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一幕震憾人心的爱情悲剧 “她没有回答一个字,她走出房间时头也不回一下,她再也没回来。哪儿也找不到她的踪迹。她那沉默的怒火,在那毫不留情的诀别的时刻,给罗耆波的余生烙上了一道长长的伤痕”。 这是东方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的作家,印度近代文学的光辉代表泰戈尔的短篇小说《摩诃摩耶》的结尾。  相似文献   

2.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可以有三种境界:一是不要说,言外有意;二是说不尽,言不达意;三是说不出,无言表意。当我们面对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时,都会身临无言之美的这三种境界,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或是“此中有真味,欲辩已忘言”。但最令人回味的还是说不出的无言之美,而社会之美中的人性美恰恰带有这种意味。在大师们的笔下,我们就时常能遇到这样的人性之美而说不出。《摩诃摩耶》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享有盛名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深受封建种性婚姻制度和惨无人道殉葬制度迫害的少女摩诃摩耶与相爱青年罗耆波的不幸…  相似文献   

3.
<正> 《祝福》和《摩诃摩耶》分别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和印度杰出的文学家泰戈尔的著名作品。《祝福》写于一九二四年,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中的集结作品之一。《摩诃摩耶》于一八九二年问世,后收在《泰戈尔作品集》里。尽管这两部作品不属同期诞生,它们的作者鲁迅和泰戈尔这两位东方艺术大师在世界观和创作风格上也各有不同的侧重和专长,但单就其作品中所表现的大胆披露社会的黑暗现实和勇敢反抗封建制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委实不无异曲同工之妙。固然,目前还难以定论鲁迅的作品对泰戈尔的直接借鉴,但将他们的《祝福》和《摩诃摩耶》同列而比较,对广大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认识其作者,可能会有点帮助。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4.
黄征 《家教指南》2007,(6):82-89
敦煌本P.2160残卷,内容为<摩诃摩耶经>卷上,陈至德四年(586)十二月十五日菩萨戒弟子彭普信出资抄写,也有可能他就是抄写者.本文考证了该卷的有关情况,并逐字校录,酌加注释,以供佛教研究者与书法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鱼玄机是唐代著名女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她由于笞杀女婢获罪而颇不见容于封建正统观念.文章揭示了鱼玄机的悲剧的根源是由封建门第婚姻、妻妾制度以及她所处的道观畸形的环境共同造成的,不幸的爱情婚姻遭遇,使她在心理上积聚了诸多的消极因素,终于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6.
凤姐的悲剧是双重性的悲剧。她的悲剧是她作为封建家庭的维护者蛀蚀了其所依存的大厦,加速封建家庭崩溃的悲剧,也是她作为封建时代受封建礼教戕害的妇女的悲剧。第一种悲剧中的凤姐罪有应得,第二种悲剧中的凤姐则令人叹惜、同情。  相似文献   

7.
探春作为贾家女儿的佼佼者,其悲剧有其独特的特点.她的庶出身份导致了与生母的畸形关系,她的高才大志在末世现实中无法施展,最后终于无力摆脱远嫁的命运.探春的悲剧是当时残酷的封建等级、宗法制度造成的,是一出典型的社会悲剧、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霍小玉传》是著名的爱情悲剧,讲述的是中唐大历年间的诗人李益与名妓霍小玉的爱情悲剧.其悲剧性有着深刻的根源:从外部因素来看,悲剧的直接制造者李益的轻薄无品,导致了霍小玉的爱情悲剧乃至人生悲剧.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状况,女性与男性对待爱情不同的态度,导致了女性在恋爱关系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从最终极的社会制度层面来说,严酷的封建等级门阀制度,是造成霍小玉悲剧的最为根本性的原因.从传主霍小玉自身来看,其性格中有着柔弱与刚硬的两个方面,当霍小玉起而反抗封建等级社会时,她性格中刚硬的一面便占据主导;霍小玉的反抗力量不足以抗衡强大的封建等级制度,她的刚硬给她的人生带来毁灭性的后果.霍小玉的思想性格与她的身份地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终使霍小玉陷于毁灭.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是从封建压迫下觉醒的一个女性.她是有叛逆思想的,但她对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悲剧,认识得并不是很深刻.她的悲剧,是美好感情、高尚理想、一代才华被毁灭的悲剧,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不幸和痛苦.贾府的贵族主子,可以容许肮脏污浊的垃圾存在,就是不准自主婚姻,不许纯真高尚的理想存在,这是林黛玉悲剧极为深刻的社会根源.黛玉短暂的生命及其感情生活,体现了一种崇高的悲剧价值,令人不得不扼腕长叹.  相似文献   

10.
鲍赛昂夫人是巴尔扎克笔下贵族妇女形象的典型代表,她生活在社会新旧意识交替的时代.她不满于虚荣浅薄的上流社会及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勇敢地冲破旧制度的樊笼释放真我个性,大胆地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生活,但她生活的典型环境又决定了她必然毁灭的悲剧命运.她的悲剧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爱米丽悲剧产生的原因在于,她自小生活在封建家长制和男权社会清教传统思想的阴影中,人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而她守旧的性格,又使她彻底成为清教传统和新旧观念冲突的牺牲品.爱米丽个人的悲剧,体现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子弟无所适从的痛苦和深深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妙玉因她独特的才貌,身世、际遇和小姐兼幽尼的特殊身份,铸成了她独特的性格.她孤高矜持,洁身自好,但又过洁怪癖.她本应"一念不生,万缘俱寂",但又眷念人生,追求幸福,充满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她的悲剧是封建社会追求人生幸福和欢乐者不可避免的悲剧.她的"欲洁何曾洁"揭露了腐朽的封建末世的罪恶与黑暗.  相似文献   

13.
薛宝钗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复杂的文学典,作者赋予了她丰满,立体的性格特征,她表面上"装愚守拙"一举一动显得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但其实,宝钗和黛玉一样可怜,一样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一样值得我们同情,只不过在她身上的社会人生悲剧,是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从另一个角度控诉了封建社会制度,而与黛玉相比宝钗的悲剧意味更浓,悲剧层次也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于这一人物形象,评论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在笔者看来,她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待人处世不卑不亢,追求爱情不温不火;虚伪世故中透着善良,冷酷无情中透着睿智。她对于封建道德没有采取对抗的姿态,却也不是一味的顺从。她的悲剧不是抗争者的悲剧。而是殉道者的悲剧。正因如此,她的悲剧命运更是揭示了封建道德的冷酷无情,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5.
杜十娘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艺术典型.小说既写了她色之美,艺之佳;又写她智之睿,格之高,可谓光彩照人,动人心魄.她的婚姻悲剧历来为许多文人墨客揣测和琢磨.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主要并不是金钱,而是她的妓女身份,像杜十娘这种性格的女人不可能轻易为李甲这种人放弃自己的生命.她的故事引发出对“性爱观”的思考以及对封建婚恋等规矩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金锁记》之曹七巧形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锁记>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在物欲与情欲的驱使下,人性被扭曲,灵魂被异化,成了一个丧失人性的"疯子"母亲,最终走向毁灭.她是畸形婚姻和封建大家庭的牺牲品,是一个由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的人性恶的典型.她的悲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不幸,批判了冷酷的封建社会对正常人性的戕害.  相似文献   

17.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的一个光鲜动人的贵族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真诚勇敢,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具有摄人心魄的高贵气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当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之时,安娜的身上同样存在着传统伦理思想的制约和资产阶级情调的诱惑.她一方面囿于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一方面又想要过真正的情感生活,这就决定了安娜挣扎在道德和感情之间,徘徊在外部舆论和内心渴望的矛盾之中.因此,安娜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对于鲁迅小说《祝福》中的悲剧人物祥林嫂,人们都特别强调说,她是由代表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压迫死的。此说并不十分恰当。祥林嫂是一个多重悲剧的人物。她生活在封建宗法思想统治之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四权”的迫害,但更主要的、对其命运起  相似文献   

19.
薛宝钗作为一个受封建道德影响至深女性,她有着作为一个女人的动人之处,但在对待各类人的态度及其行为语言上却依旧是无情的,动人是外在的画皮,无情是其内在的本质,宝钗的悲剧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封建束缚是其无情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在教参和日常的教学中,都认为焦母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的确,焦母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她不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或化身。我们应公正地理解焦母这个人物形象,认清造成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