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能力,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弄清文章体裁,准确把握文章中心。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真正理解句段。其次,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理解文章全貌,准确领会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2.
马铁光 《教师》2012,(2):52-54
“整体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法。它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从而使学生提高理性感知、审美鉴赏、探究评价的阅读能力。本文试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论的改革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从“整体感知-主体研读-语言品味-迁移拓展”四个环节来实施语文整体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3.
徐玲 《文教资料》2015,(4):175-177
整体阅读,就是将结构完整的阅读材料整体作为阅读对象。整体阅读强调理解全文的中心主旨,宏观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在宏观把握的前提下,对构成课文的不同要素、各个有机部分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它们在整篇文章中的不同作用,综合对各部分的分析,进而对文章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达到从本质上把握文章。所以,整体阅读的过程为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把握。本文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整体阅读的依据: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符合系统论的观点,重点探讨了整体阅读在不同阅读阶段的操作方法。整体阅读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习得语文知识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4.
“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  相似文献   

5.
“整体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法。它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整体性原则指导学生阅读.就是让学生把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都视为了一个整体,把文章的思路、段落层次、语言脉络视为诸要素。阅读时,首先从整体上初步综合文章的中心内容;然后从文章整体对部分的制约性出发具体分析文章的思路、段落层次、语言脉络,具体分析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深人具体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最后再从整体入手,纵观全文,综合概括,以达到高层次、全方位的理解文章整体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1.概括文中所述数学文化的特点,掌握提炼文章要点的方法。2.领会作者对数学的高度评价,以及从文化兴衰、民族兴亡的高度认识数学的思想。3.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认识数学文化的特点。2.揣摩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分析并理解其含义。3.掌握并学会运用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从解决文中疑难语句入手,逐层深入地分析文章。2.学生自读,归纳阅读中发现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教学时数两课时【教…  相似文献   

8.
张丽 《现代语文》2009,(6):40-43
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并且把阅读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强调首先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掌握其整体特点,而后由此出发,深入分析对象各部分的特点,并将这两方面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思考。当然,这里的整体并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它们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整体与部分互相印证,从而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阅读对象的各个方面。把对微观的深入理解纳入阅读对象整体的坐标系上,  相似文献   

9.
阅读课要建立以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读”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之中。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点探索。一、整体阅读,引发感悟阅读感悟,本质上就是一种凭借“语言—思维”功能去体验和感受文字语言内涵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可以理解词语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和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等。整体阅读是深入阅读的基础,是训练语言的热身运动。现代意义的整体阅读,除了读通顺、初步知道文章内容大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句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另外,从整体建构的角度看,它更是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障。现在的阅读教学已摒弃了逐词、逐句、逐段、逐篇讲读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其自主选择、自主交流、自主评价。教学上往往打破教学常规,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在开始阶段不让学生多朗读、多感悟,那么,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无以保障,主体地位将难以充分体现。如教学《船长》一课。第一步,教师以“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入手,让学生自由通读全文,找出表现船长忠于职守的句子。第二步,让学生分小组自由地尝试合作朗...  相似文献   

10.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朗读、品味、分析;引导学生把握、领会语文内涵和语言形式,从而积淀和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注意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