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群动力机制的构建是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问题。长株潭两型社会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设立,为长株潭城市群动力机制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和政策契机。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上级战略推动为政府合作治理和互利互惠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客观条件。然而,城市一体化也面临多重考验:府对竞争、产业趋同、区域分割以及跨区域合作治理等问题阻碍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根据政府合作治理理论和长株潭行政体制特点,提出建立以动力机制规划,政策支持和监督体制以及利益协商和补偿机制为主的政府合作模式,作为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如何深化改革,突破旧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长株潭城市群应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及其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株潭是我国一种比较典型而又独特的城市群区,经历了“合-分-再融合”的演变过程,目前一体化的趋势十分明显,但是现行行政体制已经严重滞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区域协调管理机制,为此,本对长析潭城市群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治道变革之需要。国家在长株潭设置"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蕴含着中央政府推动地方政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转变职能的意图。长株潭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照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组织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单一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使治理的主体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有非赢利的社会团体和赢利的经济组织,形成长株潭区域政府与公民社会、经济组织共同治理的公共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区域旅游整合有关理论以及长株潭城市群实际,分析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条件,从空间结构、产品、市场、企业四个方面提出了适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旅游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和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深度开发长株潭城市群旅游文化。基于生态文明视角,通过深度开发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主体的消费文化、审美文化,自然旅游客体和人文旅游客体文化。以及旅游介体的经营管理文化和开发文化,有利于整合和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旅游文化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张文桥 《考试周刊》2008,(9):126-127
本文对"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圈"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并认为长株潭城市群应抓住机遇,大胆设想,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圈".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城市群不仅经济发展迅速,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显示了较高的体育发展水平.具备建设城市群体育圈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圈"构建所需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并认为长株潭城市群应抓住机遇,大胆构想.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圈".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崛起为加速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和长株潭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条件,也为足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因特网信息搜集法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与足球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长株潭城市群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展示出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国内外城市群崛起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长株潭城市群的崛起和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作用.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必须制定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科学政策.长株潭"两型社会"人才政策制定的原则和依据,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认识到优秀人才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性;二是要准确摸清长株潭城市群的人才需求情况;三是要明确人才建设的总体战...  相似文献   

11.
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全球城市集群化浪潮下其他城市群的激烈竞争。因此,长株潭城市群必须充分运用其在政府营销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和机遇,克服自身的劣势和面临的威胁,结合自身特色制定政府营销策略,来指导政府营销活动,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计划经济时期,市管县体制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它推动了城市一体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该体制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枯,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行政效率的提高,面对市管县体制日益暴露的弊端,改革市管县体制已变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以来,打破了过去各区各自为政、无序竞争的局面,破解了过去制约全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滨海新区目前仍处于转轨期,还没有完成从空间整合、公章整合到功能整合、流程整合的过程。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更深层次、更复杂的体制机制问题逐渐暴露。本文通过对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结分析,对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完善提出了对策建议,从而推动新区尽快建立起"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理论中的梯度原理为"京张城市走廊"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该原理认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会形成朝向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区域的梯度力,区域间的经济发展落差逐渐弱化。但是行政力量会改变梯度力的方向以及变化的速度,往往会以行政区划为界形成"梯度力断层",如果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行政力量为约束的博弈,小城市的发展机会就会被大城市"袭夺"。在"京张城市走廊"建设过程中要突破行政区划硬约束,使得县级行政单元之间实现软对接。在走廊上构建"延庆子团"、"怀来子团"、"宣化子团"、"张家口子团",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张乌大"三角形,促进"京张城市走廊"快速形成。  相似文献   

15.
成都以统筹城乡为龙头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举措,抓住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为消除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障碍的成功尝试。其成功经验对于成都经济区其他7个城市乃至全国都有很强的借鉴和推广意义。成都经济区建设能否得到实质性的推进,能否取得较全国其他经济区更有特色的全面和深入发展,关键在于成都经济区"1+7"模式中统筹城乡改革能否实现协同发展,从而为经济区的全面合作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本文对如何实现成都经济区统筹城乡改革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成都经济区统筹城乡改革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政策协同和制度协同的思路,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实施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是京南第一个大都市,依托区位优势和省会优势,城市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石家庄也面临很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区位困境、京津石三角困境、行政中心与区域经济中心不对称困境、“石保城市子团”困境等。京津冀原本同属一个行政区划,京津独立为直辖市后.河北省与京津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在城市化进程中,京津冀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三地均衡发展。“三T+三C”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选择,“三T”即以石家庄为核心向北、向东和向南联系更广泛区域的三个三角形.“三C”即以石家庄为核心的三个城市环。在这种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的城市体系构建思路下。石家庄的影响力逐渐扩大,通过构建京南城市群与京津呼应,并且能够与山东建立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目的是让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以农村和农民为主要变革的领域与主体,在解放农村生产力、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中寻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行政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16个城市在推进一体化的过程中,在受行政区划及区域经济管理权力和责任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行政壁垒已经成为长三角经济深度融合的瓶颈。行政壁垒抬高了区域间经济要素流通的成本,降低了经济活力。要打破行政壁垒,必须注意弱化行政区划观念,建立共同的市场规则,克服不同地区政策和体制的落差,挖掘地域共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咸阳市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城市供水的现状,指出企业自备水源无序、过量开采的危害和原因,提出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实现由市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的城市供水格局,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原城市群市场化水平评价与一体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见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2):129-132
经济市场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密切相关.经济市场化客观上要求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要素的自由流动,其前提必然是经济市场化.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市场化水平偏低,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必须加快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打破区域壁垒,实现旅游产业一体化和建立经济一体化的政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