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运用"优读法"引导学生"读"语篇并"抓"主题运用多样化的阅读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感知,使学生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更好掌握语篇的主题大意。多样化的阅读,能使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综合地深度理解,有效丰富自身的感知思维。在阅读指导中,应以文本为载体,理顺思路、理解主题大意、把握影响价值等,鼓励学生能灵活自如地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学习自主运用,使学生获得受用一生的语文能力,这正是我们语文自主课堂所追求的价值。以教材为例子,实践"语言运用"通常所说的"理解"是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理解还应该包括对方法和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张漩 《辽宁教育》2018,(3):88-90
"领会教学法"强调对战术的理解和应用,突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使每个学生无论能力大小或水平高低,都有机会在比赛中表现自我并体验比赛带来的快感和成就感;"领会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在这个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无目的或是强加灌输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就是把学生学习作为教学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解决问题为主要学习形式,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达到深入理解数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怎样学,怎样引导学生学,怎样帮助学生学"是"学为中心"的精髓.本文试着从"三理解"的角度,即: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理解数学的角度,通过3个教学设计的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范雨芹 《考试周刊》2011,(43):147-148
"减负"已是个老话题,可为什么学生负担没有减少反而更重,原因究竟在何处?我作简单分析。 首先是对"减负"的理解。有人认为"减负"就是给学生少一些作业、少一些补习,多一点玩的时间;也有人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给学生多一点压力,让他多学一点东西,也无可厚非。这些理解都不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因此,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辩论、去评价等,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祁生川 《考试周刊》2011,(10):114-115
随着"人机对话"在江苏省的广泛推行,学生对听力理解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他们也作出了种种尝试和努力,但是听力理解能力仍然较弱,"人机对话"成了学生普遍害怕的一项测试内容,本文将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一些对策,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促使学生顺利通过"人机对话"这一难关。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理念是课改的进步,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感悟流于肤浅。阅读教学需要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指个体在阅读中能够潜心会文,对阅读材料有更深的理解,即能对文本加以个性化的、合理的理  相似文献   

9.
哲学解释学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理解"。教育通过理解培育人的精神,形成人的整体发展。教育者应通过对学生前经验、课程等的理解建构教育意义并使之与受教育者的精神发生关联,进而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建构意义,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精神的成长。因此,理解是学生真正与教育发生意义关联的方式,理解扩展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学生观影响着师生间交往、沟通、理解的程度。列维纳斯的"异质性他者"伦理观反对"自我的同一性",强调"他者的异质性"。教师需要摆脱"自我同一性"的学生观,关注作为"异质性他者"的学生,从而有利于教师更深层理解教育本质并重视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1.
"数学理解"在数学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了解临沧师专学生对各类数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对学生在数学理解上存在的困难及其形成的原因作出分析,并探寻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非期待答案"呈现了师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展示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分歧。关注课堂互动中"非期待答案",就是要把其作为课堂重要的教学资源,并由此出发,重新理解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多元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利用"非期待答案"激活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文本、激活学生创新思考、引领学生自主反思,深度挖掘"非期待答案"的教学价值,从而让"非期待答案"带给我们"非常期待"。  相似文献   

13.
"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况的两个重要基本概念。文章在分析了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后,针对"速度"和"加速度"在物理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对上述两个概念混淆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错误理解概念的原因,重点探讨如何避免错误理解概念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重难点"无疑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是文章的灵魂所在。衡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的标准,就是要看学生对文章重难点理解的深度如何。因此引导学生突破文章的重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含义,是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解题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关键是理解题意,即学生要有阅读理解的能力。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却比较薄弱。本文从"农村初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题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农村初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题中存在困难的策略"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见,"亲师"在"信道"中起关键作用。要想让学生顺利地师从于教师,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美好的关系:教师关爱理解学生,学生爱戴理解教师。因此,师生之间共同搭建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共同构筑一个精神交流的家园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育方式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即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内容有"浅化"和"深化"之分。所谓"浅化"是指:介绍作者生平、对作品的理解、赏析等。所谓"深化"是指:通过真伪考、作品争鸣、文体知识综合等来"深化"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语文教学现状看,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多停留在"浅化"层面,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8.
经洁 《考试周刊》2010,(34):132-133
普通师范类专科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发展滞后,学生在从英语词句的"音"过渡到"形"再过渡到"意"这一听力理解步骤上遇到了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强化语言基本功,克服听力理解语言与词汇障碍,注重微技能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听力的兴趣,总体提升其英语第二语言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教学中碰到学生对"功"的理解及掌握存在的困难,从三个方面("功"的教学难点、"功"的突破方法及反思)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知识传授"、"思维发展"和"情感激发"是教育学生的"三重目标"。与此相适应,教师赋予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必然王国"境界、"过渡"境界及"自由王国"境界。教师应坚持"三重目标"相统一,使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情感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