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散文的讲授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再造工程。在具体操作中,有的教者往往对一篇完整的散文佳作,或演绎或归纳,把作品的主旨、结构、画面、语言等逐一分切。这种教法实际上是将优美雅丽的艺术品变成了冰冷僵硬的模型,而未使学生完全领略到散文的艺术辑力及其艺术规律。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对意境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未能以意境为主要方向去对散文进行艺术分析。因此,教者讲授时应再现意境的形象再创造的功用,对学生进行意境的熏陶。引导他们立身于美妙绝伦的画卷之中,去体味散文浓烈的感情,去浸润散文意境的滋养,这才有…  相似文献   

2.
散文写作 ,重在营造意境。贾平凹散文《月迹》中意境的艺术营构独具匠心 ,为中国当代散文写作 ,尤其是散文意境的创造和散文写作的艺术技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也为当代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3.
唐诗写意     
诗歌欣赏的实质是再创造,再创造的方式是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再造诗歌的意境,何尝不是一种创造性审美式阅读?古诗改写,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你可以用把诗歌改写成散文的方式来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4.
在师范语文教学中,常常要接触到许多优美的散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揭示散文中的意境美,就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有人认为,诗歌讲究意境,意境是诗歌的专利。其实不然,散文也讲究意境。当然,讲究意境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即有“美文”“、小品文”“、艺术散文”之称的抒  相似文献   

5.
正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散文贵有"文眼"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文眼,是散文艺术意境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概括和集中反映自己思想感情及所描写的景物交融在一起的焦点,也是艺术意境的脉络。文眼好比人的眼睛,眼睛能传出人物的神情来,文眼能传出一篇散文的精神来。优秀的散文,不仅要创造出新鲜、深邃的艺术意境。而且要善于安设文眼。古今大量散文创作现象证明,其"文眼"的巧设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散文的特点。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说:“就散文而言,最重要的是意境。散文意境有三个层次,或称三重境界:一是写实,二是传神,三为妙悟。”散文教学自然要教出其“意境”的特点。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散文越来越被当成记叙文来教。散文的文体特质不再,其意蕴当然更不存。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继承了中国古典散文的优秀传统,十分重视散文中意境的创造。他构建意境的方法,一是写实境,寓常理,抒真情;二是使文中的意象带上象征性;三是运用情案交融的手法来写景叙事。正因如此,朱自清散文中意境显得特别亲切厚实、深沉隽永和鲜活生动。意境创造的成功使朱自清的散文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小学苏教版教材高年段教材中,有十几篇散文。小学阶段的散文教学该如何展开?笔者认为要关注作者个性化的语文经验,立足散文"优美语句"去感受作者通过自己的情感、想法、观点营造"深邃的意境",从而在求知中明理,在悟情中启志,提升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散文的意境,是知趣,是理趣,是情趣,是志趣。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大师。他的写景散文丈中有画,画中有诗,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这些散文大都篇幅短小精悍,构思独具匠心,精美缜密,追求朴素平实、雅俗共赏的文风。本文从“意境的美”、“构思的美”、“语言的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先生写景散文的艺术特色,并探索了先生写景散文艺术成就的特定依据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散文意境创设为主题,阐述了意境是我国文学的重要范畴,它是从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审美规律和创作原则。从意境创设的阶段、方法及鉴赏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将优美深邃意境融入散文,并为整篇的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文体,自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对于散文来说,关键是要紧扣语言、结构、意境进行突破。具体策略有:抓住语言美,夯实语用训练;凸显结构美,提升表达水平;突破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学语文散文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饱和着作家主观情感的艺术境界 ,是由内情和外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完整和谐的艺术空间。意境是散文的灵魂和生命 ,散文中的意境美 ,能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开拓审美视野 ,更能领会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散文的意境美,必须达到创造出主、客观交融互渗的鲜明艺术形象,而这个艺术形象又必须是浓郁真实的生活气氛与作家审美理想和生命激情的有机统一;在创造散文意境美的过程中,作家必须使自己的认识、感情、境界步步升华,开辟出一个在艺术想象中独创的艺术境界。充沛的革命激情,是当代作家创造散文意境美的灵魂;有意脱离现实生活和一味强调散文的求真意识,是当前在散文意境美创造上应该批判的两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4.
朱国萍 《现代语文》2007,(8):110-111
意境是散文“美”的灵魂,本文将从语言、朗诵、读文作画、主旨四方面来探讨散文教学意境的创设。讲授散文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散文的艺术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宗元散文最具原创性的艺术成就。第一,是在传记散文方面,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从而突破了我国正史传记和非正史传记不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的旧传统。第二,是在山水散文方面,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从而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自然美与天人合一哲学相融合的山水散文意境的新局面。柳文两大艺术创获的思想根源,是柳宗元由于对人和自然的深刻体认,而突破了自己早期性恶论和天人二分论的思想束缚,而转变到以信任人性和契合自然为特征的性善论、天人合一论的思想系统。柳宗元传记散文和山水散文的全幅艺术成就,与韩愈的抒情性议论散文及传记散文,代表着中唐古文运动的最高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指作家利用形象思维的方法经过艺术构思反映在作品中的一种饱含政治观点、美学理想和阶级情感的生活画面或艺术境界。古往今来,一些优秀的散文和诗歌都有这样一种境界,它强烈地感染读者,打动读者心灵,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们的诗歌和散文的教学,就要正确地理解意境的特点,深刻地揭示意境的内涵,讲出作品的诗情画意,培养学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操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和鉴赏的水平。这是诗歌、散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散文历来被称作"美"的艺术,甚至有人直接称其为"美文"。那么,散文之"美",美在何处?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可谓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让读者尽享散文之"美"。一.意境创设之美谈到意境,人们大多认为这是诗歌创作的专利,是属于诗歌的审美属性。其实,散文同诗歌一样,尤其是那些写景状物类的散文,也追求一种情与景、意与境的艺术融合与统一,也需要创造一种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交织渗透而构成的艺术境界。所以,意境的  相似文献   

18.
正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散文作品。由于受到散文自身体裁特点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在散文阅读中会出现难以理解语言、无法深度体会情感与意境的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应注重从语言、情感、意境三个角度出发,优化散文教学之法,以此促进散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创造意境,是我国历代文学艺术家共同一致的美学追求。古代诗歌比较讲求意境的创造,当今的散文,同样讲求意境的创造。优秀的散文作者,往往是用诗的语言创造出深遂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意境是什么?简单地说,意境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相融会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体。换句话说,意境是艺术家用自己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世界。因为这个艺术世界充满了人的本质力量,渗透着人的精神,所以,它能促使读者产生想象或联想,使人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感染,引起感动,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这是作家杨朔同志对散文的一句评价。的确,优美的散文,不仅有缜密、凝炼如诗的语言,更有着美妙动人的诗的意境情致,读来令人陶醉。现代作家鲁彦的散文《听潮》,正是通过运用诗的语言、诗的意境和诗的情致,来体现其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