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秋 《现代语文》2009,(6):34-35
移情(transference)是心理咨询或治疗中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剑咨询师身上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移情研究给学校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情是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与体验。研究移情,对学校的德育、心理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均有实际意义。移情有3种含义: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移情(共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作为精神分析学说的用语,移情是指患者把自己在儿童时期对父母的情绪依恋关系,按照重复和被动强迫性等原则,转移到精神分析治疗者的身上,治疗者成了其双亲的替身;作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用语,移情(共情)被看成是一种治疗态度与高超的治疗方式,是远远高于治疗技巧的“充要条件”。调查与分析为了探讨中学生移情的性别差…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析学派1.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经典的精神分析疗法很强调来访者与分析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认为他们之间关系是在移情过程中产生的。弗洛伊德曾生动阐述移情作用(trans-ference):患者移情于医生,这些情感的整个准备来自于其他地方,它们已先在患者的内心形成,然后借治疗的机会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作用在治疗的开始就存在于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析学派 1.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经典的精神分析疗法很强调来访者与分析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认为他们之间关系是在移情过程中产生的。弗洛伊德曾生动阐述移情作用(trans-ference):“患者移情于医生,这些情感的整个准备来自于其他地方,它们已先在患者的内心形成,  相似文献   

5.
赵山奎博士的《精神分析与西方现代传记》,2010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作者在南京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的。全书23万字,除导论和结语外,可分为“历史篇”、“解释篇”和“论争篇”三大部分,主要内容有“弗洛伊德的传记遗产”、“弗洛伊德之后:实践与理论”、“暧昧的童年”、“‘性’的迷雾”、“疾病的隐喻”、“愧疚的深渊”、“梦的解析”、“精神分析与传记的真实”、“精神分析与传记中的移情”和“精神分析与传记伦理”等10章。本书对传记文学研究以及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山奎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负责人。  相似文献   

6.
“共情”与“反移情”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情(empathy)和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分别是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理论上两者有很大的差别,但在实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两者却有着一些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析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中的一种很独特的心理学。这种心理学的学说思想非常特殊,追随者众多,影响极大,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是现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弗洛伊德于19世界末在奥地利创立的,故而也成为弗洛伊德学派"。psychoanalysis"一词有两种译法:一是译为精神分析,指弗洛伊德对精神病患者治疗时采用的一套方法,包括自由联想,梦的解析以及移情;二是译为精神分析学说,指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如心理动力说,人格结构说以及人格发展说。本文通过对精神分析的基础概念和一些代表人物理论的简要描述,进一步了解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以及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以及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精神分析是一种可供采用的方法。精神分析可以丰富大学生心理咨询理论,并且,其基于自由联想法的临床治疗技术如对移情的处理、恰当干预与合理阐释等等,一方面比较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实际,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蔡智勇 《江苏高教》2022,(12):132-138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一个重要实践课题。弗洛伊德将心理危机解释为自我攻击的一种结果,相继提出了两种心理危机理论。文章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框架来解析心理危机的内部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方法。心理危机预防策略包括加强心理危机风险评估,建设心理安全文化,明确心理咨询师角色,认真开展心理普查,签订反心理危机协议;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包括建立治疗联盟,移情-反移情的识别,反移情恨的修通,超我的分析,心理危机的合作式评估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关于移情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移情就是一种投射。弗洛伊德说过,人类总是把过去生活中对某些人的感知和体验安到新接近相识的人身上,这就是"移情"。今天,虽然在精神分析领域里对"移情"有着  相似文献   

11.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亲社会行为的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心理学的众多研究成果表明: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促动因素,是亲社会行为重要动机源;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按“移情——同情——亲社会行为”这一模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亲社会行为的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心理学的众多研究成果表明: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促动因素,是亲社会行为重要动机源;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按“移情——同情——亲社会行为”这一模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法国美学家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英国美学家浮尤·李、法国美学家巴希等人对“移情说”的研究,使得“移情说”成了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对西方近百年来影响颇大。三十年代朱光潜先生就介绍过移情说,在我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实,“移情”在《诗经》中就已广泛运用,在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中亦有过论述。本文想就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审美移情作一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阐明了中国古典论中“境界说”的特征,探讨了“移情说”对近代西方美学界的影响,将“移情说”与近代中国王 国维的“境界说”两相比较,进而阐释其异同点以及“移情”因素在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虽有“移情”一词出现,但并没有移情理论的存在,原因有三:1、移情说产生于西方特定的历史化语境,主客体同一只是其内涵的一个层面,且与中国古代美学中“心物交融”说的内涵指向不一样,实现途径也不相同,前指向自我,体现出主观中华民族主义的旨趣,后指向物我消融、情景两忘的审美至境;前得之于“投射”,后得这于“神会”,因而不能单从物我同一的角度总结出中国的移情理论,2、作为言志寄托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思维方法的“比兴”与西方的“移情”有些许相似之处,但并非真正相对应的概念。3、中国古代强调艺作品审美效果的“移情”、“移人”与西方移情说之“移情”内涵亦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移情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学移情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移情技术,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感知学生各种不同的需要和情感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艺术。教师应通过“以生为本,换位体验”、“用心倾听,理解学生”、“创设情境,促进移情”等方式,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移情艺术。  相似文献   

17.
李晶娟 《文教资料》2011,(34):120-121
“移情”概念最初出现在美学领域里,心理学家们随后将“移情”引入了心理学领域,并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围绕“移情”展开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作者从“移情”概念的发展脉络出发,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移情相关研究的基本状况,对现有的关于“移情”概念研究的文献资料做了简单梳理和评述.发现美学和心理学领域里的“移情”概念其实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8.
说“移情”     
在鉴赏诗歌时,很多学生对“移情”这种艺术手法认识模糊,往往把“移情”同“情景交融”混为一谈。其实,“移情”和“情景交融”不是一回事,可能是因为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中常用“移情”手法,以致我们混淆了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当一个人在聚精会神地观看某一对象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思也放到了对象里面去,跟随着对象进行心理活动,常常将没有思想、没有情的自然物,视为具有情思的人,这就是所说的人类的移情现象。中国绘画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注重了人类的这种移情作用。如画理上常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意在笔先”等。这里的“心源”“迁想”就是移情作用,“中得”“妙得”就是得到了“意”,这是移情作用的结果。通过笔墨传达出来,就是所谓“笔意”。  相似文献   

20.
意识流文学的生成远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形成之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说法是常识性错误。意识流文学和精神分析有本质的区别。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家认为意识流文学的本质是心理真实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拒绝将意识流纳入精神分析轨道 ,乔伊斯和精神分析派在学理上两不相容。因此 ,把“性本能”作为意识流文学前提的“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无视事实、违背学理的虚假命题。“意识流”在上世纪 2 0年代和 80年代两次涌入中国 ,“性本能”论或谈性色变都是错误的。正确认识意识流文学的本质在我国有着现实和长久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