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勇 《华章》2013,(14)
山水文学是包含前人多层审美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当今旅游者的审美过程高度契合,其审美特征对后来的旅游者具有导向功能,对景观也具有典型化与艺术化作用,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怀远山水文学资源丰富,其审美特性与怀远旅游文化主题相近,可以将山水文学与景观开发结合,通过文学提炼景观的美学特征,设计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提高旅游者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地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发展到以追求精神愉悦的文化享受为主的高层次,旅游的过程成为旅游者经历文化、欣赏文化、体验文化的过程。特别是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目的地文化差异将会对旅游者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略谈文化修养与审美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年学生中自觉培养审美素质 ,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趣味 ,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陶冶性情 ,美化人生是十分必要的。什么是审美素质 ?简单地说 ,就是个人具有的欣赏美、鉴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常对于比较浅显易懂的美与艺术 ,一般人都能欣赏 ,而欣赏比较精细深刻的美与艺术 ,就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修养。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 ,他的眼界就越宽广 ,其想象、联想就越丰富 ,因而也就越容易发现美的规律 ,把握美的本质。可以说文化修养是审美素质的基础。一、从审美的认识判断过程看文化修养与审美审美过程的认…  相似文献   

4.
旅游为现代人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营造了良好的空间,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导游,作为沟通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的服务中介,对于提高游客旅游审美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旅游者的美感发展阶段,导游对于旅游者的审美引导,应达到三大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三大目标,导游应注重自身美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郑鹏 《考试周刊》2007,(49):155
在现代旅游中导游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直接作用于审美主体,是审美信息的传递者和协调者。一个合格的导游不仅要有过硬的旅游文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审美影响力。只有通过他们的传播才能将构建旅游景观和旅游者之间的审美桥梁,才能引导审美主体在旅游审美过程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参与性旅游活动“已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就旅游景观欣赏的审美要素进行了一些分析,其中包括旅游景观界定、审美体验和审美态度、审美活动中的时空感、旅游景观审美的艺术化几个方面.诚望有助于旅游者和旅游线路设计者进行景观欣赏或景观审美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增玲 《陕西教育》2007,(11):123-123
旅游是一项高尚的文明活动。旅游毕竟不等于参观。旅游首先是休闲。一个人之所以成为旅游者,是因为他想要获得文化娱乐与精神审美的享受。从此种意义上来说,旅游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强调要提高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以利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处,以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旅游审美与故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者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旅游审美的需要 ,旅游之美是旅游对象对旅游者心灵的震撼 ,旅游者的审美思想与旅游者心灵深处的故乡情结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概述了故乡情结的涵义 ,阐述了旅游者在旅游审美中达到故乡情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旅游美育即通过旅游活动进行的审美教育。本文通过对旅游者产生美育作用的自然美、人文美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如何通过旅游进程中所见所历的自然美、人文美来培养、提高旅游者的审美力。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培养人们在正确审美观指导下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亦称审美教育。美育是一种特殊教育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文化的形式美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折射出的精神美,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美对于青少年学生具有特殊的诱惑力和吸引力。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渗透美育,笔者认为应有意识地把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优秀的语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同时,应开拓教学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创造语文教学过程的美,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学生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旅游空间模式反映了旅游者在空间上的活动行为以及旅游开发的空间组织形式。空间模式的研究对于把握旅游者的流动规律,找出旅游开发中的节点和关键地带,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回顾了四川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开发以及国内外旅游空间模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将Stewart和Vogt的经典旅游空间模式应用到四川省历史文化城镇的旅游开发中,可以总结出双核市场模式和依托型模式两种新的模式,以及四川旅游在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解决途径,使传统的模式理论得以完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工作之余观赏、欣赏、享受现代化城市、游山玩水、观光名胜古迹,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而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常常由于个性不同而做出不同的旅游决策,为此笔者认为了解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旅游需要与动机,不仅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导游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语言,导游借此向旅游者介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使旅游者获得知识的同时,实现审美满足。本文从旅游满足旅游者审美享受层次的角度分析导游语言艺术美的类型,同时本文也谈到艺术性导游语言的运用对于带好旅游团和提高导游员自身素质的重要作用,旨在引起业内人士对于导游语言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主体审美修养的缺失与培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现今旅游者在旅游审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提高旅游主体审美修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视觉审美享受和美术文化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对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美术欣赏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探讨的是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的比较欣赏法。  相似文献   

17.
西藏宗教文化历史悠久,藏传佛教已经渗透到了西藏各个领域,尤其是旅游业,所有的旅游者来藏旅游都是来感受这片土地的这个特殊文化氛围,游客基本上是来欣赏和体验藏传佛教文化,所以培养面向西藏旅游行业的人才,光是一般的专业理论学习已不能满足西藏旅游业的特殊要求、进而也会限制到西藏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影响本地区旅游专业学生在本地的就业和发展。而适当的开设本地宗教历史文化课程对于突破这一限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如今涌现的“西藏旅游热”西藏宗教文化旅游的传播与发展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更多更广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的城市可以对旅游者形成巨大吸引力,是资源型旅游地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受益者。城市旅游文化是对城市文化和旅游文化的进一步限定,在其传递过程中会由于城市文化差距的存在对旅游者产生文化排斥性和文化吸引,从而形成一个各方力量互相冲突的系统结构。基于此,在面对城市旅游交往的文化传递与冲突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修正旅游者或当地居民心中原有的文化假设,唤起对文化的再认识,另一方面,还要积极调动旅游者或当地居民潜意识,发展出较高的契合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旅游景点设施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两方面论述了旅游文化的审美特性及其审美作用。同时指出当前部分旅游业中还存在着与审美相背离的丑恶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的本质从某个方面说,它是“现代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的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活动”。旅游与历史之所以被扯到一起,其中介就是文化。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其一,两种文化概念涵盖的内涵与外延不同。历史文化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甚至可以包括旅游史上的旅游文化,但它并不全包含现代旅游文化。其二,追求的目的与社会功能不同。研究历史文化要达到的目的,是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找出普遍性的意义,它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旅游文化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在于发掘其表现形式及其个性意义,更着重从主观审美角度来扩展它的价值,张扬其能激起旅游动机的价值。从社会功能来看,历史文化主要是教育的功能;旅游文化主要是审美的功能,而且是全人类的。其三,物化表现形式不同。作为历史文化来说,它是过去历史的物化和程式化的表现,它具有不可改变性和不可创造性。旅游文化则具有可塑造性,它完全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其亮点就在它的特色和它的文化底蕴。区别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就能主动地挖掘旅游人文资源中的历史文化,利用历史文化,并从理论上指导旅游人文资源的建设在外延和内涵上的拓展与开发,就能使我们的旅游研究、教学、实践不再停留于表面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