具体影响和应用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摄影与“荷赛”作品的差距汪诚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级别最高的大赛。1956年首届至1996年,已历39届。每届平均有五、六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千名左右的记者参加。选送作品均在5000幅以上。1996年的39届,计有62个...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作为新闻媒体的独特分支,其确定摄影师的思维非常重要,到位的创意、到位的思考决定了摄影报道中的时间新、事实新、角度新;作品传递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摄影师的作品有多么的美好,有多么的独特,而是要渗透出里面的人文关怀才是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那么,何谓"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  相似文献   

13.
《科协论坛》2008,(12):12-12
11月16日,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在新闻发布会上,“五个10”系列评选活动,即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10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10个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出席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4.
王友恭 《科协论坛》2005,20(5):37-38
从2004年3月开始的中国科协第七届“科协好新闻”奖评选活动,截至当年7月共收到包括平面媒体、广播电台、电视台及网络媒体提供的各类新闻作品及新闻摄影图片450多篇(件)。其中,中央新闻单位推荐的参评作品近百篇(件);28个省、市、自治区推荐的作品350多篇(件)。过去开展的“科协好新闻”评选活动,仅局限在北京地区,征集数量很有限。这一次是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各类媒体对科协工作的新闻报道,征集面大大拓宽。评委专家们经过仔细阅看、反复讨论、认真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14篇,  相似文献   

15.
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如何让人感受到一种贴近群众的亲和力、一种新颖生动的吸引力,—直是众多一线新闻记者,尤其是文字记者和电视编导们不懈求索、不断创新的目标。本文通过一系列理论联系实际的剖析,重点就“新闻报道故事化”这一论题展开思考,研究如何通过这一表现手法,有效拉近受众与新闻事件的距离,让故事化的新闻报道在千篇一律的新闻海洋中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像摄影技术在社会产生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在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的过程中,不仅要协调快门速度、焦距和光圈,更要重视具有创意的构图。对构图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构图的技术和方法,在拍摄作品之后,不仅可以使观赏者认清作品的主体,还能够对作者的思想产生深刻的认识。新闻的摄像和摄影具有相似点,本文对二者的构图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说到新闻摄影,它应为运用摄影的手段作现场纪实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而新闻则是存在着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的特性是向读者传递各种信息,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要。它必须:真实、客观、公正。同时摄影所产生的效果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是人类对追求美好未来发展史的一种审美描述成果,也是人类对美的热爱、追求与创造的原始信念,是人的本质天性,更是一种美学、艺术创作。因此,新闻摄影作为报道新闻的一种摄影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讲新闻摄影也是一种美学创作。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者,其作品最想达到的效果不仅为读者带来视觉和信息…  相似文献   

18.
对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常用手法和电视画面编辑的基本要求及原则进行了简要介绍,论述了电视新闻画面如何正确运用逻辑性和主题性思维方式和技巧进行编辑,最终形成能够经得起推敲的好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9.
李虹 《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15-115
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于1970年提出的"话语与社会权力关系"理论,话语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在地球村,为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生存发展而争夺的利益制高点。国际新闻作为国家话语表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宣传思想文化、沟通外交,加强商业贸易等重任。为了突出对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视,我国在2010年增设国际传播奖,将其纳入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之中。以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获奖作品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探索其报道主题、报道手段等方面体现的新闻政策。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旨在发现在新闻政策指导下的国家传播奖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12,(20):6-6
北京友好传承文化基金会联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日举办了中国艺术数字化新闻发布会暨“神九”搭载艺术数字化作品发布首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