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推动我国书籍、杂志设计事业的发展和设计观念的更新,由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中国期刊协会、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单位协办的“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纪”展暨“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家邀请展”,将分别于2006年11月6日-23日和12月4日-18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及深圳雅昌艺术馆举行。展览期间,还将举办杉浦康平演讲会及有关中国当代书籍、杂志出版和设计的学术论坛等活动。“疾风…  相似文献   

2.
1989年5月     
5月2日在莱比锡开幕的“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上,中国“朵云轩”出版的《十竹斋书画》获得“国家大奖”。此外,中国还获得3枚金牌,1枚银牌和2枚铜牌。在开幕式上,莱比锡市长还向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主任余秉楠教授颁发了国际上最重要的书籍艺术奖之一“谷腾堡奖”。 5月4日《邓颖超——一代伟大的女性》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刘力 《出版参考》2006,(6S):30-30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首届国际书籍博览会将于2006年12月29日至2007年1月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主要由香港亿信国际(展览)有限公司(Maxibition Int'l Co.,Ltd)主办。“香港国际书籍博览”是亚洲区内少数的国际性书展,将汇聚香港、台湾、中国内地和海外出版社及书商,让出版社和作家增加曝光机会,主动推广重点书籍和作品,并将世界各地具阅读价值的书籍带给本地及东南亚读者。  相似文献   

4.
清代官修书籍编刊始盛于康熙朝。康熙皇帝执政施行“文治”策略,具体表现为尊儒崇道、振兴文教、编修群籍。其中,官方编修刊印书籍既是康熙“文治”策略的表现方式与借助手段,同时也是“文治”直观呈现出的文化成果。康熙朝施行的“文治”策略是官方大量结集编刊书籍,提供文化导向、人才储备、文献积累以及完善出版的根本保证。此举奠定了清代官方书籍编修格局及模式,肇启中国官修书籍史的清代兴盛气象。  相似文献   

5.
9月1日,中国书籍出版社召开了“新闻出版系列蓝皮书”的推介与交流座谈会。中国书籍出版社社长正平、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专家以及媒体记者等近百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9月1日,中国书籍出版社召开了“新闻出版系列蓝皮书”的推介与交流座谈会。中国书籍出版社社长正平、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专家以及媒体记者等近百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香港商务印书馆于4月中旬至5月4日在香港铜锣湾举办“优质文史哲书展”,展出文学、历史、哲学及有关理论研究书籍。 商务印书馆在此次书展中,还特设“旧书阁”,展出已经绝版或难以再从书店找到的文史哲旧书,其中有一部分是远至五六十年前出版的,书籍虽旧,外观印刷亦不及现今的精美,但内容素质却是值得细读之书。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主办的“袁银昌书籍设计作品展”于3月30日至4月1日在上海图书馆展出。这是上海第一个个人书籍设计作品展,标志着上海出版界在“出书出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不但拥有出版家、编辑家,而且还有书籍装帧设计家。30日下午作品展剪彩后,有关方面150人在展出现场就袁银昌的艺术成就和成才之路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9.
记者从香港有关方面获悉,香港自1920年3月1日诞生了第一个出版社团——“香港书籍公会”(1957年因众多文具商参加,改名为“香港书籍文具业公会”,而后又于1993年更改为“香港图书文具业商会”)之后,近40多年来陆续建立了以下7个同业社团:“香港出版人发行人协会”(1956年6月14日成立),“教育图书零售业商会”(1985年1月24日成立),“香港出版学会”(1988年3月18日成立),“香港书刊业商会”(1988年5月27日成立),“香港出版总会”(1994年4月15日由上述7个社团与联合出版集团共同组建)。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宣传部为贯彻落实胡耀邦同志8月7日对出版工作的批示,召集了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开会研究,于8月26日给耀邦同志写了报告。报告中提出了改进和加强政治书籍、知识书籍的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措施。这些措施是: (一)坚持贯彻党的出版方针,纠正“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确保广大群众和青年迫切需要的政治书籍和知识书籍的出  相似文献   

11.
走势     
日本书籍展在台湾 日本是世界出版大国之一,日文出版物在台湾拥有不少的读者群。2002年2月19~24日,“书籍之国-日本”的专题书展在台北举行。 这次书展规模空前,约有170家日本出版社参展。日本书籍出版协会理事长渡边隆男致开幕词指出:“日本国内出版业持续不景气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互联网在日本国民中广为普及,但真正的知识仍然蕴藏于书籍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从书籍作为“可以使用的物品”和“传播载体的特点和为读者服务的本质”两方面入手谈书籍的美学价值,引入了“书籍设计”理念和“最美的书”的标准、潮流,分析并提出科技书籍如何因地制宜应对新的美学诉求.  相似文献   

13.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9(3):95-96
4月 15日 * 国家图书馆举办任继愈先生诞辰94周年纪念活动。 23日 * 国家图书馆举行“源远流长的中华典籍”大型广场活动,迎接第15个“世界读书日”。其他纪念活动还有“汉字:文化津梁中国奇迹”大型展览、中国古代书籍史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互动展演、“文津读书沙龙”,以及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世界读书日“2010书香中国”特别节目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新民会从国立北平图书馆劫掠了三十箱所谓“禁书”.根据国家图书馆档案记载,对于这批被劫书籍,无论是留守的北平图书馆,还是日据时期的“国立北京图书馆”,都始终宣示主权,为追讨书籍与日伪当局进行了艰难的交涉.抗战胜利后,国立北平图书馆亦积极追索劫余书籍,努力将损失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15.
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与全国幼儿读物研究委员会、宋庆龄基金会《动画世界》杂志社,继去年联合举办“中德儿童读物研讨会”后,今年双方再度合作,于6月12日至14日,在歌德学院北京分院,联合举办了“中德儿童书籍插图研讨会”。 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邀请了近年来在德国多次获奖并举办个人作品展的德国柏林儿童书籍插图作家曼弗莱德·伯费格尔先生;海德堡儿童书籍插图作家苏桑娜·伯尔纳尔女士、海德堡出版家阿尔明·阿伯麦尔先生。  相似文献   

16.
“书”字在汉语中有十几种含义,本文只试图探讨一下作为读物或出版物一种的“书”及其同义词“书籍”、“图书”的词源和概念,所知外国有关资料也略为介绍,以便进行比较研究。文字的产生是书籍出现的基本条件,但文字必须书写或用其他方式记录在可携带的载体上供人阅读才能成为书籍。从各国书籍形成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外书字的来源多与文字及书写文字的行为、工具或材料有联系。  相似文献   

17.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筹备,为中国书籍设计界瞩目的“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及评奖”于2004年12月3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8.
解放以来,我国图书价格体系一直是采用分类印张定价办法,即把书籍分为若干类别,依出版页(即印张)制定定价标准。1956年2月18日我国文化部颁发了“全国杂志、书籍定价标准”;1956年改为参考标准;1963年又由文化部、科学院颁发了“科学技术书籍和课本定价标准”;“文革”中也颁发过一个图书定价标准;直到1984年11月在调整图书定价中,把图书分为三大类的上限、下限浮动价格。虽然进行过多次调整,图书分类有粗有细,标准有  相似文献   

19.
书籍形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具有记录和传达信息知识功能的书籍,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以各种形式和形态演变着,由最早的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竹木的“简册”以及缣帛书、卷轴书直到以纸张为载体的“折叠本”、“线装书”、“盒装书”等,一直发展到如今书籍以六面体的形态为主。当今的书籍还以影像和网络的形态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书籍设计的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如今的书籍设计已不能停留在书的“外包装”上了。有人提出改“书籍装帧”为“书籍设计”不无道理。“装帧”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意思是把一帧一帧书纸装订起来,这符合当时简单的书籍生产工艺,而如今就显得含义上的狭窄性和不全面性了。“装帧”一词的英文为“DECRA TION”,其含义是装饰、修饰、打扮等。如果“装帧”只是为书打扮的话,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