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务川县")的方言中有大量丰富的量词,与汉语普通话量词相比,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其特殊性决定了务川方言量词的研究意义。务川方言量词中存在较多的重叠现象,通过重叠,除了表现称量功能外,还能作多种句子成分,表达周遍性、逐一性、多量性、少量性等意义。文章从务川方言量词的重叠出发,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务川量词重叠进行描写分析,这有益于深入了解务川方言量词的重叠现象及其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2.
汉、英语表示数量的能指系统有差异,汉语量词丰富,英语缺乏语法范畴化的量词。在翻译实践中,从语法、语义、修辞和语用等多维角度寻求功能对等的汉、荚互译策略可以解决译文与原文产生较好的视域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3.
两宋话本目前所存时代明确的总计41种,其口语性强,是最能反映宋代语言面貌的真实语料.通过对其量词和数量表示法的全面分析可见其中量词总计152个,量词的使用频率已经在数量表示法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特别是作为名量词成熟标志的"N um+Cl+N"结构在量词使用中成为规范;动量词组成的动量结构的后移已经完成,无一例外;由此可见无论在量词的使用频率还是在语法功能方面,宋代是汉语量词语法化发展最终成熟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广西贵港方言中的"爹"用法复杂,语法功能多样,可以充当结构助词、不定量词、指示代词、连词和疑问词。在充当指示代词表示近指时,还会发生特殊的音变现象,且语义之间存在相应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先秦典籍中重要的语科,在反映先秦语言,尤其是在反映先秦口语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从《论语》的实际语言材料出发,着眼于其中的量词,通过对《论语》中所出现量词的语法功能、语义分布特征的分析,以期反映出春秋时期量词的概貌以及在量词形成过程中名词的语法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量词丰富是现代汉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的用法最为特殊,不仅有名量词、动量词,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借用量词;它充当句子成分时,各有特点和要求;在运用过程中,语义、语用情况千差万别。这里从语法、语义、语用这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量词作一全方位的考察,以期进一步揭示它的功能特点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数词+量词+中心语"是汉语中常见的数量短语结构, "一(半、几、两)+量词+中心语"结构因其数词仅限于"一(半、几、两)"而有其特殊性,其语义特点表现为:名量词(一般名量词、不定量词、临时名量词)、动量词(一般动量词、借用动量词)、时量词对数词的选择性;中心语或者动词与动量结构对数词的选择性.本文将从语义方面分析"一(半、几、两)+量词+中心语"结构的语法特点,以期对这类结构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里,"数+人"结构既与"数+名"结构类似,也与"数+量"结构类似,于是,"人"的词性就有两种可能——名词或量词。根据名词和量词的语法特点、语义关系以及语用价值判断,"人"并不具有量词特性,仍属名词范畴。  相似文献   

9.
林新年 《福建教育》2023,(22):11-13
量词“点儿、些”是单独作为量词的一个小类,还是合并到集合量词,学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基于不定量词和集合量词的词义,从量词“点儿、些”在“一+量词+NP”和“一+量词+X”结构中的句法组合能力、语义内容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不定量词与集合量词在语义内容、句法功能和结构赋义的主观性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量词“点儿、些”单独作为量词的一个小类为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用认知语言学中"语法化"的概念对现代汉语中的量词"个"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个"从古至今有许多用法,现只讲座其作为量词的用法,主要从它所处的位置以及语义演变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无疑是从事宋代语法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在反映宋代口语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的实际语言材料出发,搜索其中的度量衡量词并对其归类,以期使人们能对宋代度量衡量词以及该类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个体量词的语义泛化现象大量涌现,新兴的量名结构扩大了个体量词的称量范围。考察发现,个体量词的语义范畴是围绕原型构建的,范畴边界的模糊性是其语义泛化的前提,称量对象由范畴典型成员向非典型成员扩展是泛化的途径,人们头脑中对该量词理想认知模式的共享是泛化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3.
华滢 《文教资料》2009,(24):47-48
词类是一种语义语法范畴,词类的划分应该以反映句法关系、组合特征为目标,以形式与意义相结合为划分标准.传统从词源或分布角度进行的分类,不能全面地反映量词的功能.本文以语义为基础,寻求反映意义的形式标准,对量词进行语义语法分类.  相似文献   

14.
量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文章以量词"串"为例,从文字、语言(语法、语义、语用)、认知和文化等角度对量词教学展开探索,认为教师应遵循人类从易到难,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量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开展有所侧重的阶段性教学。文章旨在通过对具体量词的教学来探讨量词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及策略,从而对量词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江苏东海方言中的"子"尾词十分丰富,形成东海方言词汇的一大特色。东海方言"子"尾的语法功能包括成词、转类和衍音三类,主要构成名词或量词,或成为名词或量词的构形语素。"子"尾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有变义功能(改变词义)和增义功能(含指小、表轻蔑、表喜爱),并且"子"尾高度语法化,具有极强的能产性、类推性和较高的强制性,因而成为东海方言中名词、量词构词和构形的显赫形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语料库,本文采用共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历时状态的阶段梳理和共时状态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量词"种"的语义及其称量对象的历时演变特点与共时搭配面貌,分析了量词"种"与其称量对象之间的双向互动、相互制约关系,较为全面地展现了量词"种"的语义演变情况以及语义演变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7.
"块"本义指"土块",汉末三国时期才出现了类似量词的用例。在南北朝时期的北方话里"块"是个泛指量词。关于其称量对象,宋代以前为符合[+团块状]特点的事物;宋代开始逐渐用以称量较为抽象的对象以及"钱、货币";元代时可用以称量[+片状]事物。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量词“颗”“粒”“枚”存在相互交叉情况,进而考察了BCC语料库中量词“颗”“粒”“枚”搭配名词的语义范畴,结合量词语义演变轨迹,从语义特征、搭配对象、语法化程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语义特征看,“颗”侧重于“圆”,“粒”侧重于“小”,“枚”侧重于“细长”;从选择对象看,“颗”搭配名词种类多,数量广,“粒”次之,“枚”受语体影响,搭配范围窄,但是近些年修饰人的用法比较活跃;从语法化程度看,“颗”的语法化程度最高,其次是“枚”,而“粒”语法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9.
从敦煌交文和元刊杂剧看量词“个”的发展,“个”不只称量范围扩大,而且语法功能扩展,作为宾语标记用在动词和非典型性宾语之间,这是“个”量词用法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湘潭话中有一种形式为“不(■)+谓词性成分+一+量词”的数量补语句式,它通过对信息焦点“一+量词”结构的否定,表达完全彻底否定的含义。在对该句式进行客观描写的基础上,结合三个平面的理论,分别从语义、语法和语用的角度对这一特殊句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