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乜”字谜     
有个古字谜十分奇妙,为三人对话。“子路曰:‘是也!’颜回曰:‘非也!’孔子曰:‘若是也,直在其中也!”’孔子和他两位弟子的对话,很符合各自的身份,且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子路率尔马虎,粗心大意,容  相似文献   

2.
当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老师孔子坐,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就显得拘束,你们平时不是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想要了解你们从而任用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听了老师的话,子路率先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只需三年功夫,就可以使国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子路的对答,不以为然,报之一笑,对冉有、公西华的回答也是不置可否。后来,其他几个弟子离开,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才对曾皙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相似文献   

4.
帐江三峡》的课后练习要求分析“菱”字的结构并正音。《教参》提供的答案是:“窒,读kUI,上倒‘八’,中‘页’,左‘止’,右‘巳’(音SI,地支第三位,不同‘已’或‘己’),下‘文’。”此答案显然有两处错误:“巳”不是地支的第三位,而是第六位;“欠”也不是“文”。“欠”原是人的脚的象形,甲骨文写作‘?’,就很像脚睛朝上\脚趾朝下、大脚趾朝左的右脚掌。它代表的意思也正是“脚”或与“脚”有关的事物。如“复”,在《说文》中的解释是:“行故道也。”“行”就少不了“脚”。“夏”字中也有它。《说文》对“夏”的解…  相似文献   

5.
点击脑细胞     
(一)孔子拜师一日,孔子到野外散步,正怡然自得时,一个农夫走了过来,见孔子便说:“听说夫子是大学问家,我有一字请教。”孔子答道:“但问无妨。”那个农夫往路边的井边一站,把扁担往井口一搁,说:“请问这是什么字?”孔子看了一眼,说:“此乃乐在其中之‘中’!”农夫听了,说道:“人人都说你什么字都认识,原来是徒有虚名。这哪里是‘中’字,你见物不见‘人’连人都忘记了,还认什么字!”提起扁担拂袖而去。那农夫走后,孔子才省悟过来,觉得农夫是他的一字之师。孔子望着农夫的背影谢道:“学生不敬,受教了。”那么,请你猜猜农夫给孔子出的字谜的谜…  相似文献   

6.
这天,“巳”、“已”、“己”三兄弟碰巧遇到一起,真是难得,于是拉起手聊个没完。只听老三“己”说:“两位兄长,小弟我在外多年,如今本领高强了许多,光用我来组的词就有‘自己’、‘己方’、‘舍己为人’等等,大哥,你能行吗?”大哥“巳”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好呀,刚出去混了几年,翅膀还没硬呢,就想飞。刚要发作,转念一想:哎呀!自己虽然是大哥,在地支中也居第六位,但若用来组词也只有“巳时”一个,怎么能比得过三弟呢?不行,得想个办法。于是,他眼珠一转,比组字!对,用我做偏旁所组的字可多了,三弟保准比不过。于…  相似文献   

7.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向用作对脑力劳动者,即对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的指责。导其源出自《论语·微子篇》荷蓧丈人与子路的一段对话。“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参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316页。) 对丈人之说有三解。一为嘲弄孔子:手脚不勤劳,庄稼都分不清,哪里能算得是老师呢?二为斥责子路:(你这个人)手脚不勤劳,庄稼都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三是丈人自说:(我年老了)手脚不勤劳,(眼也花了)庄稼都分辨不清,哪里能做你的老师呢? 仔细推究《微子篇)上下文原意,应以丈人自说为  相似文献   

8.
一、试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曾皙 名点,字皙,曾参之父;冉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四人均为孔子弟子.这是个单句,主语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个联合词组,谓语是“坐”,“侍”是“坐”的状语.子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相似文献   

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生动地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讨论政治、学术、志向等问题的情景,既反映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也传神地展示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诱、含而不露的教育风格。 但是,作为老师的孔子对子路的那一“哂”,却实在难以让人恭维,依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是对富有豪侠个性的学生的温柔的扼杀。 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正陪孔子坐着,孔子很随意地问起他们各自的志向:“你们平常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想干什么事情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子路就“率尔(轻…  相似文献   

10.
点击脑细胞     
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与他的好友王吉甫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一天,王安石对王吉甫说:“我昨夜睡不着,做了一条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你猜是什么字?”王吉甫略一思索,便猜中了,他不直接说出谜底,也用谜语的形式答道:“东海有条鱼,无头也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谜。”王安石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猜对了!”请问,谜底是什么?(点击脑细胞以谜破谜:日点击脑细胞@晓照  相似文献   

11.
因材施教     
2500年前的曲阜。这里曾是当时东方文化的中心。 这一天,天高云淡,红日稍偏,孔子在杏坛的亭子里弹琴,公西华陪侍伴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洄从之,道阻且长;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一曲弹罢,孔子抬起头来,这才发现子路仗剑站立亭边,还沉浸在乐曲的余韵里呢。 “仲由,有什么事吗?”孔子问道。 “老师!”子路这才双手抱拳作揖道,“我来请问一个问题:听到有好事,就行动吗?” 孔子马上严肃地回答他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可以听到就行动呢?” 子路又拱一拱手说:“我知道了。” 子路退…  相似文献   

12.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课后有一道练习,题为“门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贾雨村在见面之初一连问了他哪些话?为什么要一再询问?他果真是不知‘何故’、不知‘何为’吗?”略过“门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单说贾雨村。贾雨村在与门子见面之初问了“方才何故不令发签?”和“何为‘护官符’?”这么两句话。至于“他果真是不知‘何故’、不知‘何为’吗?”这一问题,教参的答案是这样的:“他一再询问,意在借机打探,了解其中‘真情’。对‘护官符’是明知故问,可见其狡猾。”笔者认为此答案中的“明知故问,可见其狡猾”的理解过于生硬,有失偏…  相似文献   

13.
智力星球     
字谜峰 “牛皮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老师问班上的学生。 一个男孩举手回答说:“我知道,是用来把牛包起来的!”于一次,地理老师在教室里讲述月球己。他说:“月亮大得很,在土面可以红居住儿百万人。”一个日L!玛克斯的学生突然大声笑起“你笑什么‘犷” “我在想,当月亮变成月牙儿的时候,罗“曰几的人该多么拥挤呵”少(1)答案:’农”字。“农”字加上‘“三点水”,不就成T’依,’$嘛。 (2)答案:猜这个谜语的思路跟上面的差不多,这个字是‘“瓦”字。你看.“瓦一字加上‘.并”,就成了“瓶”字啦。 一扮智力星球  相似文献   

14.
子路和冉有问了孔子一个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可是孔子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对子路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对冉有却说:“闻斯行之。”可见,孔子对两个个性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而中国之大,纵横万里,在这广袤土地上遍布的学校,又岂能以固定的章法来约束?  相似文献   

15.
各言其志     
孔子坐着,颜渊、子路两人站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误会     
有一天,我给女儿出了一个字谜:“日月一齐来,莫把‘明’字猜,‘昌’‘冒’都不是,闷死一秀才。”我又给女儿解释了一下,不可以猜“明”,不可以猜“昌”,也不可以猜“冒”。  相似文献   

17.
王老师今天刻意地打扮了一下,平时的淡妆今天稍微浓了一些,她最喜欢的那套西装也仔仔细细地熨了一遍。因为一个现场教学观摩课要在她班里进行,而且听课的不仅有外校教师,还有市里的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丁零零……”随着铃声,王老师快步走上讲台。“同学们好!”“老师好!”由于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听课,教室里比平时安静了许多,教学双方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学习‘肺’字。‘肺’的左右结构是,左边一个‘月’字,右边一个‘市’字。张雯同学,请你说说为什么‘肺’用‘月’字旁?”“因为‘肺’是…  相似文献   

18.
浮光掠影     
《新作文》2002,(14)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选自《纸上听说书》…  相似文献   

19.
笑客部落     
《课外生活》2011,(4):31-31
显示屏上的苍蝇 学生:“老师,显示屏上趴着一只苍蝇,真,能不能把它删除?”微机老师:“可以,但你得先用鼠标把它选定。” 历史名人 学生:“我发现历史上的名人都喜欢在姓后带个‘子’字,如孔子、孟子、孙子,为什么北宋开封府的包拯(包大人)的姓后却不带‘子’字呢?”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过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谁没犯过错呢?学生更是如此。作为教师,就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并将他们犯的一些“错误”作为自己教学的资源去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