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实践证明,阅读能力训练抓好“找、悟、议、联”四环节,效果确实不同。 一、找 根据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指向引导学生在读中找,找中读,读要读到位,找要找准确。通过速读、跳读、慢读、分角色读等,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找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如我讲读《少年闰土》时,就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找”和“读”,先板书课题,后提问引入,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从课题看,这篇课文记的是谁? 生:闰土。 师:写的什么时候的闰土? 生:少年时候的闰土。 师:闰土少年时候长的什么模样?是怎样一个人? 在教师引导下,找出教师提问的答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文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自觉的质疑问难,使学生变厌学、惧学、被动学为乐学、会学、学会。  相似文献   

2.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高粱情》是一篇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起始,我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你见过高粱吗?知道它长得怎样?从课题上看,文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高粱呢?接着教师根据题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一种特殊的感情来写高粱的呢?课文描述了高粱的什么?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3.
南充县高坪七小六年级语文教师兰荣秀同志在县教研室指导下,为部分同志上了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材是《少年闰土》。这节课按照教材所有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人物的特点”的要求,安排了四个环节:第一,指导学生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写人物外貌必须抓住特点,并让他们懂得写人物外貌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第二,指导学生运用抓住特点写外貌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组为单位,每一组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都紧紧围绕这个训练重点。而基础训练上的作文练习也是紧扣这个训练重点,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围绕重点,在阅读中学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而且更重要的应该使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每篇课文是怎样体现训练重点的。从中学会方法。如第十一册第七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讲读课文《少年闰土》;阅读课文《一分试验田》。独立阅读课文《我的心事》。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后,划出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抓住这些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从外貌描写的  相似文献   

5.
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一提法,我们早已熟悉。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听的是《避雨》一课。板书课题后,教师问:“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分别提出了六个问题:我想知道谁避雨,我想知道课文内容说了什么,我想知道雨下得怎样,我想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避雨,我想知道她是怎样避雨的,我想知道避雨中发生了什么事。此时老师说:“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交叉,但却都属于了解课文内容方面,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琥珀》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以假想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作为重点来写,层次清楚,学生容易理解。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鼓励学生大胆设问教学时我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首先想知道什么?学生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琥珀。”有的说,“我想知道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解答,而是放手让学生查找资料、查字典,自己弄明白。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少,没见过琥珀,我就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几幅琥珀的图片,…  相似文献   

7.
《少年闰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史情教育的好课文。它用回忆的写法,把一个有知识聪明能干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写)文章要通过人物的言、行、貌去体会(表现)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训练重点。而利用鲁迅写作《故乡》的背景时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则是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教法: (在教授完课文内容后)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知道少年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据板书回答。) 师:我们怎么知道的呢?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少年闰土》的观摩课上,我最后总结提问:“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学生发言踊跃,答案围绕“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知识丰富”这些内容。正待我准备小结时,一个男生又高高举起了小手。我心里纳闷,叫起了他。只听他道:“不能说闰土知识丰富,我看他没有作者(文中的少爷)知道得多!”我问为什么。他说:“闰土讲的事太简单,都是他常见到的和做过的事。他没上过学,肯定没有作者知道的多!”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学生举手——有的赞同,有的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9.
1.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用这一环节:问学生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们约定俗成般地回答想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等等。然后教师似乎是顺学而导,顺水推舟地说,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这些问题。你看,教师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围绕着学,教服务于学、服从于学,而且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培养了孩子的质疑能力。接下来,教师先检查昨天学生在家预习的情况,包括生字词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问学问,要学当然要问。正如李振道所讲的,要学问得学问,不学问没学问。但我要思考的是,“看着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文的题目,有的以主要人物的话语、姓名为题,有的以时间、地点为题,有的以成语为题,不一而足。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它往往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课文中心。因此,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我问:“从课题就知道本文主要写什么?”(主要写鲁迅先生。)再问:“同时还能知道什么呢?”(鲁迅是我的伯父。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指出这些问题,就确定了思考的范围。接着进一步问:“以前我们学过《刘胡兰》,那是通过一件事情来表现刘胡兰忠  相似文献   

11.
《少年闰土》节选自现代伟大作家鲁迅的《故乡》。课文通过回忆,描述了闰土的外貌、行动、语言,表现了闰土这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文章写得十分生动,给渎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照我们一些同学写作文总是写得干巴巴的,不生动,词语用来用去总是那几个。写天空景色就用“晴空万里”,写人物少不了“乌黑的头发,红红的脸蛋”,写事则三言两语就完了……使人看了索然无味。下面就教学《少年闰土》一课,谈谈怎样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些。  相似文献   

12.
一、"三问导改"。学生拟好作文 草稿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板书上 的三个问题(写什么?为什么写?怎 样写?)对照草稿自问自答,以问导 改。首先,学生自改过程中,要带着 "写什么"这一问题进行审题。其次, 学生默读自己的作文,带着"为什么 写"这个问题,检查作文是否符合写 作要求,有无跑题现象。再次,学生 带着"怎样写"这一问题,结合老师 在指导中提出的要求,明确本次作  相似文献   

13.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大教育家 ,得益于他“每事问”。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善于提出问题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一、能够让学生问的尽量让学生自己问  例如 ,学习“认识一位小数”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想知道些什么。有的学生想知道什么是小数 ;有的想知道小数有什么用 ;有的想知道小数怎么读、怎么写 ;有的想知道小数怎么运算 ;有的想知道小数怎么比较大小 ;有的想知道小数与其它数有什么关系……教师…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知识。会学是构成自学能力的核心因素。只有会学,才能更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怎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呢?在学习《少年闰土》的第一课  相似文献   

15.
第一部曲:“这堂课你想学 到些什么?” ——自定目标意 识的培养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此,我把“今天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改为“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例如,教学《季度和旬的认识》时,揭示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到什么?”短暂思考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季度和旬?”有的说:“我想知道季度和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也  相似文献   

16.
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可侧重一个方面,集中分析人物特点,教给学生写入方法,这样可以用不多的时间,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应使学生懂得怎样抓住人物特点写入,而难点又在理解文章是怎样描述少年闰土的特点的。作者主要是抓住外貌和性格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知道要使小学生文章写得有思想、有内容、有条理、有文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帮助他们掌握其基本要领。 一、掌握写作文的规律 首先,多读好的作品。“书本是知识的源泉”。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有的教师会说:“二三年级学生会读什么?”其实不然,这要看教师给学生打什么基础。教师可给  相似文献   

18.
一、回顾旧知 授之以法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少年闰土》一课写人物的方法,知道课文是通过写闰土到“我”家来管祭器时同“我”的交往这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的,具体写了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语言(给我讲了四件事)和行动(看瓜刺猹),表明了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  相似文献   

19.
依照作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教师对学生总是离不开家长式的“包办”.教师让写什么,学生就写什么;教师说怎么写,学生便怎么写.每写一次作文,教师布置题目,有的学生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有的学生东拼西凑,煞费苦心.作文任务是完成了,至于到底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文章质量如何?学生几乎茫然无知,胸中无数.因为学生在写作前很少精心选材构思,很少认真斟酌推敲.他们自以为那是教师评语里的内容了,不是自己“份儿内”的事.教师精心批改作文后,学生对教师的评语亦不假思索,更无异议,而是绝对的领教.久而久之,使得作文教学陷于被动僵化的局面.教师亦因此招来许多莫名的苦恼——自己多少年如一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评改学生的作文,可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提高不快,问题的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少年闰土》第四段,讲闰土向“我”讲述四件事。这四件事表现了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特点。段末最后一小节,点明中心。教好这一段,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关键。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导读。一、提示导读,知道写什么提示导读,其方法是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加上明显的导语,引导学生接读下去,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的目的,下面是导读的全过程。师(导读):闰土向我讲述了四件事,第一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