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企业缺少真正意义的CIO,信息化主管多是“拧螺丝的人”或者“消防队员”,哪里有电脑,网络故障,他就就到哪里“安检”或“灭火”。[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雨季到来,不幸,一位在沈阳浑河中捕鱼的村民被困河之洲,随时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消防队员、民警、村干部和群众,数百人一起展开大营救,历时3小时,成功救下该村民。辽宁日报摄影记者万重于现场拍摄了这一作品,并以该作品获得辽宁新闻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缺少真正意义的CIO,信息化主管多是“拧螺丝的人”或者“消防队员”,哪里有电脑、网络故障,他们就到哪里“安检”或“灭火”。企业信息化主管们如何摆脱这种尴尬身份?如何运用信息系统来帮助自己提升在企业中的地位?笔者以为,信息化主管们应从企业制度、自身综合素质和  相似文献   

4.
追问个究竟     
一天,我在机关电话室,电话员说:“今天又接了一个假火警,差一点把车调出去,真气人。”说者无心,听着有意。我急忙问个究竟。原来,社会上一些人经常乱拨火警电话,谎报火警,戏弄消防队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值勤.我又问电话员遇  相似文献   

5.
有一则消息,写的是抢救一场大楼发生的大火。为救人、抢救财物,消防队员发挥了所学的专业知识,消防大学毕业,又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消防大队长亲临指挥,很快救出了大楼的人,扑灭了大火。可是在消息中,却突出写了到现场关注事件的县委书记是怎样“亲临现场指挥”的。稿件发出,这位开明的县委书记看到后很不满意。他说,“我不是学消防专业的,是学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何时起“灭火”这个词被新闻人借用.且已成为口头语。灭火本是消防队员的职责,为啥新闻人也提及“灭火”,原来这里的“灭火”是指把带有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压下去,不让刊播。近日我去一个县采访,见到县报道科的同志,我随便问了一句,现在咱们科多少人?“15个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11日,江苏省丹阳市折柳乡营里村一棵树龄逾300年的银杏树突然起火,消防队员及时把火扑灭。但事后,不知什么人神秘地把起火原因说成是“树神”在显灵,在发怒。仅几个月,迷信色彩浓郁的各种谣传使此树名声大震。一时间,它吸引着附近十余  相似文献   

8.
海外传真     
1 2008年1月26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办的一场婚礼上,手持花束的伴娘光彩照人。埃塞俄比亚许多新人选择在一、二月份举行婚礼,这段时间气候宜人,被称为婚礼季节。2 2008年1月8日,韩国消防队员在京畿道利川冷库爆炸现场待命。中国驻韩国大使馆8日上午证实,有12名中国公民在7日韩国京畿道利川市发生的冷库爆炸事件中死亡,另有1名中国公民受重伤。韩国京畿道利川市的冷冻仓库7日在进行氨基甲酸酯发泡作业时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已造成57人死伤。  相似文献   

9.
不知从何时起“灭火”这个词被新闻人借用,且已成为口头语。灭火本是消防队员的职责,为啥新闻人也提及“灭火”,原来这里的“灭火”是指把带有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压下去,不让刊播。近日我去一个县采访,见到县报道科的同志,我随便问了一句,现在咱们科多少人?“15个人”。我一听很激动,因为新闻报道队伍这么壮  相似文献   

10.
李莉 《编辑之友》2011,(9):56-58
网络近十来增长的速度可谓是迅猛,全国目前约有4亿以上的人触网,而这些人正越来越多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接触文化,接触世界。网络正悄然无息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原本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因这个特殊的平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电视节目中的广东人形象,并比较这种形象与现实中人们的看法是否相符,本文以央视春晚小品类节目为例展开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春晚小品中的广东人角色有一定的刻板形象,此形象与直接接触过广东人的外地人被试心目中的广东人形象最为接近,没有接触过广东人的外地人被试次之。广东人被试心目中的广东人形象与春晚小品广东人角色之间则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与静谧的南方相比,1900年的盛夏,朝廷调任他回北方担任直隶总督。离开紫禁城的时日已久,李鸿章一时间也很难判断出这艘衰腐古老的帝国航船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偏向。做了一辈子“消防队员”的李鸿章,这一次的反应却显得相当迟钝——帝国的航船无疑已经严重偏向,但他却还不能确定,这种偏向是否已经严重到了船毁人亡的地步。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信息,要看到许多新闻,对所接触的新闻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是否会有相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信息,要看到许多新闻,对所接触的新闻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是否会有相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正与静谧的南方相比,1900年的盛夏,朝廷调任他回北方担任直隶总督。离开紫禁城的时日已久,李鸿章一时间也很难判断出这艘衰腐古老的帝国航船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偏向。做了一辈子"消防队员"的李鸿章,这一次的反应却显得相当迟钝——帝国的航船无疑已经严重偏向,但他却还不能确定,这种偏向是否已经严重到了船毁人亡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几乎所有接触过夏顺华的人,都会带着几分赞叹几分敬佩由衷地感叹:这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  相似文献   

17.
火场报道令人关注,火场摄影吸人眼球。在火魔逞凶的危急时刻,消防官兵总是冲锋在前,为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而赴汤蹈火。出于对消防职业的热爱和对消防队员的崇敬,从自己踏进红门、穿上消防战斗服、走上消防摄影道路的第一天起,我就把镜头对准火场这一人类与灾难搏斗的神圣舞台.用自己的视觉语言表达出这一独特的影像世界.并在摄影实践中进行火场摄影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火中抢险     
4月1日下午2时30分,位于上海浦东大道上的沪东造船厂乙炔生产车间突发火灾,该厂30名工人和近百名消防队员迅速投入抢险,将车间内690个钢瓶及时救出,避  相似文献   

19.
吴悠  孙起 《新闻采编》2003,(1):20-21
现代社会媒介担负着监督守望功能。以至于在很多国家媒介被誉为“看门狗”。为了履行其职责 ,媒介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闻来源。但是记者又不可能亲身经历每一新闻事件 ,其新闻来源就只能依赖于社会相关知情人士提供。在获取知情人士提供新闻线索的过程中 ,记者不可避免要与他们接触。有些消息提供人只出现在一次新闻事件中 ,记者与其接触是短暂性的。但也有消息提供人能经常性的为媒介提供消息来源 ,那么记者与其长期接触就是难免的。通常记者与消息来源之间的关系较少受到非难。因为消息来源对于记者和媒体非常重要。“新闻来源是记者的黄油…  相似文献   

20.
在十三大闭幕后不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新闻研究所、江苏省广播电视科学研究所及南京市广播电视局合作,在南京市区和郊县居民中就十三大新闻报道的效果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是在去年11月7日至9日进行的。这时候十三大刚刚结束,干部、群众对十三大文件还没有开始有组织地学习,新闻宣传效果的自然状态基本上还保持着,尚未受到多少组织传播的影响,这就为这次调查的高信度提供了前提。调查采用等误差分层抽样法在城乡各阶层居民中随机抽选了800名样本,邀请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部分学员担任调查员登门面访进行间卷调查,计回收有效问卷792份,回收率为99%。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居民接触十三大新闻传播情况统计资料表明:十三大新闻传播强烈吸引了广大受众。有75.4%的人通过广播收听了赵紫阳的报告,有66.6%的人通过电视收看了赵紫阳作报告,有69.8%的人阅读了报纸上刊登的赵紫阳报告内容。文化程度越高的人接触程度越高,文化程度低的人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