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隧道工程中,管棚支护是控制地面沉降和限制隧道变形的有效措施。以晋祠隧道穿越大运高速公路段为例,采用水平测斜管对管棚支护的变形进行监测,通过内设的钢筋计获得管棚支护的受力信息。结果表明:管棚的垂向位移沿隧道开挖线呈凹槽形分布,且沉降量随开挖面的推进不断向前和向下运动,隧道开挖一部和三部时引起的沉降量最大;管棚的内力也具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且内力值在开挖面通过后产生明显的回弹,表明管棚超前支护作用显现,调整了围岩的压力。研究结果为类似工程的管棚超前支护设计和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隧道穿越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控制技术,以黎家湾隧道为工程实例,全面总结分析黎家湾隧道的工程地质情况,提出了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注浆堵水加固、台阶分部开挖法等施工控制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施工控制措施后,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有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兰渝铁路专用线胡麻岭隧道歇地山斜井初期支护开挖过程中控制边墙滑塌,利用斜向旋喷桩使水泥和湿陷性黄土达到加固的目的.为解决通过这种隧道地质的施工方法,保证隧道永久质量和施工中的安全,采取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着重考虑隧道超前预加固,通过对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大管棚、深孔注浆、水平旋喷桩、水平搅拌桩和水平固结等方案比选,决定采取水平旋喷桩施工技术,主要介绍水平旋喷桩在隧道软弱围岩中施工工艺及加固效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某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段以140m超长大管棚作为超前预支护.为探究隧道开挖过程中管棚与围岩的相互作用,采用测斜仪和水平测斜管对超长大管棚的变形进行测试,得到管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各点的位移的分布规律,应用双参数弹性地基梁中的巴氏(Pasternak)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和理论计算,分析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与管棚支护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超前大管棚支护是隧道进洞施工中穿越洞口的软弱破碎围岩地段、堆积体或浅埋偏压地段行之有效地重要的支护措施。黔张常铁路晏家堡二号隧道出口为三线车站大断面铁路隧道,开挖宽度20.8 m,高度16.53 m,出口为软弱破碎围岩,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和预注浆加固施工技术,取得良好效果,隧道安全进洞,为隧道大断面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隧道穿越围岩破碎、节理发育、地表储水丰富的软弱围岩段,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仪、超前探孔技术对围岩、涌水量进行预判,使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全断面径向注浆止水等措施进行预支护,正台阶法开挖(通过软弱夹层段)、结合架设14号工字钢架、挂双层钢筋网、喷砼等锚喷措施,顺利通过夹层段软弱围岩。结合工程实例对该工艺进行介绍,为相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石峡隧道ZK31+306-ZK31+336处穿越F7断裂破碎带,掌子面围岩整体为熔结角砾凝灰岩。本文针对围岩条件差、开挖断面大特点提出采用集钻孔、安装、注浆和支护四位一体的自进式小管棚超前支护,该超前支护有效提高了塑性区围岩的承载能力,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控制显著,此外还提高了隧道施工工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城市地铁的建设过程中,地下水渗流对地表沉降存在较大影响。然而,渗透性地层中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案例报道较少,地表沉降规律尚不明晰。本文以深圳地铁5号线和7号线重叠段工程为例,详细分析在渗流作用下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小导管注浆区和初支衬砌渗透性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超前排水措施在沉降控制方面的作用。创新点:1.系统分析了富水渗透性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发展过程以及沉降特征;2.验证了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模拟富水环境下重叠隧道施工过程的可行性;3.研究了小导管注浆区、初支衬砌的渗透性和超前排水措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方法:1.结合隧道施工方案和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渗流作用下的地表沉降特征(包括沉降影响范围、沉降槽宽度以及与拱顶沉降的关系等);2.通过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小导管注浆区和初支衬砌渗透性对地表沉降以及地层孔压变化过程的影响;3.通过模拟掌子面前方水平排水孔,研究超前排水措施对掌子面稳定性和地表沉降发展的影响。结论:1.对于渗透性地层中的浅埋暗挖隧道工程,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固结效应是地表沉降量以及沉降范围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2.全断面注浆能够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而小导管注浆的效果则十分有限。3.降低小导管注浆区的渗透性,尤其是初支衬砌的渗透性,可以减少地层孔压的下降程度,进而降低地表沉降。4.打设超前水平排水孔可以显著提高掌子面稳定性,却对地表沉降影响有限;当无法进行全断面注浆时,推荐采取小导管注浆与超前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施工。  相似文献   

9.
地铁工程在全国大中城市飞速建设的进程中,西南岩溶发育地区进行地铁区间隧道穿越强岩溶区施工,经常采取隧道超前注浆加固措施.从工程实例出发,通过建立不同注浆范围与隧道围岩应力变化的关系,以达到控制超前注浆加固范围,保证隧道正常注浆效果和受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中超前支护及预加固施工要求,包括超前支护要求以及注浆要求,其次分析了施工技术中隧道开挖方法以及监控量测,最后提出了隧道防排水的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1.
铁路山岭深埋隧道穿越富水破碎带时,容易导致涌水、塌方,这是隧道施工的难题。以和邢铁路天河山隧道穿越富水破碎带时的工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不同施工工艺对比分析,最终选用最为合理的“台阶法开挖+喷锚、拱架等常规支护+管棚+小导管+注浆加固”综合施工技术。针对塌方体施工,采用早强性好、强度高的硫铝酸盐水泥砂浆进行帷幕注浆,实现快速固结、有效止水、防止继续塌方的目的,从而确保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2.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软弱围岩开挖是隧道施工中的一大技术难题,如何提高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降低工程费用是技术改进的关键.通过对昌九城际铁路宝塔隧道软弱围岩长管棚超前支护、洞身环形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微差钻爆设计与洞身支护等系统总结,为软岩隧道的设计及快速掘进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山地地形及施工技术的限制,隧道工程日益增多。文章针对迎龙沟隧道洞口易垮塌问题,采取砂浆锚杆、超前管棚等措施,以确保洞口的施工安全;在隧道段施工阶段,分别采取喷射混凝土、挂网喷射混凝土、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拱架支护、长管棚注浆等一种或几种联合支护方式,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很好地解决了不同地质情况下遇到的施工难题,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4.
软弱围岩地区的开挖具有很大的施工难度,如处理不好很容易出现垮塌现象。针对软弱围岩隧道采用超前管棚的施工工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阐述了软弱围岩地区隧道工程超前管棚支护的设计原理、工艺流程、技术要点及管棚主要技术参数等。  相似文献   

15.
介绍长春地铁1号线解放大路站2号风道,在超前支护施工中,采用53 m、φ159 mm超前长管棚,论述超前管棚一次性打设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技术要点及精度控制原理,重点阐述非开挖铺管技术在长春市地铁风道超前长管棚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温福铁路秦屿隧道出口段穿越受断层破碎带影响的软弱围岩地段时滲水量大、掉块严重,施工中采用超前小导管辅以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止水加固,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的处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文章结合工程实践介绍这种方案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太佳高速第十一合同段管棚、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简单阐述注浆的原理和注浆的效果,目前隧道有暗洞上断面出洞过程.  相似文献   

18.
道工程中大部分地质条伟复杂,特别是洞口围岩一般较为破碎,地质条件差,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进洞,洞口施工大多是在预加固的支护系统下进行的,尤其是在浅埋、偏压、破碎、软弱、地下水丰富并具有软弱夹层、顺层等极易发生滑移,坍塌的地段更需要采用综合预加固体系。隧道洞口段常用的预加固措施主要有地表锚杆加固、锚索、地表注浆、超前锚杆、型钢支撑、超前小导管等方式。  相似文献   

19.
温福铁路秦屿隧道出口段穿越受断层破碎带影响的软弱围岩地段时渗水量大、掉块严重,施工中采用超前小导管辅以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止水加固,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的处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文章结合工程实践介绍这种方案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20.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是我国大陆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海底隧道,隧道全长5.948 km.地勘资料表明,隧道从进口到出口依次穿越F1、F4、F2、F3风化深槽.风化深槽地层透水性强、水量大、水压高,隧道涌水、突泥的风险很高.为保证开挖安全,采用超前预注浆的方法对F1风化深槽进行堵水和加固,第一循环25 m上半断面预注浆取得较好的效果,并顺利开挖20 m.从实际出发,简略论述海底隧道风化深槽帷幕注浆采取各种合理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确保海底风化深槽帷幕注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