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造胶原质血管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一种新的微型人造血管,可用来替换心脏搭桥手术中病人受损的血管,并解决可能由此产生的排异反应。在传统的心脏搭桥手术中,受损的血管通常用患者腿部的血管来替换,但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多余血管可供移植,而采用他人的血管又会出现排异现象。现在,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电纺织法,用胶原质作原料,成功地生长出这种微型人造血管,其直径仅1毫米,比目前市场上可供移植的动脉血管小6倍。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用胶原质“织成”一个管状的支架,然后将光滑的肌肉细胞“种…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1,(15):39-39
英国人马太·格林现年40岁.他将成为英国第一位带着一整套人造心脏从医院走出来的人。医生植入他胸腔里的仪器,比它取代的真正的心脏稍大一些.重量低于6盎司(17010克)。它在背包携带的一个泵和一个电池的帮助下.把血液输送到格林的全身各处。世界各地大约已经有900人安装了这种“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仪.但格林是接受这种仪器的英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时代》2008,(3):112-112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肺病患者在苦苦等待肺移植手术.其中大部分人会由于不能及时找到捐献者而死亡。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医生设计出了一种名为BioLung人造肺,它能作为患者在等到真正的移植肺之前的替代品。这种人造肺能接到心肺周围的血管上,利用心脏原有的泵作用来驱动一个过滤系统,  相似文献   

4.
浩成 《今日科苑》2001,(12):51-52
今年7月,美国一家医院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人造心脏移植手术。这次植入的是世界上第一颗可以完全代替心室功能并完整植入体内的人造心脏。如果这种人造心脏最终通过检验,将标志着人类治疗心脏病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科学历程     
文西 《百科知识》2014,(1):36-36
正1968年1月9日——南非医生完成世界上首例心脏移植手术1968年1月9日媒体播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南非外科医生克里斯蒂安·尼斯林·巴纳德博士把一个人的心脏移植到了另一个人的身上。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人曾经做过尝试,但却没有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人造心脏     
正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退休教授理查德·万普勒博士发明的人造心脏有望实现心脏的永久性修复。该人造心脏的活动部件是钛合金涂层的空心杆,在钛管内前后穿梭,悬挂在流体动力轴承上的管内。该人造心脏产生了一种模拟人体自然脉搏的血流,这种设计不仅能减少凝血的出现,还可以降低消化道出血和中风的风险。人造心脏的电源来自一个组合控制单元和可充电电池组,可以将其放在口袋里或佩戴在腰带上。  相似文献   

7.
《科学生活》2011,(9):40-41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而心脏疾病则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世界上需要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但是全世界每年捐献出来的可供移植的心脏还不到2000个,许多患者因此而失去了生存机会。为了挽救生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研制可代替心脏功能的人造心脏。从1960年代开始的“全人工心脏”计划,正是为了拯救心脏病患者而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人的心脏常被比喻成汽车的发动机。如果发动机坏了又修不好,怎么办?我们会回答:换一个就是了。要是人的心脏罹患重疾而无法治愈,能不能也“换一个”呢?首例成功,轰动全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籍《列子》中,就记述了名医扁鹊为病人开胸换心治病的传说。而现代器官移植的历史应从美籍法国医生阿历克西斯·卡雷尔的研究算起。1902年他发明了一种血管吻合技术,一直沿用至今。1905年,他把一只小狗的心脏移植到大狗的颈部(同种异位移植),小狗的心脏在此跳动了2小时之久。由于这些开创性的工作成就,他荣获了1912年诺贝尔医学奖。多年的动物试验之后,2…  相似文献   

9.
读者一看这个题目,可能不屑一顾。这还用说吗?现代科学早已证明人的思维活动是依赖大脑的。研究表明,人脑包含着100到15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进行10800次联系的巨大潜力,可储存的知识量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是人的精神情志与意识思维活动的场所。例如一个人身体心脏、胃等器官都很正常,能维持人的生命所必需的生理活动。但由于他的大脑出现障碍,他便只能象植物一样生存,因为大脑无法正常思维了。可是,您注意到没有,在我们的日常用语和生活中,思考往往会与人的“心”有关,而不是与人的“脑”有关,有意无意用“心”替代“脑”。如“…  相似文献   

10.
探索     
1999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试题为《假如记忆上可能移植》,是中国高考史上第一次出带有明显科普色彩的题目,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同时,有关记忆移植的知识、信息及当今世界脑生理学界在这方面的探索,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老鼠竟然改变了天性当今世界进行过的记忆移植分两种: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如同电脑拷贝的文件,可以分“源文件”与“目标文件”一样,与记忆移植有关的大脑也可以分“源大脑  相似文献   

11.
器官移植,是将一具肉身上健康的器官,“转移”到另外一具需要该器官的肉身上去,使后者的生命得到延续。到目前为止,人们接受的往往是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移植。如果说移植脑袋,恐怕很多人都会摇头认为“不可能”。
  2015年3月初,一位意大利的神经外科医生宣称,自己计划在近两年内完成一台头部移植手术。有媒体称,如果不受到道义上的谴责和约束的话,意大利都灵高级神经调节小组的塞尔吉奥·卡纳维洛医生将于2017年实施这场手术。  相似文献   

12.
人造子宫将来:将胎儿移离母体,移植到一个人工环境中,孕育至安全分娩,这将在十年之内发生。目前:去年7月,有一组日本人,成功地以“人造子宫”(以丙烯酸的纤维制成的大箱,上顶可以掀开里面盛满温度接近人体正常体温的液体)将一个17周大的羊胎,再孕育三周至妊娠期满。下一步,有可能会试验人类胎儿。去年,生育专家洛德·温斯顿说:“这种技术可以救活很多原本会因早产死亡的婴儿。”他还指出人工胎盘可让这些胎儿的肺部发育得较完善。设计婴儿将来:复制人体基因的基本成分(DNA)中决定生理或心理健康的部分,遗传工程师便…  相似文献   

13.
《百科知识》2004,(3):12-12
当人体的器官出现问题的时候,医生们可以采取多种医疗措施,其中有一种就是用“人造器官”来替换这些损伤或者病变的器官。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在实验室里面开发出了人造骨、人造肝、人造心脏瓣膜、.人造血管、人造皮肤、人造角膜等等人造器官,但是安全性依然受到质疑,美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發射出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世界上亿万人民都在以無比兴奋的心情欢呼苏联这一巨大的科学技术成就。这件大事証明了,苏联不仅是一个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这个新事物,人們是自然很关心的。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和观察人造衛星,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了史超礼著的“火箭和人造衛星”(0.10元)、戴文賽著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能戴到头上的脑扫描仪允许病人戴着它四处行走。这种仅扫描脑上部2厘米的“帽子”能够很快帮助病人康复,或者告诉宇航员他是否疲倦而不能继续驾驶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6.
人脑老鼠     
2005年12月,一批非比寻常的“精灵鼠小弟”在美国一个研究院诞生了,它们的鼠脑中含有0.1%的人类脑细胞!这些人脑老鼠是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产物。在实验中,科学家把10万个含有人脑基因的人类胚胎干细胞注入两周大的老鼠胚胎中,经过两个月的观察,科学家发现,这些植入老鼠胚胎的人类胚胎干细胞虽然不是很成熟,却仍能在老鼠的胚胎中继续发育成熟,并和老鼠的干细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共同形成老鼠的新脑。这些小老鼠出生时大脑里就携带了0.1%的人类脑细胞。这些老鼠是否具有了人类的智慧呢?科学家认为,我们不必因为老鼠大脑中有了一点点人脑细胞而感…  相似文献   

17.
王登春 《科教文汇》2008,(33):59-59
心理学家认为:“成功心理”是成功的动力源。一个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有成功的心理。针对职业教育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弱势”心态,提出“成功心理”教育的观点,从心理上率先扭转错误的认知方式和思维定势。使职业教育走向成功,成为走向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百科知识》2005,(11S):40-40
日本科学家发现了学习能增加脑神经细胞的部分机理,为“大脑越用越灵”找到了科学根据。研究人员在实验中用电极刺激实验鼠的脑切片,并使人为刺激程度与“西塔波”产生的刺激程度相同。他们发现,这种刺激使神经祖细胞发育成了脑神经细胞。人在记忆某些东西时产生的“西塔波”  相似文献   

19.
人身上都有磁场,但人思考的时候,磁场会发生改变,形成一种生物电流通过磁场,而形成脑电波。脑电波也是一种电磁波,可以携带信息以及能量,而且不需要通过介质就可以传输,因此把这种直接通过脑电波来通信的方式叫做“脑-脑”通信模式,实现意识交流。清华大学医学院神经工程研究所的专家们成功地研制出“脑-机接口”系统(大脑和外界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交流通道)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模式。该通信模式是在现有通信方式的基础上外加“脑-机接口”系统建立而成,也需要利用调制与解调技术,只是在发射与接收信号上利用的技术不同而已。而且在这种通信方式中,人的大脑这台庞大的机器占有极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的大脑一直是科学家们感兴趣并不懈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对于大脑,我们普通人有的也只是一些浅显的认识。不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挂在嘴边的与大脑有关的口头禅倒是不少。比如,"脑洞大开""脑袋被门挤了""脑子进水",等等。可是东西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大脑上真的有洞吗?大脑上的沟是被挤出来的吗?水真的可以进入脑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些有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