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对双证书政策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及策略选择进行探讨,指出不对等利益博弈中的主体选择对政策的影响,双证书政策施行不可操之过急.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制度和监督体系,健全考试和认证体系,提高双证书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做好配套改革,才能更好地保障双证书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自主招生政策的利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考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现有的自主招生体系中,政府、高校、学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着利益、代价和风险。在自主招生的三方利益博弈中,各方都通过行动和策略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使自主招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容易滋生不公平、腐败等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考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现有的自主招生体系中,政府、高校、学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着利益、代价和风险。在自主招生的三方利益博弈中,各方都通过行动和策略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使自主招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容易滋生不公平、腐败等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走过十个年头的时候,从教育跟踪的视角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进行思考,以此来评价和反馈自主招生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实施教育跟踪可以分为自主招生前的发现跟踪、学生入校后的培养跟踪和人才毕业后的质量跟踪等三个阶段,具有多重的意义。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实施教育跟踪,应选择"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的实施组织机构,运用多种制度结合的教育跟踪机制,确保信息技术与经费投入等。  相似文献   

5.
自主招生联盟是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现阶段自主招生规模扩大的现实选择。目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制度设计存在诸多限制学生选择的失当规定。由此,为了实现自主招生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使自主招生联盟运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应该强化自主招生联盟的必然因素,实现联考和面试成绩的共享互认,尽量分散考试时间和多设考点,取消有关优惠录取政策的不合理限制,推进考试的社会化和联盟高校的培养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实行14年,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并不一致,在政策执行和变迁的过程中,多方政策参与者实际上按照各自的目标、遵从各自的利益、用各自的行动对政策进行了再构建。文章从政策的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分析自主招生政策推行的初衷和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非意图结果,展现政策参与者对自主招生政策重构的图景。  相似文献   

7.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试行,扩大了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助于高校对优秀人才的自主选择,提高办学质量。但是,自主招生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使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和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旨在分析自主招生发展现状,并针对自主招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选拔与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国家推出“强基计划”招生与培养制度改革。但现实招录过程中考生的“高分占位”选择与高校的“先发制人”策略,却使其实施遭遇到困境。从博弈论视角观察,该项计划遭逢“遇冷”局面,缘于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应对策略存在差异,导致合作共赢关系难以达成。该项制度的优化有赖于高校和考生对制度设计的理性认知与目标认同。政策制定者与高校需进一步拓展沟通途径,努力促成高校与中学师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与互动,充分保证招生制度与政策在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对称;进一步健全招生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调整报名时间、志愿数目与校测入围资格;进一步提升招生管理制度支持,相机实施并制定“惩罚”规则,提高考生与高校的违约成本。  相似文献   

9.
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是现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项重大变革,其后的专业分流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和亮点。文章通过调研国内高校,分析国外高校,结合宁波大学实践,探讨并构建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分流模式。经过5年的实践,在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增强学生的选择意识、促使专业对本科教学的重视、优化专业布局方面取得一定的实践效果。文章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改变招生策略、加强分流前思想教育、专业改造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为具有创新潜能的人才提供了一条深造的捷径,也为高校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生源。考察高校自主招生的成本核算问题,探究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监督体系,有助于健全和完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分析,异地高考政策难以出台的原因在于各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外部性。各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使流动人口处于明显劣势,外部性则使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成本过高,供给数量不足。消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外部性有利于异地高考难题的破解。可以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校自主招生公共服务体系以及补偿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来解决我国当前的异地高考难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高校在招生工作中也开始实行自主招生政策。本文首先分析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现状,然后提出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科学自主招生策略,并规划相应的保障举措。  相似文献   

13.
运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及其实施进行系统分析,发现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在效率、公平、问责制、制度的适应性几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主要源于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行动者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因此,行动舞台的完善设计应以教育公平为首要原则,同时把各项配套制度切实引入其中。  相似文献   

14.
赵庭芳 《学语文》2013,(1):32-33
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越来越受到中学的重视。了解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研究高校自主招生试题,有助于我们指导学生合理报考,有效复习。本文仅就近年高校自主招生语文试题(笔试)的特点及备考策略谈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基于不同的资源优势和利益需求,自然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大致分为:强势利益主体、弱势利益主体和无相关利益主体,他们既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又表现出不同的利益期待。在高校教师流动政策的执行中,不同的策略选择使他们常常表现为不断地冲突与制衡,对高校教师流动政策执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探寻多利益主体的存在及其运行表现,并引导使其达到一种相对的公平,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程序悖谬及其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然而,近几年在试行和推广中,却出现了招生目标模糊、缺乏公平性、诚信缺失、考核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使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偏离初衷。对高校自主招生程序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提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加强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实行"联考联招"制度、设立自主招生考试委员会等合理化建议以保证自主招生公平、公开和公正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自主招生与招生考试专业化、常规化是高校入学制度选择的重要趋势。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其自主招生考试模式上的差异,是大学招生与考试形式不同组合的结果。复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进程。  相似文献   

18.
间断—平衡模型是解释政策变迁轨迹和动力机制的重要理论模型之一,它同时关注政策过程中的稳定渐进性和变革性。运用该分析框架,可以厘清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变迁的阶段划分及其相应的动力机制。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变迁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初创期、渐进发展期与剧烈活动期。其中,政策初创是系统内外部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以自主招生联盟为标志的子系统政策垄断使政策渐进发展。公共话语空间的变化、宏观政治中政策信仰的转变、高等教育系统恶性生源竞争和招生腐败案件频发,促使政策突破注意力瓶颈,进入剧烈活动期。此后,伴随着中国特色考试招生制度体系的建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将迎来新的渐进发展期。  相似文献   

19.
高校自主招生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并基于对高校自主招生现实意义和可能存在问题的理解,提出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基本对策:形成统一招生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互补共赢的考试选拔体系;尝试多种形式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依靠多方力量解决高校自主招生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主招生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高校招生人员权力寻租现象是当前政府、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自主招生政策中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探讨了政府与高校的交易成本来源、测量及调控。发现在自主招生中,信息不对称、高校人员的投机性倾向、高校的"小数现象"、组织对策的缺失等使得政府承担着较高的交易成本。为此,需通过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建立监督委员会,设置自主招生合同期限,加强对高校的评估,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惩处机制等措施来降低交易成本,以确保自主招生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