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感恩大地     
大地是生命的源头,是如今一切一切的根。大地多么美好,它生机勃勃。早晨,大地蒸腾着淡蓝色的雾气,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庄稼在风中抖擞着,有模有样地抖擞着,畜禽在那里悠闲地散步和觅食,人声或高或低地喧嚷,流水在蹒跚向前。大地让视野多么辽阔,让心多么舒展。  相似文献   

2.
滋味     
花儿知道没有大地就没有它的艳丽,所以它开过之后便将花朵回送给大地,它知道感恩。等到来年,大地再将花儿要的养分送给它,大地也知道感恩。  相似文献   

3.
月夜     
好似苍穹 安祥地低吻着大地, 又如大地在花卉丛中 与天空梦幻幽会。 微风轻拂原野, 掀起一片轻轻的麦浪,  相似文献   

4.
电磁波频率不同,大地电磁性质就不同,对中波大地属良导体,对短波大地为半 导电或绝缘介质  相似文献   

5.
世界与大地一显一隐,一开放一锁闭,它们的统一构成作品自足体宁静的自持,作品的两大特点是建立一个世界和制造大地,世界和大地的争执以及这种争执进入澄明与遮蔽的争执中的实现,使真理在伤口中出现并自持;从世界与大地的关系及相向运行可以得出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大禹的错误     
刘飏 《中文自修》2006,(12):35-36
三十年前…… 洪水无尽地泛滥,欲将大地吞噬于他的血盆大口之中,原本绿油油的大地在消失。  相似文献   

7.
张炜的《九月寓言》中充斥着原始自然的文化形态,充分展现了民间自由自在的审美品格。这种品格不仅表现在对民间大地的极力书写,更表现在对大地上所生长的自由自在的生命的极力讴歌。张炜将自己融入民间大地,在与民间亲近,融合,生长的过程中,返回到其皈依的精神家园,在社会文化日益粗鄙的当下,表达着一个知识分子对自己岗位的坚守,对道德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8.
夜里的花朵     
夜潜人大地,星星照亮天上的路。这时候,我羡慕那些夜行的动物,它们知道野花的情形。夜色是看不清的浪,一波一波冲击大地,淹没土地、青草和树,夜的水升到楼顶的位置业已饱满。从大地仰望天空,天上仍然澄明。那里没有夜,光如河水一样在空中流动,透出万里迢遥的星的轮廓。  相似文献   

9.
月下随想     
银白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大地上;轻风,柔柔地吹拂着我的脸庞,吹散了我头上的秀发,也吹乱了我心中的思绪。我伏在窗口,默默地看着大地,看着山野,看着星空……  相似文献   

10.
9月11日 大地的怀抱是温暖的,可平时穿着鞋子,我们不能与大地来个亲密接触。而今天,我的脚要亲吻大地了。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善良是不计回报的,包括在理解上的回报。阳光普照山河,并不需要获得山河的理解;春风吹拂大地,也不在乎大地的表情。  相似文献   

12.
母亲     
母亲,是广袤的大地 我是大地上生长的白杨枝 身子直立,头向上探寻 可根还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是我心目中的女神  相似文献   

13.
跳,跳,跳我是一只小鸟;跳,跳,跳绿色多么美好。嘀哩哩亚克西,嘀哩哩亚克西,美丽的春天养育了我,我为春天舞蹈、舞蹈!唱,唱,唱,我是一只小鸟;唱,唱,唱,金色带来富饶。嘀哩哩亚克西,嘀哩哩亚克西,祖国的秋天陶醉了我,我为秋天自豪、自豪!亲亲的大地妈妈无论是金达莱格桑花,无论是蝴蝶兰牡丹花,都离不开你啊,亲亲的大地妈妈!无论是银月桂红梅花,无论是秋海棠茉莉花,都忘不了你啊,亲亲的大地妈妈!啊!大地妈妈,大地妈妈,你养育了多少好儿女,默默地奉献爱无价;啊!大地妈妈,大地妈妈,百花年年装扮你赞颂你,让…  相似文献   

14.
大地乌托邦是海子诗歌的第一心理时期。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诗人坚信通过艰辛的劳动.人类最终能够诗意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大地乌托邦中,诗人立足大地,歌颂生存的艰难与劳动带来的慰藉,同时仰望天穹,感受神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雨声     
雨声,彻夜在我的耳边响着……它们是从天上伸下来的无数手指,抚弄着黑暗的大地。在浙淅沥沥、唧唧喳喳的声响中,我默默地倾听它们和大地的接触。  相似文献   

16.
春天来了     
冬爷爷披着白衣悄然离去,春姑娘带着七彩的光环悄然降临。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的早晨雾气如同一层轻纱笼罩着大地,没多久,金黄色的太阳像个气球在东方冉冉升起,薄雾慢慢散去,大地已经被掀去了面纱。  相似文献   

17.
大地乌托邦是海子诗歌的第一心理时期。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诗人坚信通过艰辛的劳动,人类最终能够诗意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大地乌托邦中,诗人立足大地,歌颂生存的艰难与劳动带来的慰藉,同时仰望天穹,感受神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地艺术”可以被视为沟通中西“自然美学”的会通。这是由于,大地艺术反对艺术与自然的对峙关系,要求艺术活动真正走向广袤的“天地之际”,也就是回到“天地有大美”的自然那里;其次,大地艺术重新思考了天、地、人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人在其中决不是“顶天立地”的,而是“与天地参”的,顺应自然规律的;再次,在大地艺术里,就连自然本身亦是“无中心”的,这同中国传统美学的“游观”相当接近;第四,大地艺术强调要尽量保存自然的原生态,反对未经深思熟虑的人为重建“第二自然”,亦即要“原天地之美”;第五,从艺术手法上看,大地艺术要采取“极度写实主义”这种“无法之法”。  相似文献   

19.
春之萌     
4月17日多云仿佛只是在大自然轻轻的梦呓中得知:冬日里冰封的梦已被释放,当暖春融尽大地上的最后一丝残雪,梦将融于春雨中,继而向大地播撒,梦之萌亦是春之萌。  相似文献   

20.
【哲理链接】僧人把半空作为活动的世界,站在半空中,放眼广阔的大地,大地上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变化也就历历在目了。我们要了解事物的全貌,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就必须站得高,看得远,将众多的事物联系起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