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明史观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文明史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新教科书和新高考中均有体现。只有深刻理解文明史观的丰富内涵,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将文明史观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应正确认识文明史观与其他史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明史观是一种新型的史学研究方式。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课程标准的呈现,都体现了文明史观的指导性。本文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一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一些运用文明史观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而高中历史“课标”突出地体现了3种史学观念,即: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那么,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准确理解和运用新史学观来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呢?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界紧跟国际研究动态,翻译了很多文明史代表作,出版、发表了大量论著,既有叙述内容的,更有探讨世界史体例、史学观等深层次问题的。2004年,马克壶先生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的出版,标志着文明史观进入了大学历史系课堂。伴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文明史观对中学历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及配套教科书的历史观,无论是内容组织还是体例编排都渗透着文明史观。历史新课程改革涉及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关键是隐含在各部分中的历史观的改革。正如任鹏杰主编所说,必须慎重对待历史观,历史观对历史教育实践太重要了。历史观可以悄然救人,也可以慢性杀人。笔者认为,对一线教师而言,历史观重在实施,下面拟从宏观层面上就教学实践中怎样实施文明史观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们研究历史是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中学历史教学亦是如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高中历史教科书以模块形式呈现,新课程改革就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这三大史观.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变的历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现代化理论理解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明史观逐渐兴起,在历史教育中受到普遍关注。为适应新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从前以阶级分析和政治史的研究方法为主,现在则引入新的历史观指导教学。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文明史观的认识和理解。一、什么是文明史观文明史观由来已久,肇始于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教育改革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刻得以体现,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基于此,本文以多元史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历史唯物史观与革命史观等角度详细阐述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掌握高中历史的学习规律。  相似文献   

8.
靳兆沛 《考试周刊》2012,(48):129-130
作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总结了渗透新史观教学的实践和经验,并阐述了对高中历史教学观转变的认识。作者认为,当前教学的关键是应用新史观重新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实现教学观从模式到实质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高中历史复习课中需要对学生进一步贯彻落实文明史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文明史观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从而梳理新的知识体系,说明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与统一性、各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传统文明的现实意义,处理好文明史观与其他史观的关系。梳理文明史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解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新课标实施以来,高考命题发生了诸多变化,文明史观成为新的命题依据。在这种形势下,高考复习要以文明史观为指导,帮学生弄清文明史观的内涵,按照文明的不同领域来梳理整合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1.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使传统高中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形式上,还体现在内在的本质上,即伴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多元史观"出现并被日益渗透于高中历史教学和历史高考命题之中。这种变化不得不引起中学历史一线教师和广大学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实施中学历史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基本、最常用的凭借工具。自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来,实行“一标多本”既实现了历史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的重大变革,也使中学历史教科书成为历史课程专家、教材专家尤其是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俞钰培 《广西教育》2013,(38):92-9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由“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教”过渡,这意味着高中历史教学逐渐摆脱了原有高度凝练的文本叙述语境以及盖棺定论的历史姿态,转而探索历史的多元真实,汲取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方法论与价值观。因此,史学研究成果的引入是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对其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弥补历史教学滞后于时代的瘤疾,还能有效促进高中历史知识与综合性史观体系的完善,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基于史学研究成果的特殊价值,本文重点列举了以下三种引入范式以资参考。一、对史学研究成果的解释式引入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55):151-152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等多种史观。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史观的运用至关重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历史史观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历史教学过程的进行。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对如何运用多元史观进行中学历史教学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观进行教学指导是必然要求。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加强对史学的研究、了解史学的最新动态,其中包括全球史观、文明史观,是其社会对现代历史教师的要求。本文针对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了解其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优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史观”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出现的新观念,其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整体的发展和统一性角度考察历史的发展。当前新课标四个不同版本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编写都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全球史观”,尤其是人教版和岳麓版最为显著。从专题编排和内容组织上看,人教版和岳麓版对“全球史观”的运用各有特色,而岳麓版运用得更为到位。  相似文献   

17.
淡化阶级斗争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影响,推崇文明史观所折射出来的史学内涵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业已发端.作为新生事物的教学改革,改革涉及的文明史观核心地位的确立、教改细节的完善以及历史教学论界的支援等方面尚存在一些困境.文明史观视野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要想落到实处,就需在提高文明史观理论阐释力、细化教改诸环节以及挖掘历史教学论领域研究热情等方面作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学科中,历史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然而因为高中阶段,历史分值并不大,教师与学生并未对高中历史引起高度重视。而史观意识是按照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针对高中历史加以学习理解,针对现实进行观察,展望未来的一种思维观念。而史观意识的形成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促进学生历史意识的提高,加强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对策之一。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人教版高中历史为例,从简述史观意识入手,重点探究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史观意识。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处于最基础地位。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如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所以,我认为:历史教师所持的教材观、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本文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苏联体系的影响,多元史观并不被重视。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多元史观,培养学生的多元历史思维能力、多元文化意识,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