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五步     
从厨房到堂屋是十五步,从堂屋到厨房也是十五步。这条曾被母亲用脚量过多少次的路,在她的脚下是标准的十五步。母亲在这条路上度过许多风霜雪雨,春夏秋冬。母亲一天几次为全家的饮食在这路上来来去去。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母亲以往那乌黑的秀发已变成灰白,明净的额上也不知何时刻上了几道深深的印痕。母亲老了,但她至今还为我们一天数十趟地在这条路上来回奔忙。听母亲说,我们兄妹几个小时候,母亲一人照顾不过来。做饭时,不知是我们太小,还是太淘气,总爱哭着要她抱,母亲一趟趟地从堂屋走到厨房,又从厨房走到堂屋,根本没法抱我们,只有让我们跟…  相似文献   

2.
多出来的3步     
从厨房到堂屋是15步,从堂屋到厨房也是15步。这条曾经被母亲用脚量过无数次的路,在她的脚下是标准的15步。母亲一天几次为全家饮食在这条路上来来去去。不  相似文献   

3.
从厨房到堂屋是15步,从堂屋到厨房也是15步。这条曾经被母亲用脚量过无数次的路,在她的脚下是标准的15步。母亲一天几次为全家饮食在这条路上来来去去。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母亲以往那乌黑的秀发已变成灰白,明净的额上也不知何时刻上了几道深深的印痕。听母亲说,小时候,我们兄弟几个,母亲一人照顾不过来,做饭时不知是我们太小,还是淘气,总爱哭着想要她抱,母亲一趟趟地从堂屋走到厨房,又从厨房走到堂屋,根本没法抱我们,只有让我们跟在她背后,在这15步的小路上练走步。  相似文献   

4.
从厨房到堂屋是15步,从堂屋到厨房也是15步。这条曾经被母亲用脚量过无数次的路,在她的脚下是标准的15步。母亲一天几次为全家饮食在这  相似文献   

5.
从厨房到客厅是十步,从客厅到厨房也是十步。这段曾被母亲用脚量过多次的距离,在她脚步下是标准的十步。母亲在这段距离上度过许多风霜雪雨,春夏秋冬。母亲一天几次为全家的饮食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母亲以往那乌黑光亮的秀发已变得暗淡无光,明净的额上也不知何时刻上了几道深深的印痕。我小时候,母亲要上班,又要照顾我,还要为我们这个家操持家务。做饭的时候,母亲一趟趟地从客厅走到厨房,又从厨房走到客厅,只是背上多了一个我。我上初中后,在校吃早餐和中餐,每天下午回家,母亲总是做好可口的东西,等着我。有一次,我中餐和…  相似文献   

6.
黄豆     
正4月1日晴黄豆是我家养的一条狗。为什么给它取名为黄豆呢?这是有原因的。黄豆特别调皮。有一次,母亲刚把炖炒好的一盘排骨从厨房端到堂屋里的餐桌上,然后折身回厨房拿筷子,就这么一会儿,黄豆便趁机立起身子,前爪扒在餐桌边上,用嘴衔走了一块儿排骨,这下可把母亲气坏了,抓起一根竹竿就朝黄豆的身上乱敲几下。黄豆疼得叫唤几声,夹起尾巴逃跑了。母亲无奈地叹了口气,"唉,这种事,黄豆经常干,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啊。"这时,我姐如无其事地说:"你看它,能得跟个豆似哩",再加上它一身黄毛,所以我就给它取了个名,叫"黄豆"。  相似文献   

7.
变矮的大山     
很小的时候.我常常跟着母亲翻山越岭.到一个叫作南杂木的地方,从那里乘坐火车,奔往沈阳,去姐姐家。为了省钱.我和母亲不能坐汽车,只有跋山涉水。那是一条足有60里地的山路.路上山石嶙峋.曲曲弯弯.途中要穿越多少个山头.拐过几道山岭,我都忘记了,放眼望去,只记得那是山峦叠嶂,逶迤莽莽。一路上,我和母亲沿着山脊一步一步地攀登.鄢种弯曲和陡峭中的脚步.真的很难叫作行走.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厨房     
正最后,日子还是得一日三餐地过下去,便只好走进母亲的厨房,虽然母亲1987年就从厨房退役,但她在世和刚刚走开的日子里,我总觉得厨房还是母亲的。每一家的厨房,只要有母亲还在,就一定是母亲的。我站在厨房里,为从老厨房带过来的一刀、一铲、一瓢、一碗、一筷、一勺伤情。这些东西,没有一样不是母亲用过的。也为母亲没能见到这新厨房和新厨房里的每一样新东西而嘴里发苦,心里发灰。为新厨房置办这四个火眼带烤箱炉子的时候,母亲还健在,我曾夸下海口:"妈,等咱们搬进新家,我给您烤蛋糕,烤鸡吃。"  相似文献   

9.
路(诗)     
从办公室到课堂,不过百步长,但我觉得:世上的路再没有比这更阔更长!这条路,多少人从古走到今,把光明播向人间,越走越宽广;这条路,多少人从今天走向明天,把人们引向科学峰巅,智慧海洋。人民的教师啊一园丁,每天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多少双展履已被磨破,两鬓青丝已变成白发秋霜。送走了多少绚丽的晚霞,迎来了多少美妙的晨光,培育了多少稚嫩的幼苗,浇出了满园桃李吐馨溢香。是啊!这是教师的自豪、骄傲,这是“园丁”的无尚荣光。这里,能摸到时代前进的脉搏,这里,能看到祖国美好的希望。从办公室到课堂,-这条路又宽又长,它是我们新长征的起跑线,它…  相似文献   

10.
星光·母亲     
每当星星布满天宇时,总要在操场上一圈圈地漫步,任远远近近的星光温柔地抚过我的额头。我仿佛看见母亲正坐在古老的堂屋前纳凉,手里摇着那把曾经在多少个夜晚为我和妹妹驱蚊的扇子……  相似文献   

11.
红军长征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十五天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八千一百公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走三百六十五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七十四华里。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积雪,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一个省,占领过大小六十二座城市,突破了十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开进和顺利通过了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军队从来没有到过的。红军长征的有关数字$北京大学附小四(9)班@田婧…  相似文献   

12.
十步     
瞿杨汾 《中文自修》2004,(11):10-10
写记叙文,有时对一个细节的捕捉至关重要,当然这个细节在于它的真实、可信,且蕴涵浓郁的情感。在情景逐一铺垫之后,它的突然呈现使得行文出现一个高潮,譬如此文写母亲从客厅到厨房往返间都是十一步,比以往多了一步,这无疑是岁月无情的印记,亦是母爱留下的永恒印记。读至此处,莫不怦然心动,难怪作者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3.
荣誉     
刚毕业那年,书生意气,勤奋有加,年终被评为“镇优秀教师”。奖状拿回家,母亲一连几天眉眼里闪着笑意,人也似乎年轻了许多。喜滋滋掇条凳子,踮着脚儿将一向居中的镜框腾挪到一边,稳稳当当把奖状裱糊在堂屋东墙正中。东端详,西琢磨,意犹未尽,立马跑十几里路去集上买个金字大福,衬在下面,煞是扎眼。那年春节,可以说是母亲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一个春节,我从未见她如此吐气扬眉过。  相似文献   

14.
当我毫不犹豫地在志愿栏上写下“特殊教育”的时候,当我一次又一次坚定地告诉别人我要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时候。也许。最初的这种选择是一种盲目的坚定。坚定的理由仅是因为觉得孩子们可怜.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从未想过自己将会付出多少的心血.也没想过在这条路上会有多少的坎坷和艰辛。希望和憧憬让我不带一丝杂念地坚持着。  相似文献   

15.
背上母亲     
除夕,老母亲在家准备和面包饺子,去厨房拿面盆时,一不留神被脚下的凳子绊了一跤,腿摔折了。等到儿子把她送到医院,拍片,上完夹板后已是深夜。可是,老母亲不愿意呆在医院,固执地要回到家里过年。儿子知道母亲的脾气,点头答应。虽说是除夕,街上来来往往的出租车仍有许多,但是儿子并未叫车,而是小心翼翼地将母亲背在背上。儿子的背宽厚温热,全没有出租车的颠簸动荡。家不远,一路上,母子有说有笑。快到家时,儿子笑着对母亲说:“妈,小时候我生病时,您也是在这条路上背着我去医院,还记得您当时问过我一个什么问题吗?您问我,如果有一天您老了,走不…  相似文献   

16.
贝贝走一步的平均距离是0.64米。照这样的步子,他从家走到学校走了550步。已知贝贝家、学校和少年宫在同一条笔直的马路上,他从家到学校与从学校到少年宫相差250步。贝贝从家直接去少年宫要走多少米?  相似文献   

17.
多出一步     
“一步,二步,三步……”小时候,母亲兴奋地告诉我和弟弟:她从主屋走到厨房整好二十步,不多也不少。母亲似乎很高兴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她每天一遍一遍地走,一遍一遍地数。  相似文献   

18.
生日     
小时候我记不住自己的生日,总是母亲领我到饭厅,桌上已摆好一个大蛋糕,几篮水果放在旁边,找才知道我的生日又到了。那时母亲也坐在桌旁,微笑着看着我吃。那神情,仿佛过生日的是她,吃水果蛋糕的也是她。一年一年过去了,我也渐渐懂事了。我对自己说:我也要为母亲过生日,为她煮一碗细细的面,一碗带着水果的夹心面。一次次,我总像忘记自己的生日那样忘掉母亲的生日。这一次,我终于记住了。因为5月8日是母亲节,而妈妈的生日刚好是前一天。这一天,我仍旧像往常那样,骑着自行车踏着石子儿路,摇晃着书包回到家里。我来到厨房,煮起…  相似文献   

19.
不知别人是否有过同样稚嫩脆弱的成长经历,我曾有过这样的一个时期。在我十四五岁,也就是李商隐所写的"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的年龄,有一次,我随母亲到火车站给她的一个朋友送行。那时候,我完全是一个不用大人费心寒暄搭讪的母亲身后的孩子。我已记不得当时母亲和朋友  相似文献   

20.
心中的阳光     
母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方的路,使我不跌倒;母爱,像冬日的阳光,照耀在我的身上,为我温暖身体;母爱,像一棵苍天大树,替我遮风挡雨……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从牙牙学语到茁壮成长,我们一步步成长,而母亲,额头上的皱纹却日渐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