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实践证明,运用简笔画的直观性,能有效地引导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可以说,“简笔画”是语言训练的“小助手”.小语六年制第三册中《小马过河》一课的主要情节是通过对话形式表达出来的,非常生动有趣,因此我运用简笔画对学生进行如下的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低年级,要通过字、词、句的教学和指导朗读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语文三册9课《小马过河》是篇童话,为儿童所喜爱。这篇童话情节生动、形象、活泼,语言通俗。在课文里头,老马呀,小马呀,老牛哇,松鼠哇,跟人一样都会说话、会做事。教师要根据儿童爱幻想、好离奇的心理特点,运用童话拟人表现手法,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味来,理解词句,懂得故事说明的道理。教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音序字典和已掌握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自学课文。接着。教师提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段读,启发思考;1.老马叫小马干什么?小马表现怎样?2.小马到了小河边为什么不敢过河?小马听到老牛和松鼠的话以后又怎么样?3.老马对小马说些什么?4.小马听老马的话后怎么样?学生回答问题,有助于清楚知道故事人物和情节,打好朗读的基础。教师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边板书:主角——老马  相似文献   

3.
一 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师根据生回答整理板书:老天鹅、群天鹅——破冰)二赏词析句,初悟表达 师: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呢?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老天鹅是勇敢地破冰. (师板书:勇敢) 生:老天鹅是顽强地破冰. (师板书:顽强) 师:还有吗? 生:老天鹅是竭尽全力地破冰. 师: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等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抓住关键字词说一说.  相似文献   

4.
一、精彩的情境导入--成功的一半 片断一: 师:小朋友,你们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吗?(课件播放小马过河的故事)为什么同样的水深,牛伯伯和小松鼠说的完全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5.
我在《小马过河》第二课时的教学中 ,抓住“孩子 ,光听别人说 ,自己不动脑筋 ,不去试试 ,是不行的 ,你去试一试 ,就会明白了”这个重点句子 ,让学生朗读品味 ,并有机拓展深化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谈话复习引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它几次来到河边 ?每次结果怎样 ?(课件出示小马两次过河的图片 )分别用一个词语形容小马两次过河时不同的心情。二、研读老马教育小马的话 ,探究小马两次过河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1.小马第一次过不了河 ,第二次过去了 ,这中间是谁帮助了它…  相似文献   

6.
课题16.小马过河第2课时教学内容研读课文3~7自然段。教学目标1.抓住老马教育小马的话,研读3~7自然段,明白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亲自尝试、实践的道理。2.培养学生根据角色变化和心理变化及时变换语气的朗读能力。3.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研读小马两次过河的经过,明白遇事要多动脑筋、亲自实践的道理。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引入1.谈话: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结果怎样?(课件出示小马两次过河的图片)2.分别用一个词语形容小…  相似文献   

7.
一、引入,初步感知茅盾的故乡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天窗》(老师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了解到这篇文章是中国著名作家茅盾爷爷的作品。(板书:茅盾)师:(课件出示书上插图)看,这是小茅盾的家,同学们,拿小茅盾的家和我们的家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生:我家里有电视、电脑等,他家里只有一个天窗。师:(课件出示图片)小茅盾1896年出生在浙江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 知道桥面截面形状不同 ,桥面中间承受力大小也就不同。2 通过学会搭纸桥试验 ,培养科学精神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会怎样去探究一个课题。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师 :实物投影仪 ,有关桥的照片、图片、碟片若干 ,16开图画纸每组8张 ,跨度为18cm的木制桥墩24座 ,小铁钉若干 ,小纸盒24个 ,橡皮筋24根 ,实验结果表24张。生 :自制桥的模型 ,搜集有关桥的图片等。课堂教学实录 :师(投影《语文》第3册第13课《小马过河》的画面) :小朋友已经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 ,如果河水真的很深 ,小马又得过河 ,…  相似文献   

9.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通过观察图我们学习了《晨读》的第一、二自然节。先一起回忆一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生:一个秋天的早晨。 师:(板书:秋天、早晨)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农村的一个小院子里。 师:(板书:农村)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有三个小伙伴。他们坐在磨台上认真读书。 师:(板书:三个小伙伴、磨台上)谁能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一日,我有幸为某基层小学“新课标、新理念”语文优质课赛做评委,末了,颇多感触。《灯光》教学片断(课前老师拉上教室的窗帘,关掉了电灯;课始师生互致问候)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生:最需要的是灯光。师:(板书:灯光。并画一吊灯简笔画)为什么?生:现在光线暗淡,需要光明。师:(在电灯旁写上:光明)还需要什么?(打开灯光,揭题)生:(齐读)灯光。师:同学们,你们准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这篇课文?(逐一板书)生:看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生:提出问题。生:合作学习。生:探究学习。……[透视]的确,该教师的开门见山、激情开课,为后面本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一、创境导入,认识小水珠师:同学们,愉快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开始了。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多媒体演示小水珠)。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生答小水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水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吧!(板书:生活中的水)二、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占有量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地球仪。师:那么你们知道地球仪上哪种颜色代表水,哪种颜色代表陆地吗?生:蓝色代表水。生:青、黄、绿等颜色代表陆地。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地球上是水多还是陆地多?生:地球上水多。三、认识水的作用师:是的,地球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二都是水。课…  相似文献   

12.
(师板书并屏显课题.) 一、出示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精当描写人物》的写作课.学习本课的目标是学会精当地描写一个人物.首先,“精当”是什么意思呢? 生:精确恰当. 师:很准确.描写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那人物写谁呢?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作为这节课的写作对象好不好? 生(齐):温馨. 师:好,温馨同学请起立!你最好面向这方,让观课老师也认识一下你.你姓什么?  相似文献   

13.
师:(板书课题)“新型“是什么意思?   生:“新型“就是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师: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相似文献   

14.
师:(板书课题)“新型“是什么意思?   生:“新型“就是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师: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3页-45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板书:角)你们对角有了解吗?见过哪些角?请你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生:三角板上有角。生:眼角是角。(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眼睛简笔画)生:饺子是角。(“饺”和“角”学生读音相同)师:这位小朋友说到了饺子,吃的那个饺子,是这样写的。(黑板上板书“饺子”)所以不是我们说的这个角。(指“角”)  相似文献   

16.
一、娃娃读画 陈志鹏:这是爸爸牧场里刚出生的一匹小马驹. 崔亮:这匹小马跑到山坡上,在等妈妈回家. 付凌波:草原上的小骏马,看我的身体有多壮! 王旭达:这不是爷爷讲的《小马过河》故事里的那匹小马吗? 张笑天:我是将要长大的小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相似文献   

17.
设疑导入(出示课件:一片稻田)师:同学们知道图上这些绿油油的是什么吗?生(齐):小稻秧。师:今天,我们阅读一篇关于小稻秧故事的课文。(板书: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师:想一想,这里的“险”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小稻秧到底遇到了什么危险?生2:小稻秧脱险了吗?生  相似文献   

18.
一、抓课题,了解故事起国,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1.学生齐读课题后问:①课文主要写谁干什么?②小马为什么要过河?③引读1、2、3自然段,理解“去路”、“为难”的意思.抓住上述①②两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小马过河的原因,训练学生说意思连贯的几句话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电》     
教材:六年制小语课本第一册第八课五年制小语课本第一册第四课教师:合肥市钢北小学闫彬学生:台肥市钢北小学一(一)班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看图学词学句第八课“电”(板书课题)。师:我这儿有几幅图,请同学们认真看、动脑想。(出示第一幅图)师:这张图上面画的是什么?生:这张图上画的是电灯。师:(板书:电灯)电通过电线通到灯里,电灯才能发光,有了电灯的照明,晚上我们可以在灯下写字、看书或做别的事情。师:谁能用“电灯”说一句话?生:晚上我在电灯下认认真真地写作业。生:天冷了,晚上我妈妈在电灯下给我打毛衣。生:吃过晚饭,我和哥哥在电灯下下象棋。@1  相似文献   

20.
一 设问导入,了解学情,揭示"岩石书"◆◆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共同学习—— 生:(齐)《最大的"书"》. 师: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 (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生:最大的书. 师:预习时,读了这个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生:最大的书有多大呢? 生:最大的书是什么? 生:"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板书问号)课文预习了,说说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