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前言目前田径项目中由于“背越式”技术的出现,使女子跳高的运动成绩迅速提高,强手云集,如越过2米以上的运动员就有20人之多。便着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的不断深化,探索和研究女子跳高运动员在不同年龄的运动成绩增长规律,对指导运动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对象(表1) 国外研究对象10名,均是80年代创造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中日田径对抗赛上男女跳高均创造了对抗赛的最好成绩。中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首次获得对抗赛的冠军。两名运动员均提高了个人成绩,郑达真创造了我国女子跳高新纪录(见表一)。日本两名运动员原来水平比我们低,此次比赛也未发挥出原有水平。男子跳高日本队取胜。  相似文献   

3.
以2008北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比赛全能成绩前3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身体质量指数同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年龄,BMI以及BMI2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平均年龄17.2(SD=2.01);平均身体质量指数为17.1(SD=1.41)。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BMI与运动成绩呈曲线相关关系,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BMI较低,一般较低的BMI倾向于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但是过高或者过低的BMI都会对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与那些已达到国家级、世界级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相比,从理论、实践及训练方法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和区别。它要求既要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又要注意防止拔苗助长,所以,研究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有着重要而实际的意义。本文以嘉峪关市体校参加甘肃省第3届运动会的王×、张××和卞××3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结合青少年女子跳高比赛的特点,探索青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部分训练成长阶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子跳高是我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田径记录的运动项目。回顾我国女子跳高历史,我们发现,在创造亚洲及世界记录的女子跳高运动员中,她们的“运动寿命”都较长(表1),与田麦久博士关于多年训练全过程理论中的 表1我国破女子亚洲及世界记录的运动员与其“运动寿命”对比  相似文献   

6.
1 前言每一个体操运动员要想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都要经过多年的运动训练过程。多年运动训练过程安排好坏、是否符合体操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规律,决定着运动员未来体操竞技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一个好的运动苗子未来能否成材。要想科学地安排体操运动员多年运动训练过程,首先必须对体操多年运动训练过程的特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鉴于此,本文拟从女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三维摄像方法,对参加200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山站比赛、成绩在1.80米以上的10名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阶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起跳时间短,水平速度损耗较大,速度转换率偏低。  相似文献   

8.
当今跳高世界纪录以达到2.09米,但我国今年来女子跳高成绩一直不太理想。随着跳高专项技术及训练理论的深入研究,各国教练都在努力探索运用科学的身体素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背越式跳高是以快速协调地助跑、迅速有利地起跳和经济实效的过杆动作成为目前世界较为理想的跳高姿势,它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运动员素质的强弱与运动成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战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女子跳高出现了严重“滑坡” 现象。由于跳高比赛属于个人竞赛项目,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研究较少。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试跳次数多,持续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则很容易影响成绩的发挥,同时,也会影响运动员的竞赛计划。 通过对世界上跳过两米的35名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321次比赛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一、运动员所要的起始高度与最好成绩的差值范围在10~30厘米之间,且每个运动员的起始高度相对固定,浮动一般不超过10厘米。 二、优秀运动员的每次试跳均表现出高度的成功率。统计表明,在运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等,对全运会跳高成绩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运用邓氏灰色预测模型对第15届全运会男女跳高项目第一名成绩进行预测,对全运会跳高项目备战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全运会男女跳高成绩发展趋势具有相似性,第1-5届呈上升趋势,第5届后略有波动,但总体趋于平稳。(2)全运会男女跳高项目发展相对不平衡。其中,男子跳高运动员成绩波动明显,比赛竞争激烈;而女子与之相反。(3)另外,男子跳高成绩发展态势优于女子;第15届全运会跳高成绩第一名的预测值男子为2.24 m,女子为1.90m。建议:重视科技备战;健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探索青少年选材方式方法;注重男子跳高运动员心理建设和技战术运用;制定和实施女子跳高运动员“请进来、走出去”的竞技备战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建民 《体育师友》2012,35(3):37-38
背越式跳高,作为一种初中体育的训练项目,使用的器材少.可同时参与的人多,安全系数大,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心智,发展他们的体能与提高比赛成绩均有积极意义,是很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所带的跳高男、女运动员,在镇市的田径运动会比赛中,成绩显著.到目前为止,镇男、女子跳高纪录均是笔者所带队员创造的,男队员陈某、刘某等,在市田径运动会中屡创佳绩,获初中男子第一、二名,跳出了1.8米的好成绩;女队员黄某、陈某、高某等.在市初中女子跳高比赛中。跳出了1.56米的好成绩,战胜了市体校的选手而夺冠。下面就谈谈在跳高教学和训练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2004-2012年间参加奥运会、世锦赛男女跳高、跳远、三级跳、撑杆跳八个单项的前三名共126名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及其年龄特征进行统计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形成这一特征的因素,为田径体能跳跃类项目的选材与训练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在这四个项目中,跳远男女运动员的年龄与竞赛成绩成正相关;三级跳和撑杆跳男女运动员的年龄与竞赛成绩成负相关;跳高项目男子运动员竞赛成绩与年龄成正相关,女子运动员成负相关。因此,运动训练中应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性别,合理地进行运动员选材、安排训练计划与人才培养,进行符合运动员自身年龄阶段特征的训练,不断挖掘其运动潜质,提高运动员竞技成绩。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近8届奥运会田径比赛获得前8名的中国运动员成绩及项目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近8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员均获得奖牌,男子运动员获得前8名成绩的人数和项目数量均少于女子运动员.径赛项目男子110m栏、女子中长距离跑竞争实力较强;田赛项目女子投掷项目成绩突出,铅球、铁饼、链球均具备冲击奖牌或金牌的实力;公路赛项目男女20km竞走竞技水平较高,女子马拉松项目发展迅速;全能赛项目有待突破.确保女子运动员成绩稳步提升与促进男子运动项目的发掘是中国田径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强后备人才贮备、提升运动员比赛能力、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是保证中国田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女子标枪为何徘徊下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80年代初期,我国女子标枪运动成为田径运动中率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田坛的运动项目之一。但近几年出现徘徊局面,1994年第12届亚运会上我国的女子标枪仅获得第3名。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就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本文针对影响我国标枪成绩下降的运动训练因素进行探讨。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全国50名标枪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R型因子分析。 2、结果分析 优异的运动成绩是竞技体育所追求的目标。运动成绩的高低反映运动训练效果的好坏,也决定了运动员运动训练的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目的本文通过1980~1989年获世界和全国女子单人滑优胜者成绩提高与变化规律的分析,探索"最佳成绩的年龄区",为制定长远训练规划提供参考,对运动训练实施最佳控制.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对1980~1989年获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滑冠军的10名运动员进行统计,制成年龄分布图,以显示"最佳年龄区"的年龄高峰.  相似文献   

16.
一、比赛能力概述 运动竞赛是对教练员科学训练效果的客观展示与检验。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是展示训练效果和影响竞赛成绩的直接因素,又是教练员多年训练与培养的结果,是长期系统的专门体育-教育的结果。只有将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培养纳入运动员多年和全年训练计划的始终,才能为运动员成功地参加比赛提供保证,为在重大比赛中获取优异的运动成绩创造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跳高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的跳高运动水平提高得很快,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已达到2.36米,女子跳高运动员在1982年业已跳出了2.02米的好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我国跳高运动发展得也很快,1982年男子跳高最好成绩已达2.33米,是1982年的世界最好成绩;女子跳高继郑达真之后又有一名运动员跳过1.90米的高度。然而我们的跳高水平的基础还不够雄厚,男子跳高成绩在2.20米以上的只有三人,他们的特点都是速度快,在快速助跑中能迅速起跳;女子跳高成绩在1.85米以上的也寥寥无几。因此,就有必要对如何迅速提高我国跳高运动水平的各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女子跳高成绩一直未有突破性的提高,其中运动损伤是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竞技体制的改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次数越来越多,认清运动损伤的危害,在训练中合理安排运动量对运动员的训练至关重要。本文拟探析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致伤原因,为教练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近年来,我国女子跳高进步较快。1975年没有一人跳过1.80米。1976年杨文琴以1.83米破了全国纪录,1978年郑达真创造了1.84米新纪录,同年亚运会上又以1.88米获得冠军,创造了新纪录,今年又提高了一厘米。叶佩素跳过了1.86米居全国第二位。解放军运动员郭玉以1.82米创造全军新纪录。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2人达到了1.80米健将标准。说明女子跳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基础较雄厚。和第三届全运会比较,第一名的成绩提高了14厘米,前6名平均成绩提高了12厘米之多。提高的幅度较大,前6名均达到了健将标准。从两届运动会的成绩对比可看出女子跳高进步迅速。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女子跳高成绩在1.97~1.82 m 之间的34 名运动员8 项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速度因子、弹跳因子、力量因子中的4 项指标(30 m 跑、立定跳远、4 步助跑摸高、负重半蹲/体重)与跳高运动成绩之间关系较密切,可为相应级别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