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其实“追星”不单单只有中学生,还有小学生、大学生等等,他们有一些“追星”疯狂的行为出现。“追星”是不分年龄的,但是我们要知道“追星”的行为不要过于疯狂。什么才能称得上“疯狂追星”呢?就是每天为了见自己喜欢的明星,在明星的家外面等着,然后找他们帮自己签名、拍照,做这一类无聊的事情!有时候明星因为工作或者是某些原因要等到天亮才能回家,而你因为要见到他向他拿签名和拍照就等到天亮,到时候不单单没有精神上课,还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这样真的好吗?其实我觉得喜欢一个明星不需要这样做,而我们也不是为了跟他们拍照、拿签名而喜…  相似文献   

2.
徐梦 《班主任》2023,(1):55-56
<正>为了解学生盲目追星的原因,我利用放学时间和学生们坐在一起,以聊天的形式来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追星观。第一次畅谈,我率先抛出话题——追星的真正原因。没有了师生的距离感,学生们敞开心扉,坦白说道:“追星的原因很简单,仅仅是因为明星的颜值打动了自己。”此时,我顺势引导:“的确,在初次与人见面时,我们首先注意的就是相貌,可相貌只是人的一方面而非全部,除了明星的外表之外,我们还要关注什么呢?”这时,底下更多的学生嘟囔起来:“其实不只是颜值,明星努力训练的精神和不把一件事做好绝不放弃的毅力,也是我们崇拜他们的点!”  相似文献   

3.
“我爱‘超女’,周杰伦;潘玮伯、SHE是我的偶像……”现代社会,明星已成为社会流行时尚文化的代言人。无论是其着装、配饰,还是性格、气质,明星都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形象代表,明星效应亦渗入了大众文化,并构成了大众文化的主体之一。追星,似乎已成为现代中学生们关注时尚和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他们把时间大量地花在如何关注明星上时,学业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父母的沟通开始疏远,关系也变得紧张了,甚至有中学生们对明星产生了依赖的心理。追星,是好,是坏?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本期,我们将一起走近“追星”之影响大观,是喜,是忧,如下分晓。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追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明星日新月异,而青少年追星的狂热从来没有变过。讲到青少年追星,家长教师的反应往往是摇头叹息,誓把追星现象除之而后快。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确实已经能够比较理性地看待明星。即使欣赏某个明星,也不会像很多青少年一样狂热。但是理性的前提是我们已经不在青少年时期了。我们不能要求青少年和我们一样理性。他们有他们自己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把成年人的心理强加给他们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行的。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用一种成年人的视线去看待未成年人的行为,然后对之指指点点,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5.
“追星”是追求人生的一种方式。人们往往从自己所景仰的人身上,找到或者去建立一个理想化的人生形象,并予寄托。我想这就是“追星族”和“明星偶像”的由来。追“星”看起来是在追求偶像,但这偶像却不过是理想化并放大了的自己。正因为如此,追星者才追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  相似文献   

6.
如何做到既追星,又不影响学习呢?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追星不好,其实追星可以让人变得特别开朗等,但是追星过了火就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小孩子喜欢明星、歌星、球星虽然好,但是追星方法错误,就会导致成绩下降等,如何能够做到既追星,又不影响学习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明星当成一个娱乐的“朋友”,要不就把明星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就行了。不要那么过于盲目地崇拜他们。追星好,学习更重要!$内蒙呼和浩特市光华小学@王宇鹏  相似文献   

7.
读了广州白云师范学校《我看“追星热”》中几位同学的发言,颇有感慨,也想来凑凑热闹。我觉得,对于一名中师生来说:“追崇明星偶象,实在是不可取。因为,我以为,“追星者”其实是为了逃避自己的现实,去虚幻某种“真实”。比如你拜倒在刘德华脚下,一心履其成功之路,难说不是幻想为了放弃神圣的讲坛。过多地崇拜明星而成为“追星族”一员,让明星的光芒遮没自己的生活,把所有的爱与精力全献给某明星,从言行举止上模仿,思想感情上追逐,  相似文献   

8.
博客作为网络时代展现自己的平台,已经越来越普遍,除了记录自己的心情故事,也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在这个平台上,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和各路明星人物成为左邻右舍。 在各种各样的博客中,“明星博客”无疑是被点击最多的。通过他们的博客,不仅可以方便地留言“追星”,也可以方便地对不喜欢的明星发泄不满.  相似文献   

9.
时下,追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种时尚。张学友、周星驰、梁咏琪、邰正宵等港台明星们可以说是许多男少女们心目中的偶像。成为偶像的他们心目中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追星对象,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追踪明星们心目中的偶像。张学友张学友的偶像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网球手桑普拉斯,在九六年十月中旬举行的“万宝路网球,,锦标赛中,有幸与自己的偶像做拍档,进行了一场双打表演赛。学友对桑普拉斯一直是崇拜有加,连美国也宝丽金工作人员也知他迷恋桑普拉斯,故特地为他向桑普拉斯索取签名,桑普拉斯亲自在照片上写下“BEST·ALWAYS”,这张珍贵的签名及祝福令学友  相似文献   

10.
“追星”这一热门话题在我们学生中可谓是焦点中的焦点。自然,我也非常关注。在学生这个大群体中,明星占据了我们的一大半生活,谁要是不追星就会被称为“老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学生们口中是星们的名字、性格,喜好……比英语单词、语文课文背得都熟练。什么动力火车,什么S.H.E……数都数不过来。  相似文献   

11.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既有道家的玄远、自然的理想色彩,又有亲切的人间气息,他以现实人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人格,使玄学精神有了可实践性。嵇康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2.
行阳 《家教指南》2005,(8):30-31,40,41
父亲董广瑜(中学副校长):前面有位同学的发言,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追星”,父母该怎么办?据一项对青少年“追星”现象的调查显示,看着孩子成天沉迷于“追星”,大多数的父母都束手无策。于是,便整天提心吊胆,总是担心孩子因为“追星”会影响学业,甚至误入歧途。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谈星色变”,只需尝试着这样做:第一,要正视明星。就是要正视明星的长处和短处,目前,有不少父母总带着歧视的眼光看待演艺明星,甚至认为他们唱唱歌演演戏,没什么了不起。因而,看见自己孩子对这些人如此崇拜,实在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还有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故意贬低明星。两代间的隔阂因而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追星,在老师、家长们的口中永远永远得不到好评。 当我们想要为明星呐喊尖叫时,父母和老师会阻挡在我们的面前,苦口婆心地说:“追星耽误学习!”“追星不是学生该做的,学习最重要。”  相似文献   

14.
时下,“追星”成了中学生的热门话题。“星闻”、“星事”也成为同学们课余闲聊的主要话题之一。眼看着中国第57个民族日益壮大,家长们怎能不忧心忡忡呢?于是,便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我们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冲突日益严重。 此事看似不大,可绝对非同小可。我们和父母从前的生活方式相比较,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上已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这些传媒几乎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我们通过传媒看到的明星,几乎完美无缺,他们有个性,有魅力。其中有一种,还是你心中向往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狗和人一样喜欢“追星”。狗“追星“的对象是那些在“娱乐性”比赛中获胜的“明星”,或许它们认为胜者更有可  相似文献   

16.
追星十日谈     
热情的呼喊、挥舞的手臂、激动的泪水……这就是追星一族。也许是被明星们精湛的演技征服,也许是被大腕们艳丽的外表吸引,追星族们忘我地追逐着。不过,也有例外,本文小主人公的追星历程只有短暂的10天。或许你会说:“那她就不是纯粹的追星族。”或许你会问:“10天也能完成追星的任务吗?”看看她10天的追星之路,也许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知心小屋     
《小读者》2006,(5)
点将征答台如何才能做到既追星又不影响学习?河北廊坊市管道局中学郭士琪来信说:我认为追星其实没什么不好。因为追星说明了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追求。就拿我来说,从上初一起,也开始追星了。我喜欢的明星是一个能自己写歌词的创作型歌手,他为人自立自强,我不仅喜欢他的歌,更敬佩他的为人。当然,对我们学生来说,追星也得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度,如果毫无目的脱离实际的去追星,那是不对的。无论是球星、歌星,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优点等,比如自立、自强。我们欣赏他们不是为了自己也非要变成歌星或球星不可,而是可以把唱歌或玩球等当作一种业余爱…  相似文献   

18.
刘若瀑 《家长》2010,(1):10-10
我喜欢明星,也喜欢追星,在我看来,追星是我前进的动力。可我的父母却不允许我这样做,在他们看来,追星是不务正业的行为。因此,我和他们没少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9.
话题:偶像——今天你“粉丝”了吗?神行太保:想唱就唱,想讲就讲。张大嘴巴,提高音量,这期我们就来好好谈谈——偶像。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吧,我也不例外。今天,我就侃侃“追星”。众所周知,如今港台明星如龙卷风一般“席卷”内地。据本人在本班调查后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足以证明这点。亚洲小天王周杰伦,支持率34%。周杰伦,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潇洒自在,男同胞们超迷。可我觉得杰伦也没什么:吐字有点不清——男同胞说这叫“有型”;眼睛眯成一条缝——他们说这叫“眯眼看世界——清楚”。真拿“周迷”们没办法。“潘帅”潘玮柏,支…  相似文献   

20.
本刊驻江苏如皋小记者熊凯悦表情严肃地报道:“偶像”的意思是:“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如今,不少人把明星当做偶像,追星追得有些疯狂。可我要提醒大家:千万别让偶像误了事!目前,不少小学生将明星当做偶像。歌星唱歌跳舞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可过多关注这些娱乐节目对我们学生来说能有多大的帮助呢?难道这流行歌曲还能帮助我们学习,帮助我们考试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盲目追星不仅好处少,甚至还会产生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