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达德学校是贵州近代史上的一面旗帜,贵州近代派遣的留日学生中有不少是达德学校的师生。这些留日学生因受新学的熏陶,在他们归国后在传播进步的思想观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推动了贵州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参考》2015,(4):82-83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肇始于1901年贵州著名教育家黄干夫、凌秋鹗等创办的达德学堂,1950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达德中学与正谊、南明两所私立中学合并,成立贵州省立贵阳第二中学,1963年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5年更名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自建校以来,达德师生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五四运动等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重大革命运动和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3.
达德学校(以下简称达德)已被树为“贵州近代史上的一面旗帜”。[1]对达德学校的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由史料的广泛搜集、整理阶段发展到今天的全面研究阶段,不仅完成了许多的史料结辑,也有许多全面的概述与总结,如达德学校史展览的“前言”,《达德学校旧址巡礼》和《师生忆达德》中的代序和后记,它们在全面概述了达德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的同时,对达德学校在贵州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此外,还有许多对达德历史作了深入的专题研究的成果,如张克的《关山渡若飞》,王鸿儒的《黄齐生传》和王蔚样的电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除传统的家庭教育之外,还有教会女子学校教育、太平天国女子社会教育、清末女子学校教育、民国时期女子学校教育与新民主主义时期根据地女子教育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的目的各不相同。从维护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到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较高政治素质的妇女干部,提高和改善广大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使之为争取民族解放、社会解放、妇女解放做贡献,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的目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谢六逸,贵州贵阳人(1898—1945)少年在贵阳达德学校和模范中学读书,1917年考取公费留学日本,1919年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政治经济科学习,1922年毕业回国后定居上海,抗战时期避难贵阳。他短暂的一生,为中国文学、新闻、教育和编辑出版等文化事业,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的过程是一个从“传统”中发掘“现代”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进而走向文化自强的过程,最终形成学校现代化的“中国式”与“中国态”。学校文化创新源于本土文化自觉,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存在内在精神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地域文化主要以“集聚教育资源”和“发掘教育意蕴”的方式进入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引入地域文化要有理性的文化自觉,也要有一定限度。本研究持续关注齐鲁大地一所小学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到学校文化,以此凝练与建构出个性化的办学理念,统摄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环境空间的想象与搭建,最终促进了学校文化的整体转型和优化。通过发扬光大优秀文化传统走向文化自强并融入地域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能够生成出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理念和目标,敞现出从事件开掘到价值凝练、从课程开发到理念贯注、从氛围扩散到整体重建的路径与对策,不但激活和焕发地域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而且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只要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我们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这是当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的教育诉求。如是说,如是做。回望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见证了一所新型的学校努力融合现代与传统文化,以丰厚的园区文化为基础,开创出了园区小学教育持续发展的新样态。"花开重拾",展望未来,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STEM教育""创客文化""人工智能"等,一个个代表着学校教育新走向的词汇,都呈现出学校在秉承优秀文化教育基础上,不断融入国际办学主流的新生态。  相似文献   

8.
吴贻芳是我国现代女教育家,我国第一所女子大学校长,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校长;杨荫榆也是我国现代女教育家,我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大学的女校长。比较我国现代史上这两位早期女大学校长的人生经历、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及其功过是非,对认识中国现代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发展的历史,揭示地方文化对人才成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2008,(11):22-23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是由我国现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于1928年的一所名校。80年来,学校矢志不渝地践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在办学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将“建设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的教育信念融入到办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有着115年的办学历史,从1892年中西女中起就形成了鲜明的女子教育特色。这里成长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女子人才,英才辈出,硕果累累,被誉为"女子人才的摇篮"。综观百余年发展史,厚实历史底蕴孕育的女校文化是学校的内涵体现,是学校精神与价值之所在。今天市三女中的特色不仅仅是因女子中学而具有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在以女子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中,彰显其独特的影响力和旺盛的发展力。近年来,我们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注重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思考如何进一步建设有利于女生成长成才的女中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1.
女子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独特领域,尤其是将中国和日本两国女子学校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更是一个立意新颖、视角独特的创意之举。谷峪副教授的近著《中日近现代女子学校教育比较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在我国比较教育学中女子学校教育领域作出了积极而富有深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国家权力是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变革的一个重要现象,国家权威是其具体实现。贵阳达德学校在贵州政治变革中对国家权威的选择,在两个方面代表了学校在现代政治变革中的作用:思想上宣传启蒙思想和革命思潮,成为鼓动人民进行现代化的有力武器;组织社团直接参与政治革命,成为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先进力量。  相似文献   

13.
把贵州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该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一条预期有效的能促进贵州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解读了民族体育文化促进贵州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机缘并对当前困扰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融合的因素进行梳理;然后,提出了实现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西方传教士重视女子教育,开办女子学校,开了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文章在研究艾约瑟的著作和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资料基础上。阐述了教会女子教育在华的发展概况及艾约瑟支持中国女子教育的一些观点和行为。并分析了其对中国女子教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子现代教育萌芽于“五四、时期。这一时期,在激进的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鼓动下,一批女子深切觉悟:欲求独立,必先在教育上力争男女教育平等。因此一场以女子教育平等为特征的女界教育革命兴起,深刻地冲击了几千年的封建女子传统教育,对传统的女子教育宗旨、方针、教育内容、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批判和改革,从而使女子教育发展进入了现代教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多元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冲击.探讨特殊教育尤其是聋教育的终极价值,思考特殊教育学校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聋校校长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一员,在专业化过程中应该注重通过自身社会义务感的提高,不断促进聋教育深度参与社会生活,推动聋生融入主流社会;注重通过自身文化修养的积淀以及对多元化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分析利用.将学校管理模式转变为文化管理.突出自己在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引领作用:注重通过自身价值品位的坚持、行政能力的提升.逐步加快聋校校长的专业化进程,提高专业化水平;从具有较高特殊教育教育水平和现代学校管理水平的双重标准出发.以成为专业化的职业校长为目标.不断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7.
河北女师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公立女子师范教育机构,她按照中国现代大学的文化架构设计和发晨,并保持了学校设置的独立性和办学连续性,成为我国女子师范教育的文化画卷.河北女师所创造的学校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学科文化、学术文化和革命文化等.形成有特色的女子师范教育文化架构,并体现出诸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傅增湘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藏书家和教育家,为直隶地区教育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在天津创办的女子公学、高等女学、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开创了中国近代公立女子学校教育之先河。其后在天津、保定、滦州、顺德等地创办四所初级师范学堂,为直隶地区教育发展储备师资。"教育救国"理念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他们积极创办学校,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日前,记者到贵州地区农村学校采访,深切地感受到“计算机网络信息站”已成为当地教育、科技、文化的中心,正发挥着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据了解,贵州近两年采取三种模式,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一是建立多媒体教学光盘播放点,现有“教育部多媒体教学光盘播放点”项目学校1000所,分布在34个县的村级学校。二是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现有“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项目学校”900所、“第二批国家贫困地区义教工程学校”257所。三是建设农村中学计算机网络信息站,现有“教育部农村中学计算机网络信息站…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边地腾冲女子学校教育是社会变革和西学东渐的产物。在一群“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影响下,开创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在边地腾冲建立了从女子幼儿教育,到女子小学教育到女子中学教育,再到女子师范教育系统。女子学校教育系统门类齐全,形式多样,为女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打开了一扇门。他们是腾冲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为腾冲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