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借物喻人法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日,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落花生》是人教版九义教材语文第八册中第五组的一篇记叙文,讲了作者一家在过花生收获节时。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学习本文,要使学生受到“做怎样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案例]最近,听一位教师的公开课,她讲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7课《落花生》,这篇文章寓理于物,通过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见过只求名利,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吗?你见过不求名利而对别人有好处的人吗?你见过又求名利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吗?”在学生纷纷举例后,教师又问:“那么,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有的说想做“不求名利但对别人有好处的人”,有的…  相似文献   

4.
阅读课文《落花生》(第十一册)通过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借物明理,含义深刻,教学时应注意“挖深,联紧”。挖深。本文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要抓住课文中一家人议论花生的部分,引导学生边读边议,搞清“有用的人”和“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两种人?“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为什么不好?这样一步步深入理解“父亲”所说的那段话,把言中之旨挖出  相似文献   

5.
《落花生》我特别喜欢读。因为文章里的每一段话,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比如,文中写道:"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花生矮矮地长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即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不做华而不实的人,而要做不图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有的人能说会道,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份工作就以为了不起;而有的人虽然不  相似文献   

6.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落花生》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许地山。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落花生即花生,也叫长生果。我国栽培极广,以黄河下游各地为最多。因为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能钻进地里结出果实,所以叫"落花生"。  相似文献   

7.
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第十一册)是一篇借物明理的散文,它借花生的某些特点,说明了做人的深刻道理,表达了作者的可贵志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从“我们一家人”怎样开荒、买种、翻地、播种,写到收获,以及一家人过  相似文献   

8.
《落花生》选自《许地山文集>。文章感情真切,语言朴素,借落花生的特点,教育人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在教本课时作如下安排。一、分清课文主次,抓住重点“练习分清课文主次”是本组教材的读写训练项目。本课“预习”中要求学生“读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课后“思考练习1”要求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种花生→( )→( )→( )。”这两个要求都是为帮助学生理清文脉,分清课文主次而设定的。因此,我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先让学生完成填空,理清文脉,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相似文献   

9.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调,叙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小片段,作者从种花生写起,然后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处处紧靠题旨,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议花生并在赞美花生的同时引出“做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民没有用的人”这个道理。笔者在和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讲到议花生这一段时,遇到了一个意外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后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花生有什么好处?它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2.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  相似文献   

10.
《落花生》一文用朴实无华的笔调,叙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断。文章主题是关于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吃花生都略写,只用简洁的文字把这些过程记叙清楚。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做人的人生哲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言简意深。这种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笔法,看似信笔所至,实际上结构相当严谨。  相似文献   

11.
吕舜昌 《山东教育》2005,(16):15-15
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可以说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经典”课文了,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多少年来,我们都是这样教的,学生也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又要给我的学生上这一课了。  相似文献   

12.
六年制小语第十一册8课《落花生》,是篇短小精悍的佳作。全文只有几百字,却具有微雕之美。(一)美在题目的精小落花生是很平常的东西。文章命题虽然显得微小、平凡、朴素,然而它却反映了宏大的思想内容,告诉人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深刻的人生哲理,曾激励着许多青少年去救一个象花生那样脚踏实地的人。真  相似文献   

13.
素以朴素、淡雅、意蕴幽深而争妍于现代散文之苑的许地山先生的散文代表作《落花生》 ,是同学们熟知的名篇 ,它极简朴地叙写了收获花生的那天晚上 ,全家围绕花生的好处的一席谈话 ,高度赞美了花生的崇高品格 ,从而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而不要做只求虚荣、专讲体面的人。那么 ,《落花生》的朴素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结构缜密 ,布局严谨。粗略一看 ,文章似乎信笔写来 ,轻描淡写地记叙了童年的一段往事。可仔细琢磨 ,便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了一番精心构思和巧妙安排。全文从种花生、收花生一直写到…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生活的启示"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篇叙事散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落花生"为线索记叙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通过父亲和我们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道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傲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文章在写法上颇具特色,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在记叙过程中以语言描写为主;二是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三是文章在详略处理上旗帜鲜明,"种花生"、"收花生"一笔带过,而将重墨用在体现主旨的"议花生"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四是文章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这句话该怎样读严文华(江苏省丹阳市横塘中心校)《落花生》一文中,有关“议花生”的内容里有这样一句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读好这句话,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撰写此文的目的。因此,教学时,我在突出了课文重点内容的...  相似文献   

16.
学完了《落花生》一课后,学生意犹未尽。尤其是在进行了“我喜欢落花生”与“我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辩论会之后,大家对花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深刻内涵。如何进一步将文本中的人文内涵挖掘出来,实现学生思维的另一次飞跃,实现作者与读者心灵的碰撞以及文本与生活的接轨呢?于是,我向学生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是像落花生一样藏而不露而且对别人有好处的呢?”一生马上站起来说:“有真才实学但不炫耀的人。”另一生说:“这还不够,应该是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第九册《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的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讲的是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通过收获节上的谈话,揭示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朴实自然,布局行文也很平易。学生在阅读时,容易...  相似文献   

18.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记叙文。它语言朴实,文章短小,仅用四百多字借花生的特点说明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父亲借花生喻人的那段话的含义。教学本课时,可采用“直插中心,扣点训练”的导学方法。先直插文章中心句并初步理解其含义,接着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花生的一般好处”和“花生最可贵之处”这两  相似文献   

19.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落花生》一文中的重点句子。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做有用的人”与“只讲体面”和“讲体面”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我有幸听一位教师执教这课,他对这重点句的处理独具匠心,对我们很有启发,现实录如下:师:(小卡片出示重点句)“体面”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落花生》是一篇优秀散文。作者许地山孩童时,他父亲许南英曾以“落花生”作比方,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人,给许地山留下深刻印象。以后,许地山写了《落花生》一文,追忆父亲的教诲,并以“落华生”(“华”“花”谐音)为笔名,勉励自己。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做花生食品、议花生、吃花生。重点写了一家人在收获节上谈论花生的事。全家人的谈话中,父亲的两次谈话,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对话分两层内容展开:一是谈花生的好处与特点。当父亲谈到花生的生长特点时,与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用来说明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矮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