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文化校园:一种新的校园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锻造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滋润着人们的理想与信念,是大学生特有的气质与道德品质。大学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能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文章通过对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精神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职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种,具有大学文化的特点,但又不同于普通大学的文化,有其浓厚的"职业性"。这一特点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双重属性:教育性和职业性。可以说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本文拟从高职校园文化的现状入手,探讨校企文化互动的必要性,以及校企文化互动的方式,寻求一种人才需求的"供方"和"需方"的融合点,达到既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不牺牲大学对"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高校博物馆与大学文化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处。它成为传承大学血脉和文化软实力的空间,积淀了校园文化的历史厚度;它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课堂,拓宽了校园文化的展示广度;它成为集知识教育和文化传递于一体的殿堂,延伸了校园文化的育人深度。高校博物馆已经成为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博物馆的城市或大学是贫乏的。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不单纯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还包括学校文化气质、道德风貌、人文环境、科学氛围对学生思想、行为的熏陶等,校园文化则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能起到规范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赋予学校以活力机制的作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加快学校的快速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虞晓贞 《上海教育》2012,(Z1):12-13
《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关于什么是"大学之道"有许多文章讨论过,我们认为它是一种气质,一种教育的远见,一种隐含在学校教育诸多环节中的思想意识,它可以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背景,由这种背景融入的校园文化可以形成一种气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走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如果随机访问一名学生:"你喜欢附中的理由是什么?"他可能会说,"复旦附中是我从小的理想""复旦附中有很好的人文气息""复旦附中有自由、平等、民主的教育态度""复旦附中有一群理解学生的老师""复旦附中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社会上,复旦附中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2011年末,当附中两名学生被耶鲁大学提前录取并获得全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应当具有大气大象、大师大量与大行大化的文化精神气质,大学正是以自己这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引领社会前进;"学术自由"是大学与生俱来的传统,而这种传统的生命力又依赖于一个有利于学术自由的生态环境氛围;现代大学文化精神之构建在于价值观的整合、学科的相互尊重、科学人文知识架构的融合与校园文化文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升华师生精神信仰的一个重要保障。然而,对于开放大学这种"没有围墙"的教育形态,如何在知识社会的发展前提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这既是一个开放教育时代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开放大学如何融入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研究开放大学校园文化的自身特点,结合知识管理的一些理念,提出了创设开放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实践也表明,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以此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杨德广先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是现代大学校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性化教育,而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所特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对大学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国大学教育作为科举制度的替代,身处社会剧变之中,其校园文化别具特色。而私立南开大学作为地方性高校,更有着不一样的特征表现。但鲜有学者对私立南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整体性的考察和分析。"服务社会能力"导向是私立南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显著特征。围绕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为导向,其校园文化建设从四个维度展开,包括:以根植日常生活,规范人际交往为基础的生活德育;以提高"作事效率",发扬团结合作为中心的体育活动;以造就现代能力,健全人格为目的群育;以服务社会,适应社会发展为宗旨的实践、认知教育。私立南开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展现了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也为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的发展对大学学生组织的教育功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要科学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并对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影响现状做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来探讨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合理诉求,做到从根本上把握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在讨论大学的文化本质,是在澄清被遮蔽的本真的教育本质,大学教育应走出"工具化"的误区.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只有变狭窄的"校园文化"为宽广大的"文化校园",超越工具理性的模式,以人为本,才能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校园.  相似文献   

19.
发展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校园文化作为和谐社会文化的子系统,其文化的发展也势在必行。艺术教育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我国理工科大学的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艺术教育对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提出了如何发展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以促进校园和谐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将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广厦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形成和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手段——"六个载体",营造了一个健康、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