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棍球     
G849.114.87,G804.87 9702028试析曲棍球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调整[刊,中,I]/陆宏//辽宁体育科技.-1997(2).-30.45(SML)曲棍球//比赛//心理素质//心理训练//心理调节G849.12,G849.114.7 9702029从生化角度浅议曲棍球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刊,中,I]/宋岩//辽宁体育科技.-1997(2).-19-20.22 图3 表1(SML)  相似文献   

2.
利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拍摄、观察统计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速度水平对于女子曲棍球运动项目的重要性,揭示了不同位置的女子曲棍球运动员速度水平的特点,为曲棍球运动项目的速度水平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G849.13.G804.8 9800628浅述曲棍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刊,中,Ⅰ]/徐富,田东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3(3).-17-18(BJ)曲棍球∥训练∥比赛∥意志∥培养对曲棍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在当今曲棍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在训练和比赛及提高整体运动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曲棍球运动存在不重视培养运动员意志品质,如何培养曲棍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等做了系统地论述.G849.92,G804.23 9800629运动生理研究在壁球训练中的应用[刊,中,Ⅰ]/钱铭佳,陈安∥体育学刊.-1997(3).-16-21图  相似文献   

4.
男子曲棍球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对63名参加第11届全运会曲棍球比赛的男子曲棍球运动员的比赛跑动能力进行分析,在不划分位置情况下,曲棍球运动员上半场多数速度段跑动距离和跑动总距离高于下半场多数速度段跑动距离,表明下半场由于体能下降导致多数速度段的跑动距离有所下降。经过t检验发现,曲棍球的第1速度段跑动距离上、下半场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曲棍球第1速度段的跑动距离在下半场下降更明显。在划分运动员位置情况下,量化了曲棍球前锋运动员、前卫运动员和后卫运动员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速度段的跑动距离。通过对比发现,曲棍球比赛中,运动员跑动距离存在显著的位置特征,前锋运动员和前卫运动员无氧高强度和无氧有氧混合中等强度跑动和跑动总距离要高于后卫运动员。前锋运动员、前卫运动员和后卫运动员上半场多数速度段的跑动距离和跑动总距离高于下半场多数速度段的跑动距离,通过t检验没有发现更进一步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文茹  郝磊 《体育科技》2008,29(1):77-78
膝关节损伤是由棍球运动更多发性伤病之一,严重的损伤不仅影响训练和比赛,甚至会导致运动员运动生涯的终止.对广东女子曲棍球队运动员膝关节损伤进行了调查,结合等动力量潮试对女子由棍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论:广东女子由棍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高发病率提示膝关节损伤仍是医务监督和预防的工作重点.广东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屈伸肌发展比较协调,但同名肌发展失衡较普遍,可能是导致曲棍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高发病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选拔优秀的青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后备人才,是提高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水平的关键所在,而在以往的选材过程中,以经验选材的现象依然存在。文章运用了观察测量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心理测试法等四川省青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进行了研究,就科学地选材的原则,选材中身体形态、心理气质类型及专项身体素质与选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选材的认识,以求提高青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选材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曲棍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棍球意识,是运动员对曲棍球比赛规律的认识和反映。意识强或意识差决定掌握和运用规律的正确与否,它表现在有球与无球活力的各个环节,对运动员已具有的体能和技能的发挥很有影响,是贯穿于曲棍球运动员全面素质中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短角球技术是当今曲棍球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手段,在曲棍球比赛中短角球技术的精湛程度直接影响着比赛成绩。为确立较规范的短角球动作技术模式,以提高我国男子曲棍球短角球的射门技术水平。研究对象为:中国国家队优秀运动员短角球射手宋义,身  相似文献   

9.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际曲联不断修改规则,陆续出台了任意球自发球和绿牌受罚队员下场两分钟等规则,使比赛节奏明显加快,鼓励积极进攻,转换快速,比赛的连续性得到了加强,增强了曲棍球运动的观赏性。比赛节奏日益快速简捷,这不仅要求运动员拥有更全面的竞技能力,而且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智力也是个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优秀曲棍球运动员的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选拔优秀的青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后备人才,是提高我国女子曲棍球运动水平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观察测量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心理测试法等方法对北京青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进行了研究,并就选材原则、身体形态、气质类型及专项身体素质与选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选材观点,以期提高青年女子曲棍球运动员选材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