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改变叫作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作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1.两物体互相接触;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包括人眼不能观察到的微小形变).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看出;但有的形变极其微小,必须用特殊的仪器或方法才能将其显示出来.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微小形变发生,我们用铁架台、金属杆、金属丝、金属片等简单器材制作了一个能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笔...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教学中通过压弹簧、拉橡皮筋、弯尺子、捏海绵等活动,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施力时物体形状的改变,撤除外力时物体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但是有些物体的形变极其微小,用肉眼观察不到,如玻璃瓶等,学生很难想象和接受这些物体在受力后也会发生形变。这里,要借助一定的仪器将微小形变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教学中通过压弹簧、拉橡皮筋、弯尺子、捏海绵等活动,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施力时物体形状的改变,撤除外力时物体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但是有些物体的形变极其微小,用肉眼观察不到,如玻璃瓶等,学生很难想象和接受这些物体在受力后也会发生形变。这里,要借助一定的仪器将微小形变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我的学生在用直尺、皮筋做发声实验的过程中,不单单发现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系: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同时发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也有关系!这是很令我兴奋的.备课时我不敢确定学生是否会注意这一点,学生的收获超越了教科书本!我就引导学生进行了又一轮实验:学生们在弄清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又认识到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内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  相似文献   

7.
杨春娜 《科学课》2009,(9):10-11
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 从知识内容上看,本课的知识点相对简单,重点要求学生明确声音的产生过程——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材针对振动发声设计了多个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反复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为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打下感性基础,帮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姜正亮 《科学课》2009,(1):12-13
教学分析;《声音的产生》是《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的结果。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通过改变物体的振动,我们可以使声音发生不同的变化。”本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大活动模块:一是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是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造声;三是观察、感觉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变化,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一、弹力是谁发生形变引起的弹力是表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这里可对弹力概念进行细化分解为:A物体使B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B物体要恢复原状,而对A物体产生的力。因此,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  相似文献   

10.
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而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介绍了发声较轻、适合学生分组实验的橡皮筋振动发声实验,例举的声带振动发声实验也不够直观。笔者敲击如下介绍的这套自制音叉,振动发声响亮,振动时间持久,现象十分明显。一、演示器装置  相似文献   

11.
最近,昌都地区举行了新课改背景下的优质课比赛.其中两位选手一个给出了弹力的概念和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处产生弹性形变”.另一个选手给出了弹力的概念和弹力产生条件:“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形变”,  相似文献   

12.
中师物理课本中对弹力的定义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阻碍它的物体产生了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这个定义说明了物体间有弹力作用的两个条件。第一是其它物体跟这个物体互相接触;第二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但是,由于大多数情况下,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很微小,一般不为人们所感知,因此,对于给定的物体所处的情况下,物体间是否存在弹力,学生就毫无把握,往往只是片面地根据它们是否接触而判断,错误地认为只要互相接触就存在弹力。于是就造成了误判。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无误地分析判断物体间有无弹力,以及弹力…  相似文献   

13.
左文飞 《科学课》2010,(2):16-17
《声音的产生》一课是《声音》单元的经典课,许多版本的教材都编写了这一课。一般的思路是:先制造声音,提出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的假设,再寻找更多声音与振动相联系的事例,最后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多年的实践下来,我发现这样上并不能让学生将声音和振动建立联系,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制造声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案例导言】本案例是浙教版科学七(下)第3章第2节《力的存在》的教学片断,以往教学中面对"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知识点时,老师通常用橡皮筋、空矿泉水瓶等易形变的物体先来演示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接着再用手挤压装满红墨水的玻璃瓶,通过观察玻璃管中红墨水水面的变化,让学生明白力作用在坚硬的物体上时形变也是存在的,只是这种形变十分微小,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当笔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坚硬物体发生微小弹性形变的演示实验新方法.1 原理本实验以制平面镜的玻璃作为坚硬物体,利用镜内虚像大小的变化显示玻璃的形变.本文依有关放大率的知识,以圆形平面镜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常人们听到的水声则是由水的流动而产生,但开水因为温度高易汽化,总伴随着大量水蒸气,因此也出现了许多有趣的声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张智 《中学生百科》2014,(Z2):48-49
什么是声音?最早,人们对声音的认识是它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我们的眼睛看见光,耳朵听见声。古代,人们对声音的研究集中在乐器,《史记》中写道:"声者,乐之象也。"到了近代,随着科学的发展,物理学发现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从伽利略研究单摆周期和物体振动开始算起,对声学的研究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声学作为一门物理学的分支,已自成一个体系。如果你曾经在看到"声学"这个专  相似文献   

18.
戚林元 《物理教师》2002,23(3):40-40
在学完了“弹力”这一节后 ,有位学生向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是物体产生弹力的充分条件 ,而不是必要条件 .亦即 :有时即使物体不直接接触 ,却也能形变而产生弹力 .”当时 ,他还准备了一道题 ,提出了发现这个“新大陆”的理由 :如图 1所示 ,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 ,一根铁质性弹簧放在其旁但不接触 ,另一端固定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弹簧受到了磁力作用而发生形变 ,从而在弹簧中产生了相应的弹力 .但是磁铁和弹簧并没有直接接触 ,所以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是物体产生弹力的充分条件 ,图 1而非必要条件 .有这…  相似文献   

19.
谈谈压力     
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物体在相互接触时,接触面之间因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也可以说是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作用力,因而压力也是一种弹力。  相似文献   

20.
一、弹力及其产生的条件弹力的定义是:发出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要对引起它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物体直接接触;2物体发生形变。凡是由于拉伸形变所产生的力都叫拉力或张力,凡是由于压缩形变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