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1年底到2002年初的短短几个月内,浙江杭州、山东诸城、安徽芜湖、广东珠海、四川绵阳等地纷纷进行了城域教育网的招投标工作,我们深深感受到各地城域教育网建设大潮的涌动。为此,本刊特别组织了这期“城域教育网”专题,并采访了教育信息技术专家以及提供城域教育网解决方案的教育企业,希望他们的阐述使城域教育网的轮廓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2.
城域教育网: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浪潮的兴起和宽带网的迅猛发展,城域教育网已成为人们当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域教育网的概念、结构和功能,其次提出了城域教育网的建设理念,最后介绍了山东寿光城域教育网和浙江海宁城域教育网的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3.
2002年是“校校通”工程继续推进的一年,也是城域教育网飞速发展的一年。从2001年的发展态势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校园网热潮的背后,城域教育网的建设此起彼伏,有的正处于建设阶段,有的已经付诸应用,而更多的则是处于紧锣密鼓的规划中。城域教育网,从理论到建设、从施工到应用、从培训到创新,都处于起步阶段,但城域教育网的建设已成为各地教育部门现代教育整体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5月16日至17日,科利华公司、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在山东省寿光市和淄博市周村区两地举办了为期两天的“第二届城域教育网建设与发展现场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电教馆的代表50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观摩了寿光现代教育网和周村区城域教育网的应用实例,并就城域教育网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围绕实施校校通工程展开的城域教育网建设成为继几年前校园网热潮之后的又一次高潮 ,并且方兴未艾。城域教育网是推动校校通工程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是好事有时也会变成坏事 ,因为如何建设好城域教育网 ,实现校校通 ,大家都不是很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是积极性越高 ,造成的浪费可能就越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论述了什么是城域教育网 ,以及城域教育网对推动校校通工程各个方面的作用 ,最后从城域教育网的资源建设、整体规划、在线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城域教育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域教育网构筑区域远程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在城域教育网上开展远程教育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区域远程教育的城域教育网应用模式,并且给出了构建区域远程教育的若干实现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在城域教育网上开展远程教育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区域远程教育的城域教育网应用模式,并且给出了构建区域远程教育的若干实现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校校通建设这一战略目标的出台,以及校校通工程不断地深入人心,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呈现出热闹非凡的景象。近一段时间,城域教育网建设已成为继几年前校园网建设热潮之后的又一次建网高潮,并将在全国有轰轰烈烈的展开之势。城域教育网是介于主干网和校园网/教育局内部网之间,覆盖整个城市或地区教育单位,它以城域教育网网络中心为核心,以光缆、电缆,或无线接入方式连接各下属单位内部网组成的计算机网络;在资源共享、在线管理、远程学习等方面,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应用服务的信息化资源和环境。随着校校通工程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在近年得到了前所来有的“跨越式”发展,据计世资讯的调查,在2002年,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资高达200亿元之多!据《2002年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截止2002年底,全国中小学已建成校园网26000个,比上年增长143%之多!现在全国范围内已掀起了城域教育网和校园网建设热潮,各地均开始争先恐后地兴建城域教育网和校园网。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题库和学校管理软件到今天种类繁多的多媒体软件和教育资源库产品;从简单的电子教室到各地校园网、城域教育网的迅速兴起,这一切都说明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热”正在兴起,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在一个重大转型期,对于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高度关注。无论在多媒体软件和教育资源库产品的选择上,还是在学校校园网和城域教育网的建设上,我们都必须科学规划,重在应用。科学规划,首先是建设校园网和城域教育网应总体…  相似文献   

11.
适应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城域教育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一个中型城市教育网的设计 ,阐述了城域教育网设计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主干网采用 IP宽带网 ,校园网建设要注重环境化设计 ,教育软件九大功能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等多个教育网建设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围绕实施“校校通”工程展开的城域教育网建设,己成为继几年前校园网热潮之后掀起的又一次高潮,且方兴未艾。城域教育网是推动“校校通”工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好事有时也会变成坏事,因为大家在对“校校通”工程还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往往是积极性越高,造成的浪费可能也就越大。本以此为出发点,就通过城域网教育网建设推动“校校通”工程的相关问题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校园网、城域教育网的应用开发中,无论是开发者还是使用者,关心的往往足系统功能,极少有人关心用户数据的问题。我们在开展“基于校园网、城域教育网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时发现,要使校园网、城域教育网的众多应用子系统,快捷方便地整合起来,能够给教育教学与管理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方便,必须首先规划好用户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城域教育网建设的目标是应用。要真正发挥城域教育网教育教学资源和设备的优势,必须建立一支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城域教育网的师资培训从内容上不仅要进行技能培训,还要进行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其培训对象包括教育管理人员、基层校长、网络管理员、骨干教师、普通学科教师。其培训形式可以以点带面,分步培训;还应注意形式多样,进行滚动式培训。  相似文献   

15.
城域教育网建设的目标是应用.要真正发挥城域教育网教育教学资源和设备的优势,必须建立一支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城域教育网的师资培训从内容上不仅要进行技能培训,还要进行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其培训对象包括教育管理人员、基层校长、网络管理员、骨干教师、普通学科教师.其培训形式可以以点带面,分步培训;还应注意形式多样,进行滚动式培训.  相似文献   

16.
随着"校园网"工程的实施,校园教育网建设的关键——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库建设模式、内容、标准、功能,直接影响到应用的效率,本文根据我校地理教育资源库建设总结了我校地理教育网资源库建设的模式及经验。  相似文献   

17.
洪霞 《教育探索》2004,(3):57-59
积极发展以城域网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教育信息网络,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最佳途径。它对于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城域教育网应用于教育信息发布和行政管理系统、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系统、视频应用和远程教学系统。建设城域教育网,要正确处理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软”、“硬”关系;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管理的整合;加强培训,迅速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校园网软件平台如何建设?在建有城域教育网的地方,软件平台建设有何特点?本文从一个县级电教主管部门的角度,就软件平台在校园网建设中的地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作了论述。提出了在当前条件下“统筹规划、加强指导、选择主流、繁简并存”的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随着国家有关“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启动,全国各地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城域教育网建设加快,我国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也从1999年底的123人一台提高到2004年底的35人一台;全国有15万所中小学能够开展信息化教育活动,占全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的校园网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同时,经济发达地区以城区教育网为主干,各区县、学校校园网为结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是新课程标准注重鲜活多样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和整合,而网络技术又为资源提供了简单可行的操作平台,使得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笔者发现,很多地区的教育城域网、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建设却不尽如人意,没有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为教学服务。一、校园网教学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教学功能不突出目前,以城域教育网为主干,各区县、学校校园网为结点的教育网络系统,提供的内容主要有教育新闻、学校信息和政策法规等内容,注重的是对外交流、行政管理、教务管理以及教师备课功能的开发,不仅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收集和整合,也明显缺乏对学生学习功能的开发。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些网站并不能提供较为实用的信息和服务,更谈不上利用这些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诸多的网校在很大程度上是课堂教学的翻版,无法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得到提高。2.内容重复,浪费资源几乎教育网系统的每一个结点都有政策法规、教育快讯、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