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二、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三、孩子感觉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四、老师来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五、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家长不应训斥,而应肯定成绩,对不足之…  相似文献   

2.
(一)新学期开始时: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便会“旗开得胜”。(二)享受成功喜悦时: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三)感受到委屈时: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更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四)老师来家访时: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告状”。(五)有困难、失败时:家长不是训斥,而是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予指点,帮助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3.
1.孩子生活转入新开端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感受、新的动力,此刻家长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3.孩子感到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用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诱导孩子,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惰,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4.老师家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5.孩子在困难、失败的时候家长不应训斥,…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5.
家教荟萃     
抓住教育子女的十个“时机”1.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动力,此时家长应因势利导,鼓励孩子求知识、求进步的欲望。2.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3.受委屈的时候。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开导,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4.教师家访的时候。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教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5.有困难或失败的时候。家长不是训斥而…  相似文献   

6.
“你们的孩子今天中午不睡觉。”“今天画画你们的孩子画得一塌糊涂。”“他今天又打小朋友了。”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夭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供,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  相似文献   

7.
我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多年实践使我逐渐懂得了,家访工作一定要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思想性格特点,注意研究家访时学生与家长的心理,采取适当方法,讲究家访艺术。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但管教不得法,动辄打骂,往往造成孩子在家长面前循规蹈矩,一旦离开家长就“无法无天”。家访时如多讲或只讲学生缺点,家长火冒三丈就会打骂孩子,会使孩子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访问这样的家长,我总是把《班级学生情况记载》带去请家长看(学生不在场),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家长能和老师很好配合。有些学生的父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一致,家访工作就应做到更细致些。几年前,我班有个女生,比较散漫。她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性格爽直。家访时我  相似文献   

8.
一、孩子升级或中途换了班主任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孩子初到一个新的环境或与新的老师打交道,在心理上都有一段磨合期。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磨合期,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当孩子升级或中途更换了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应主动校访,将孩子以往在学校和在家里的各方面表现告诉老师,协商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同时,也从侧面让孩子对新老师有个大体的了解,以便日后在师生磨合和适应方面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指导。二、对学校有较好的意见或建议时某校为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减负”检查,采取了双休日不补课而在每天下午增开一节课、晚自习延长半小时等…  相似文献   

9.
1.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的家长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教师应多向他们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其明白过高、过急地要求孩子只会适得其反,使幼儿丧失自信心。如,不少家长问“孩子念儿歌时总是手舞足蹈,怎么办”。我便对他们说:“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需要用动作来帮助自己理解儿歌内容,这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同时我告诉家长,这还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式,平时给孩子讲故事或描述事物时也可采用这个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2.对孩子期望过低、任其发展的家长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教师应客观地评价孩子,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  相似文献   

10.
导致孩子辍学的家长,可分两类:一类家长属于“温情”派,他们对孩子实行“怀柔政策”。我们称它为“口水教育”。这些家长一个个像忠实的保姆,鞍前马后照顾着孩子的起居生活。他们不会因孩子不会洗衣服而生气,但会为孩子少考一分而伤心。平日里苦口婆心,力争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深入渗透到孩子的骨髓里。每天让其泡在题海中,殊不知,压力过头产生反弹,当孩子稚嫩的心灵承载不动这“沉甸甸”的爱时,他们会变得异常脆弱,不堪一击。或许仅因成绩不理想,老师无意的漠视等,就会令他们产生种种逃避心态。他们害怕失败,对读…  相似文献   

11.
雷敬 《家教指南》2003,(4):59-60
对孩子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外教育”,其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自明。许多成才者在回忆其成长历程时都不无感慨:是严谨而规范的“课内教育”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是丰富而有趣且适合自己的“课外教育”促成了日后事业的成功!然而,生活中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没啥特长,就知道玩。”感觉“课外教育”无从抓起;或者,孩子十分迷恋某项课外活动,家长却不知如何帮忙。看来,在对孩子实施“课外教育”之前,家长应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修养,至少应知晓自己该干点儿啥。———善于“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与爱好往往是通…  相似文献   

12.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13.
昨天,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请我拿笔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他孩子的“操行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所以……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看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位家长很不理解。放下电话,我对这位家长又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是啊,以前我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开学时,学生上交“家长反馈意见”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爽快地交了,上面有让孩子和老师看了都爽心的话;而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让家长签名而磨磨蹭蹭…  相似文献   

14.
当孩子不肯吃饭、洗脸或对人没礼貌时,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去幼儿园告诉你们老师!”这样做,有时似乎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实际上只有弊端而无好处。其一,家长在无意中歪曲了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使幼儿感到老师是可怕的,孩子感情上受到压抑,影响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效果;其二,使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应有的威信;其三,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就难以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类似这种恐吓孩子的还有“让公安局叔叔来  相似文献   

15.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会怎样做呢?一般来讲,家长都会尽力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可是,当家长认为孩子的错误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时,他们往往会试图给自己的孩子开脱。有的家长甚至变得蛮不讲理!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老师怎么处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层面思考:看准家长蛮横的出发点,对症下药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注意力往往首先集中于“孩子怎么样”。出于“爱子心切”,家长可能不配合老师对孩子的处理,甚至蛮横地以一种强势对待老师。作为老师,我们要能理解家长保护孩子的这种心情,同时要摸清家长的心思,“对症下药”。班上一位女同学A偷拿了…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此时,孩子会有一种新的感觉,如果家长能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订立新目标、新计划,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受表扬的时候孩子取得良好成绩受到老师表扬,或者自己独立做成一件事得到家长称赞的时候,对孩子进一步提出明确的要求,鼓励其继续努力,往往效果很好。孩子有困难、受挫折的时候家长如果能在此时肯定孩子已取得的成绩,肯定孩子已经作出的努力,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受挫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找出办法,而不是单纯地训斥、责怪孩子往往能重振精神,走出“困境”,战胜困难。孩子有了较大过失的时候这时,孩子往往希望得到父…  相似文献   

17.
父母成功的教育会给孩子一生留下深刻的痕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人是有自尊的,孩子也一样。他们希望自己在取得成绩或进步的时候,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这样的心理是健康的。孩子的自尊得到了满足,就会萌发欣慰的内心体验。而这种情绪和体验,能进一步增强孩子的信心和进取心,激励孩子不断地进步。因而,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正确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表扬,使孩子不断受到一种积极的“刺激”,从而促进其全面  相似文献   

18.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和家长若能以身作则,抽出一些时间,经常与孩子一起读书,对孩子将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大人阅读时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孩子在这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和父母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在班级中可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不要说:“赶快收拾好房间,不然不客气。”不妨说:“快(或是10分钟内)把房间收拾好,为你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空发威胁,难以触及孩子的改过之心,结果很快使威胁演变为一场家长与孩子间意志的较量。所以,不要给孩子最后通牒,不妨对孩子说:“如果玩具和衣物都摆放整齐,你的房间会更漂亮!”(请本文作者速与本刊联系)当孩子弄乱房间时@方令 @徐光立  相似文献   

20.
一、存在问题 1.家长有疑惑。部分家长感觉孩子到初中以后成绩直线下降和小学时清一色的“优良”形成了明显反差,形成对孩子的潜力或初中的教学质量以及小学段的教育疑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